第18章 三发速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Kar98K,算是上世纪一战与二战时的主力步枪,刚接触绝地求生的时候,方乐很嫌弃这把枪,我有现代化的全自动突击步枪,为啥要用老掉牙的拉栓步枪?  

跟人突脸了怎么打?  

然后玩了十几个小时后…  

在没有连发狙的时,方乐觉得自己如果能有一把98K的话,真香!  

绝对不是因为自己被98K远距离爆头秒杀过的原因!  

当那辨析度百分之百的枪声响起时,方乐也在第一时间找到了对手的位置:C字楼南部大楼,也就是三号楼的楼顶。  

能够从C字楼的厮杀中活到现在,配得上这一发爆头的枪法。  

当然,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枪法和实力有足够的自信,此人在击倒了方乐的3号队友之后,即便明知道方乐已经用SKS盯住了他,依然很自信的从楼顶掩体后面探出了半截身躯。  

“咚咚咚…”  

他没来得及开枪,方乐手中的SKS先响了起来,三发速射,没有装载配件的SKS在六倍镜的准星下射击时跳动得很厉害,但方乐依然打中了对方两枪。  

第一枪他很肯定是一枪头,第二枪打在了身体上,第三枪空了,sks的子弹弹道在瞄准镜里面是非常明显的。  

按照SKS的伤害,对手二级套,一枪头一枪身体没能秒杀,结果只能是第二枪打在了手臂等非致命部位。  

到底还是sks啊,这枪没配件的时候,太难稳住枪口了!  

不过,那人刚刚从掩体后面探出就遭到了重创,只要不是傻子,在刚冒头就挨两枪成了残血的情况下,自然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继续头铁要来跟方乐对射了。  

“他应该要打药了,你自己爬到烟雾这边来,我已经架住他了,爬过来的时候注意看看周围的情况,他可能还有其他队友。”方乐对3号队友说道。  

这就是连发狙的优势,只要对手的单发狙没能在第一发打中你,他想要再探头出来跟你对枪,就跟找死没区别。  

连狙完全可以靠着子弹的数量,直接架死对方,当然,前提是自身不会受到其他方位的攻击或者暂时不会受到其他方位的威胁才行。  

至于说这个说法可不可靠,关键看枪法,枪法不行的话,一切都是白搭。  

只要使用连狙的玩家能够保证前两发准确命中,这个逻辑基本就是成立的。  

方乐按下右键关了下瞄准镜,扫了眼前方其他区域的情况后,又重新开镜继续架着那人所在的位置,同时对庄庆臣道:  

“学长,你把1号救起来以后,原地再补个烟雾弹。”  

“我没烟雾,刚才没捡到。”  

“我有我有!”1号喊道,“等下,我给你丢地上了。”  

烟雾效果还在,庄庆臣张嘴想说什么来着,但最终还是没说。  

几秒钟后,方乐的瞄准镜里面,那楼顶的掩体后面有人影小幅度试探挪动的痕迹,他心中一动,知道对手大概是重新将血量恢复起来了。  

想了想,他手速飞快的打开自己的物品页面,将身上的满血二级头盔给丢在了地上。  

对手是98K,打中身体一枪他不会倒地,打中头部的话,除了三.级头盔之外,带不带头盔没区别。  

有烟雾在旁边,倒了之后他可以很快被扶起来,可如果戴着头盔对枪输了被击倒,这个二级头盔也就算报废了,左下角的小地图上,显示他们距离安全区的距离还很远。  

第一个圈刷新在了大岛上,还有一分钟左右就要开始慢慢收缩安全区了,按照这个时间算,如果真的出现了对枪失败的情况,那么即便后面方乐重新完成反杀,他们也没机会再搜一个新的二级头盔了。  

机场物资是不算少,但这里刚刚打得很激烈,药品可能还剩不少,但防弹衣和头盔…  

如此一来,从机场杀出,后面还要过桥面临被堵桥的危险,一路进圈,后续可能有七八分钟的时间都不会给到方乐重新补给头盔和防弹衣的机会,戴着一个残血的二级头盔再去跟其他对手对枪,风险就更大了。  

这就是高玩与大部分普通玩家在游戏大局观和意识上的区别。  

少部分普通玩家也能想到这些,但他们硬实力上不行,没有足够的枪法来支撑这样的意识和大局观。  

楼顶上的掩体后面,重新补给血量后的对手,尝试着再次出手,这次他玩了个小心机,先是在掩体左边迅速探头胡乱打了一枪,前后不到0.1S就缩了回去。  

紧接着,他就操纵着角色从掩体的另一边冒了出来,而且由于射击角度变化的原因,他露出的身位非常大,也就是这个大身位,给了以逸待劳的方乐机会。  

“砰!”  

“咚…咚…咚…”  

SKS的声音先响,中间夹了一声98K的枪声,方乐的血量掉了差不多一半,而对手直接死亡。  

猩红瞩目的‘4击杀’字样在屏幕中浮现!  

第二次三发速射,方乐吸取了第一轮的经验,在第三发时压枪弧度调整了一下,他通过手动来调整枪口准星的归位,以此来实现三发全中的秒杀效果。  

不过由于对手血量并不满,在第一发爆头,第二发子弹打中身体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击杀。  

“直死!”  

这算是绝地求生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玩家们将直接死亡简化为了这两个字,玩过这款游戏的都知道,在遭遇战中,不论你是处于倒地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