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悬殊的数据(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多好,也不可能将这些人的痕迹尽数抹去。”

这一日,京城九门轰然关闭,大队大队的士卒极为罕见的开进了京城之中,伴随着一队队的士卒在五城兵马司以及各坊底层官员的配合下严格排查,大索全城,一时之间,整个京城上空弥漫着一股令人压抑的氛围。

至于说李桓的精力,更多的是投入到了对京营的掌控上面,主抓锦衣卫,监督那些派驻到地方上的朝中官员推行人口、田亩清查事宜。

按照这奏章之上的数据来看的话,大明如今共计有田亩近五亿亩,人口近八千万,这数据看着的确是不小,但是无论是天子还是李桓都明显察觉到这数据的不对劲之处。

其他不说,单单是这几日之间,锦衣卫以及东厂凶神恶煞一般将一群群的人抓走,这可是看在无数人眼中的。

一旦京营兵马入京的话,那么必然是有危及到了天子安危的大事发生。

叹了口气,朱厚照收拾心情,随即向着李桓道:“李卿,你且来看,这些奏报皆是内阁整理之后所呈上来的关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清查田亩、人口的汇总数据。”

“大人,陛下有旨,大都督令自我部即刻开拔入京。”

天子遇刺,做为京城百姓只感觉这几年之间,随着新天子登基,时不时的便会爆出令人惊悚的消息来。

虽然说大索全城落下了帷幕,可是只要不是傻子都清楚,这只不过是另外一场风暴的开端罢了。

而调兵这么大的事情,要说李虎不知道其中内情的话,至少张淮是不信的。

朱厚照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随即轻笑道:“本来朕就没有抱有什么期望,既然那些人敢做出刺杀王架这等诛九族的事情来,肯定不会留下什么线索。”

单单是从这点就能够看出,这一伙刺客背后之人绝对不是什么一般的势力。

李虎做为李桓随身的亲兵,纵然是张淮也不敢轻视。

天子所言并不是没有道理,对方在一日之间,先是刺杀李桓,然后在得到天子出宫的消息之后,短短的时间内便毫不犹豫的做出刺杀天子的决定来。

三日后,随着大量的士卒缓缓开拔回营,提心吊胆了数日的京城百姓终于是将一颗心放了下来。

吐出一口气,朱厚照看着李桓道:“以对方的疯狂程度,既然有第一次,那么必然还会有第二次,这次抓不到对方的手尾,那么就等下次,朕就不信这些人能够忍得住。”

这才几年啊,竟然又爆出天子遇刺的大消息来,不知多少百姓下意识的向着皇城方向望去,自家的这位君父这到底是倒得什么霉啊,上百年都难得一见的事情,竟然在数年之间连番上演。

甚至如今内库以及国库一下子变得无比充盈,也是拜这一场大案所赐。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面色沉凝,随即将桌案之上的一份奏章递给李桓道:“李卿不妨瞧一瞧。”

张淮见到来人不由的眉头一挑,来人他自然不陌生,赫然是一直跟在李桓身侧,出身于李氏一族的亲兵李虎。

说话之间,张淮当即冲着身边亲兵吼道:“传本将令,即刻擂鼓聚兵。”

做为一营指挥使,勋贵出身的张淮比谁都清楚京营的存在对于京师的重要性,但是张淮也知道京营兵马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进入京师的。

李桓微微点了点头道:“陛下放心,臣亲眼看着京营士卒尽数回营,必不会有一名士卒留在京中闹出什么乱子。”

朱厚照下意识的看向李桓,如果说这一伙人来自于江南之地的话,朱厚照首先想到的就是不久之前李桓曾在扬州府所办的那一场大案,可以说是将整个扬州府的官场、地方清理一空。

因为京营驻扎在城外的缘故,同京城有着那么一段距离,再加上李桓提督京营之后,严肃军法,可以说将京营打造成了铁板一块,再无往日那种散漫之相,更不是谁人想进出京营便可随意进出。

李虎同张淮也算是旧识了,毕竟当初在战场之上,他们也曾一同浴血奋战,加之张淮出身于英国公府,以李桓同英国公府之间的关系,面对张淮的询问,李虎自是一五一十的将京中所发生的事情告知于张淮。

可以说如今若然没有军令的话,闲杂人等擅入京营者便是被当场斩杀也是不冤。

区区扬州府相比偌大的江南之地自然是没得比,李桓那一刀站在扬州府,痛的可不止扬州府的那些地方豪强、士绅,以这些豪强、士绅的人脉关系,不敢说整个江南之地的豪强、士绅对李桓恨之入骨,怕是大半之人都恨不得李桓去死。

其他不说,单单是那些被抓走的人,谁知道锦衣卫、东厂会从这些人身上挖出什么消息来,要知道这些人既然被抓走,肯定有着被抓走的理由,尤其是其中不少人同朝中许多官员都有着不清不楚的联系。

这些地方上的豪强可以说的上是盘根错节,哪怕是李桓已经尽可能的将那些罪有应得之辈尽数诛杀。

说着李桓眼眸之中闪过一道冷厉之色道:“此番锦衣卫大索全城,但凡是来历可疑,无有京城数户百姓辨别担保之人此刻已尽数被拿下,除此之外还有街面上的地痞无赖之流也被清理一空,根据这些地痞无赖的交代,的确是有这么一伙人存在的痕迹,虽然说也不清楚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历,又同京中何人有牵连,不过从这一伙人采购的饮食来看,可以肯定这一伙人若是不出意外,应当是来自于江南之地。”

听李桓这么一说,朱厚照不由的眼睛一亮,向着李桓投来好奇的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