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万人观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次。

实在是这些时日李桓在南京城当中抄家灭族让太多的人吓坏了。

就听得一声凄厉的惨叫,那官员直接被抽了个正着,一条血淋淋的伤痕出现在其脸上,差点将这官员给生生的抽死了。

果不其然,当得知今日钦差李桓要亲自监斩一众反贼的时候,四周的百姓都露出了无比兴奋的神色。

就在李桓出神的时候,就听得陈克低声向着李桓道:“大人,时辰已到,可以行刑了!”

“杀人了!”

然而面对李桓派来邀请他们的锦衣卫,这些人一个个的无比老实的全都早早的赶了过来,生怕因为自己迟了一些被李桓给误会了,然后被李桓趁机安上一个宁王同党的帽子落得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长街两旁已经聚集了不少的百姓,这些人一个个的好奇无比的看向远处。

这人仿佛是一个开始一般,紧接着便见不少人也都受不了如此刺激的场面,跟着呕吐起来。

一股血腥气弥漫开来,高台之上,观斩的席位当中,终于有人忍不住这血腥而又残酷的场景,直接趴在那里呕吐起来。

可以想象这种情形对于这些人的冲击到底有多么的大。

爷孙二人相视一笑,书房之中充斥着二人的笑声。

毕竟看热闹归看热闹,真的到了见血或者杀人的那一步的话,说实话对于大多数的百姓而言,他们还真的未必能够承受得住。

这些人在平日里在地方上那绝对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了,许多时候,他们一句话可能就会让不少百姓为之家破人亡。

这些时间,南京城的百姓其实早已经习惯了城中锦衣卫缇骑出没的情形,所以说看到有锦衣卫缇骑呼啸而过倒也没有显得太过惊慌,一个个的却也主动闪避开来。

毕竟对方到底是凶名在外的锦衣卫,哪怕是有李桓的约束锦衣卫在南京城中也没有去祸害什么普通百姓,但是架不住锦衣卫的名头太过响亮,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有人想着去招惹锦衣卫。

徐鹏举闻言只是稍稍沉吟了一番便向着徐俌道:“回爷爷话,若是孙儿所料不差的话,这定然是冠军侯自污的一种手段。”

正德五年十一月,已然入冬时节,虽然说江南气候温和,不过街上的行人却也换上了一身厚实的衣衫。

说着徐鹏举又道:“以李桓如今的地位,此番立下这般的不世之功,可以说一旦返京,那么必然会得到天子的封赏。可以预见,未来李桓必然是封无可封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李桓尚且还如此年轻,短时间内或许还没什么,若是时间久了,谁敢保证天子会一如既往的对其信任,毕竟伴君如伴虎,君心难测,可以想象一旦将来天子对李桓生出了忌惮之心,那么李桓恐怕就距离身死族灭不远了。”

四周肃立的士卒齐声高呼:“斩!”

显然那些锦衣卫不可能坐视不管,所以说很快就传来一阵凄厉的惨叫声。

“天杀的李桓,昏君无道,宠信奸贼……”

法场位于南京城外,特意搭建而出,可以说占地极广,足可以容纳下数万人观看。

伴随着一道森然的刀光划过,一颗颗的大好头颅滚落,鲜血飞洒一片,眨眼之间上百人的尸体便软倒于地。

说着徐俌看着徐鹏举道:“还有一点,李桓当着我们的面那么做,就是要借我们的手将消息扩散出去。”

徐鹏举先是一愣,随即便反应了过来,而这会儿徐俌冲着徐鹏举道:“准备笔墨纸砚,我要上奏天子。”

“呕!”

而这一次李桓之所以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正是想要通过一场血淋淋的杀戮来震慑人心。

否则的话,李桓何必要背负杀人如麻的骂名,真当他想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视作杀人狂魔吗!

此时魏国公徐俌、留守太监冯泰以及高凤还有一部分被李桓邀请而来的南京城的勋贵、官员,加起来不下于百余人全都位于高台之上观斩。

“斩!”

囚车排成了一道长龙,而囚车之中那一道道的身影则是反应各异,毕竟按照李桓先前所言,除了数十名身份特殊的人将会同宁王一起被押入京师听候发落之外,其余之人便由他这位钦差亲自审理。

忽然之间就听得一阵马蹄声传来,随之就见一队骑兵呼啸而来,口中高呼着闲杂人等闪避的口号。

如今这些人却事身在囚车当中,狼狈无比的任由两边的百姓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囚车两侧自然是由锦衣卫以及精锐骑兵士卒看管。

“是啊,是啊,据说至少要有上万人掉脑袋呢!”

就在远处的长街之上,伴随着一声铜锣响声传来,就见一辆辆的囚车缓缓行来。

这些人亲眼看着昔日的故旧被以宁王同党的罪名给抓走,抄家灭族,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背景,哪怕是涉及到宗室也一样被李桓好不容情的拿下,那是真的镇住了太多的人。

李桓要他们亲自看着自己的昔日好友被砍掉脑袋,这些人要是不发狂才怪。

这些刽子手浑身弥漫着煞气,一看就是从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

李桓微微颔首,看了场中已经被验明正身,一个个的被按倒在地的待斩之人,眼眸之中闪过一道寒光,伸手将桌案之上的一根令牌丢了出去口中喝道:“时辰已到,斩!”

除了跟着李桓见过许多风浪,见识了不少大场面的陈克、李虎等人之外,可以说在场几乎所有人都在一瞬间愣在了那里。

高台之上一众身份尊贵的官员、勋贵们狂呕不已,而下方在四周观斩的百姓反应更是不堪,不少人直接吓得连连后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