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火药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政、祝红、冯固等几人。

这一次林啸也没有卖关子,直接便道:“刘养正乃是南昌府宁王殿下密使!”

“什么意思,我们林氏同宁王又有什么关系?”

原来刘养正这并非是第一次同冯固等人在王鏊府上见面,先前刘养正因为李士实的建议被宁王派来延请王鏊出山,希望能够借助王鏊的人脉为其拉拢帮手。

这会儿众人的好奇心也是被林啸给吸引了起来,下意识的道:“何人?”

其余人也是一脸的震惊之色,显然也是被林啸的话给惊的不轻,本以为林啸归来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惊喜,却是不曾想这带回来的哪里是什么惊喜啊,分明就是惊吓。

王鏊倒也没有让宁王失望,一出手便帮其说动了孙政、祝红、冯固这些在江南之地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存在,并且将之引荐于刘养正。

“噗……”

这些人物,平日里任何一个都不是谁人相见就能够见到的,更何况还是齐聚一堂,谈笑风生。

所以说在许多人的眼中,宁王就是一个野心勃勃,却又没什么脑子的狂妄之辈罢了。

看林啸这般慎重的模样,一众族老这会儿也都面露期待之色,便是一直同林啸唱对台戏的林权也忍不住打起精神来。

林权直接一口茶水喷了出去,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林啸道:“族长,你说什么?什么襄助宁王谋夺大宝,宁王他想要造反不成?”

林啸神色一正,拍了拍手,就见守在祠堂外的两名林氏族人缓缓将祠堂的大门关闭,随即就见祠堂之中光纤为之一暗,所幸祠堂之中点着烛火,倒也不影响什么。

掌控江南水运的孙家家主孙政,江南大粮商之一的祝家家主祝红,把持着江南数一数二的盐铁矿交易的冯家家主冯固,以及名动江南的大名士黄载、毛昀。

林啸忙道:“回叔爷话,我正是在守溪先生府上,经由守溪先生引荐,这才见到了宁王密使。”

林权对于林啸的回答并不觉得奇怪,不过还是看着林啸道:“那族长你倒是拿出一个能够保全咱们林氏的主意来啊,只要你有办法保全林氏,我自然不会再提什么分家的话。”

“王老大人,不知宁王特使何在!”

“一切为了林氏!”

看了林权一眼,林啸只是皱了皱眉头道:“我说过,但凡我还有一口气在,就绝对不会坐视林氏就此离散,三弟就不要再提什么分家之事。”

年高八旬的林耿可以说是见证了林氏的兴衰,在林氏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要说一众族老之中,唯一能够影响到林啸话语权的便只有这位林啸的叔爷了。

不过祠堂之中一众族老也不是没有人反应过来,就见一人眼睛一亮,带着几分惊喜道:“族长所言守溪先生,莫非就是当初被奸贼李桓逼迫辞官的阁老王鏊,王阁老?”

听林耿这么一说,几乎所有人都是心头一紧。

刘养正字文熙,而做为王鏊的门生,王鏊直呼其字自然是再正常不过。

若然有人见了必然会非常惊讶,因为同王鏊谈笑风生的几人,无论是哪一个都是身份不俗,放在江南之地,任何人一句话都能够掀起不小的风浪。

似乎是对于众人的反应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林啸一脸凝重的看着众人道:“本族长已经答应宁王密使,襄助宁王谋夺大宝……”

只是这一提议却是被林啸这位族长给回绝了,按照林啸的说法,林氏虽然说到了绝路,但是并不意味着是真的到了死地,但凡是有一线希望,他都不会坐视林氏就此覆亡。

祝红、冯固几人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虽然知道宁王为了拉拢他们肯定会非常慷慨,不过现在听了刘养正带来的宁王的答复,几人心中还是颇为满意的。

林权疑惑的道:“江南之地的高官权贵之中,似乎没有这么一位刘养正吧,此人是又是何方神圣?”

几人微微一愣,脸上露出几分愕然之色,显然是不清楚那位守溪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够让林啸亲自前去拜访。

王鏊微微一笑缓缓开口道:“文熙,出来见过诸位吧!”

说话之间,林啸带着几分疯狂道:“我儿林苑何错之有,竟被那奸贼还有昏君所杀,我林氏一族造福桑梓,为朝廷稳固一方,却要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难道你们甘心吗?”

只是如今随着林氏遭劫,林家自然是不复以往的风光。

刘养正闻言含笑点头道:“诸位,在下此番前来便是带来了王爷的回话,诸位所求,王爷一应允了,只要诸位能够相助我家王爷夺得大宝,将来不单单是可以公侯万代,便是诸位的要求,王爷也是一一答应,这些可以由家师还有黄先生、毛先生几位作证。”

随着王鏊话音落下,就见刘养正的身影从不远处的一处亭子当中缓缓走了过来,行至近前,刘养正冲着孙政、冯固等人一礼道:“刘养正见过诸位。”

林啸一个字一个字的道:“此人倒不是什么大人物,可是其背后之人却身份不俗。”

一众族老一时之间有些反应不过来,他们盘踞于地方上,人脉关系密密麻麻,甚至人脉通天,就连地方上的皇室宗亲藩王也不怎么被他们放在眼中。

想他们以往吞并他人产业的时候所动用的手段,只要脑子还正常都能够想到那些意图吞并林氏的人绝对不会留下他们这些林氏的主心骨,也就是说,如果不想办法自救的话,或许普通的族人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他们这些人怕是没有谁能够活下来。

“宁王?”

就听得祝红捋着胡须无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