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汴梁大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梁国君臣在皇宫后殿养心园饮酒。  

这位皇帝见打不过大离,总打总败,索性干脆就摆烂了,躺平了。  

不打了。  

梁国皇帝正在饮酒,这时,他的弟弟带兵杀到。  

皇帝怒道:“浑蛋东西,你要干什么?”  

他弟弟说:“我要杀了你!”  

皇帝身边的宠臣们惊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大内太监总管赶紧劝阻御弟。  

这位和皇帝一母同胞的御弟不等他说完,立时喝止:“主人说话,不男不女的东西最好闭嘴,否则容易丢命!”  

这位权势很大的太监,心中有万千不满,此刻也不敢多言了。  

梁国皇帝则冷笑着对他弟弟说:“你想杀朕吗?好啊,那朕就看看你究竟有几斤几两?“  

此刻他的心境格外悲凉。  

从小最亲的人就是他。  

对老皇帝生的其它儿子,非常忌惮,没想到,这么多年,对亲弟弟这么好,想把他笼络到身边。到头来,反水的竟然是他。  

御弟怒道:“你配当皇帝吗?皇叔被杀,不思报仇!敌人主动打过来,你又连吃败仗!“  

梁国皇帝冷哼一声,命令手下将其抓捕:“御林军听令,速斩此贼!”  

没人敢动。  

因为现在皇帝身边兵力太少。  

而御弟的兵太多。  

反抗也是徒死死益。  

为了正义,为了正统,口号好听,但付出的代价太大。  

“混账东西!“梁国皇帝一掌拍在桌子上。  

威力十足,但没人害怕。  

这个时候,御弟的军士冲了过来,将他们围住。  

梁国皇帝对着御弟的手下们说:“众将士,速将这个叛逆杀死!朕有重赏!“  

他的人还是不敢动。  

御弟的人动了。  

不过不是指向御弟。  

而是皇帝。  

他们用长矛把皇帝架住。  

大内总管第一个下跪请降,冲御弟说:“老奴拜见皇上!”  

梁国皇帝大骂道:“狗奴才!该死!”  

刚骂完,御弟便对皇帝身边的士兵说:“投降免死!”  

他们全部扔下兵器,下跪投降。  

“全杀了!”  

御弟突然变脸。  

皇帝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锋利的刀已经割在头上了。  

皇帝形单影只了。  

梁国皇帝见事己至此,怒道:“畜生,竟敢为了皇位谋害兄长!罢了,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岂能刀刃加身?取白绫来!”  

御弟给他配了一壶九酿春。  

皇帝道:“这不是朕最爱喝的酒吗?”  

御弟冷冷道:“只是里面下了剧毒。”  

皇帝喝道:“拿来!”  

众人放开了他。  

他打开酒壶,仰脖就喝。  

然后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人生真是有趣,何苦生在帝王家?骨肉亲兄弟,呸!”  

没呸出来,反倒呸出一口血箭。  

之后望后便倒。  

残存的意识留在了这一刻。  

身体僵硬了。  

“以庶民之礼,将这无能的昏君下葬。朕即日登基,传令下去,有敢不服者,灭九族!”  

御弟在血泊中继位。  

这位新皇帝名叫百里恢。  

比他那窝囊哥哥厉害一百倍。  

他敲钟升殿,召集群臣。  

“朕杀了无能昏君,即日起兴兵讨伐大离,有敢不服者,自去火鼎。”  

这回不用刀吓人了。  

直接在殿外放了大鼎,烧起大火,鼎中水滚沸。  

敢不听君命的,不必废话,自己去鼎中爽爽吧。  

没人敢违拗他。  

那就等于承认了新君的皇位。  

这位新皇帝明显比上一个家伙有魄力。  

他亲自提拔了很多后起之秀。  

国中无粮,向豪族开征,第一个开刀的是皇族。  

他的一个表哥给的不及时。  

看来是没把他放在眼里。  

新皇帝的对策很简单。  

凌迟,灭九族。  

之后,无论向谁征粮,都是提前征齐,再没有延误者。  

三个月后,大梁新皇帝百里恢,起兵三十万,攻伐汴梁。  

史斌不敢怠慢,把手上最能打的那几杆枪,全调来了。  

岳飞主持中军,韩世忠主持左路军,杨再兴主持右路军。  

以十五万兵迎敌。  

大战正式打响,是在那天清晨。  

百里恢御驾亲征,率领国中大将冲击兰睢县,那是最外围边界,由刘光世镇守。  

三十万精兵,一拥而上,大离守将刘光世抵挡不住,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朝廷下诏,夺官夺爵,自己反省去。  

打败了,总得有人负责任。  

李世民复生,也是这规矩。  

敌国这回上的全是重骑兵,精甲精骑。  

第二阵,打到邱天顺这里,邱天顺被打了个七零八落,撤退。  

他们的军队开始骄傲了。  

觉得大离军不过如此。  

而就在他们歇马,吃饭的时候,大离上将军武松率领猛虎营一万精骑兵直冲皇旗!  

战场上,横的最怕不要命的!  

武松向来是个不要命的家伙。  

要命能打老虎吗?  

他们动作太快了!  

武松大喝道:“宰了梁国的狗皇帝,碎尸万段!”  

梁军护卫军急忙来挡,武松的军队却似一把尖刀切布一样,把梁军全线切开!  

梁军似波开浪裂!  

武松一路冲杀,六军辟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