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义门陈,治家十二经(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么辉煌显赫的大家族,在江州义门这地界,俨然独立王国。  

取得这么大成就,还能做到不让人嫉恨,不让君主对他猜忌从而起害他之心,足见这义门陈有多大道行,境界得有多高。  

你看,  

这些案例和义门陈的家训一对照,经验教训都能对应上,益发证明陈氏家训的先见之明。  

史斌再往下翻,发现义门陈治家的道道虽然千头万绪,非常繁杂,但说穿了,最核心的地方有十二个。  

1、尊朝廷2、敬祖宗3、孝父母4、和兄弟5、严夫妇6、训子孙7、隆师儒8、谨交游9、联族党10、睦邻里11、均出入12、戒游惰它治家、治产、治业所有的细节,都是围绕着这十二点逐渐展开的。  

史斌还从《义门经》的字里行间发现,陈氏这个家族,  

他是既不排外,也不自傲。  

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与他们陈家作派,习俗不同的地方,他们并不是直接扬弃,排斥,而是兼收并蓄的态度。  

《义门经》开篇第一句就说:海纳百川,是因为懂得身处低下。  

你看看人家这格局。  

史斌越往后翻就越觉得,即使是后世21世纪的很多名门望族,虽然枝叶繁茂,声势震天,但其治家水平,可能还达不到人家义门陈的百分之一。  

君不见多少大咖,自己挂了后,后人为了分家产打的头破血流。  

人天性就是自私,趋利避害的动物,  

这是21世纪封神的经济学神书《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说的。  

此语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但人家义门陈,  

就偏偏能做到,权力顺利交接,不因分家产闹翻!  

人性的弱点带来的弊病,在人家这,都能轻松避开!  

(注:义门陈的治家书籍,我看过很多,叹为观止。和朋友以及比较合的来的读者聊天,很多人对义门陈的故事和治家经验超级感兴趣。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家族,我说了之后才知道的,但仍然兴趣盎然。这几章一直在写义门陈,不管大家是否尽兴,都得一笔带过了,不然会影响后面的情节连贯性。大家有兴趣自行去图书馆查义门陈的那些比较细化的治家经验吧)  

史斌又问了好多个问题,越研究人家的治家经,就越觉得了仿佛是打开了探索新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总结了无数大圣先贤的知识精髓,凝结了无数陈氏先祖的心血,以及历代新家主结合不断变迁的社会现实补作的经验教训,  

一天之内,是绝对嚼不烂的。  

合上本书,  

史斌的感受就是一句话:凭什么人家义门陈可以做成这么大的成就,凭什么人家可以成为古往今来第一大家族!凭什么人家可以做成这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人家就是配!人家就是这么牛!  

人家就是有这悟性,有这眼界,有这实力!  

史斌站了起来,鞠躬致谢。  

“老陈,感谢你,耐心教我这些宝贵的治家知识。估计咱俩再聊三天三夜也聊不完。这样,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义门陈治家业,最重要的是什么?只允许说一件事!最核心的,最关键的!”  

陈枫特别喜欢这位守夜人的少主,见他有法术召将之能,且聪明之极,却仍然不狂不傲,如此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也就更不藏私,把义门陈治家最顶级的精义智慧和盘托出: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似天籁之音,久久回荡。  

萧飞听的都痴了。  

史斌仔细思索着陈枫的话。  

陈枫不仅武功高,见识远,更是酷爱读书,甚至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只要不和他谈事,只要他手头无事,肯定是在看书。  

于法家、儒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墨家、道家知识精髓皆有涉猎。  

并且还能做到取其精髓,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所幸史斌平时极其喜欢文史知识,在图书馆也没少看,网络上也总查,有些积累。所以他知道,陈枫刚才说的这些话,出自《道德经》。  

大概意思也能翻译出来,毕竟不是文史方面专家,只能算是爱好者,翻译的可能不太精准,但意思不致出错:  

人要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万物一起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机理。  

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史斌轻轻摇头,又轻轻点头。  

前世他最高兴的事,就是有绝顶高人指点他,他会觉得开心异常。每次遇到这样的高人,他都会觉得自己是在和伟大的灵魂在对话!  

而这时,他的进步会特别快,心性也会提升的很高!  

现在回到古代,经常会因为遇不到高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