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太子造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史斌看着太尉府的漫天大火,对姚小姐说:“你爹娘应该可以瞑目了。”  

身陷死牢…大仇得报…  

姚小姐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任泪水淌个不停。  

收缴了太尉府的所有财宝后,太子分文不取,这将近二千人,每人分发二百两银票。将近40万两银票,就这样如流水一样分发出去了。  

太子为图大事,这回真是下了血本了。  

反正也是太尉府的钱。  

这帮丘八得了钱,就像苍蝇见了血一样,高呼万岁。一会打仗的时候,数这帮人杀的最欢。  

光凌迟高衙内一个人,有点无聊,太子下令,让被史斌戴上镣铐的崔乾和高衙内做伴去。  

二人被拉到菜市口,凌迟处死。  

一路上,被弹冠相庆的百姓们扔了一堆臭鸡蛋、烂菜叶子以及其它厨余垃圾。  

刽子手的技术太差了,按照太子所要求的,要砍上三四千刀,那至少也需要三天时间。可他们没有经验,只砍了一百二十刀,就把这俩害民贼报销了。围观百姓人山人海,欢声雷动,纷纷放爆竹庆祝。平时被恶人欺压得不敢抬头,如今方才出了一口浊气。  

但太子的命令又不能打折扣,那就只好继续砍。  

太子从太尉府搜出调兵虎符,搬走所有的金银财宝,将太尉将付之一矩。  

高太尉图近,图保险,惊慌失措,第一时间想到保命,直接从暗门跑皇宫去了。  

但他如果有胆子,估计也跑不到军营,路途不近,万一被太子的人逮住,当场就得挂。  

太尉府数白虎节堂烧的最惨,木头都烧成渣了。  

太子即刻带领史斌和郭京等人,用虎符接管了南北两军。  

两军主将见太子造反,都贪图这从龙之功,毫不抵抗就投降了太子。  

太子手上已经有万余军队了。  

虎贲军和翔凤军忠于皇帝,不肯降附。太子果断下令:攻击!  

两军在闹市开战,街上百姓们都逃了回去,闭了门。  

漫天的战火,升腾在皇城上空。  

到处都是嘶杀声。  

事态紧急,老态龙钟的皇帝吕绍已经得知太子作乱,赶紧调集所有御林军,开门迎敌。  

七大营的士兵们得了消息,纷纷赶来助战。  

这种情形下,没人敢保持中立。  

因为按照以住的经验,无论谁胜谁败,胜利者对中立者都注定是杀无赦。  

腿有残疾的老皇帝和高太尉、赵太师等文武大臣,统帅着御林军与太子对阵之时,大离王朝最搞笑的一幕发生了。  

七营兵差不多前后脚,到齐了,很多人本能的就站在皇帝这一方。  

而有些人呢,发现太子身边的实力也很强,于是就往太子这边跑。  

过了一会,发现这样做是忤逆,万一失败了罪过太重,起步价是灭九族,又跑回皇帝身边。  

太子嫌他们烦,下令射击。  

皇帝善良软弱,对从自己这边逃到太子那边的人,不忍心射击。  

他以为这样可以感动大家。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太子阵营。  

本来太子这边人数是呈绝对劣势的,这样一来,双方渐呈势均力敌之势。  

史斌心道,乱了,乱了,全乱了。  

原本的计划是,让太子斡旋,得到一个进宫的机会,然后召出猛将,趁高太尉出其不意斩之。  

有郭骗子和太子相助,大家都会相信会召神之术的史斌是活神仙。到时大家坐下来喝杯茶,史神仙忽悠大家会用法术保护大离,这事也就翻篇了。  

哪知太子这龟孙,野心太大了,银河系都盛不下他!  

他这一搅,原来的计划不能用了!  

看起来善良节俭的人,竟然腹黑到这个地步。  

守夜人虽然不多,但在军中和民间的号召力实在太大啊!  

百姓们没原则的往死里崇拜他们。  

这无形的巨大的号召力,才是太子最害怕的东西!  

而当折可存战死后,其兄折可求携带他的守夜令降了敌国,就这一件事,就足以让守夜人集体蒙羞。  

只要大肆宣扬出去,守夜人不值得起复,这帮人处事极端,竟然有人数典忘祖,背叛朝廷!  

那么就一定可以完美打压他们。  

但是现在,守夜人还有利用价值!先利用完他们,待大事己毕,再搞臭他们不迟!  

造反的时候,只要证明守夜人听命于自己,皇帝那一边的军心就会崩溃!  

算盘精到这个地步,也难为太子白了那么多根头发。  

“守夜人!天尊者!给孤杀光这帮朝廷里的蛀虫!我等忠臣孝子,今日替天行道,清君侧!所有人注意,务必保护皇上!有敢伤到皇上者,灭族!”太子扬起马鞭,指着高太尉等人喝道。  

他必须得先撇清自己。他得向世人宣告,自己无意夺位,只是为了清除奸贼。  

否则道义上无法自圆其说。  

皇帝气的花白胡子都翘起来了,他走路艰难,出行都得带着黄金拐杖,他使劲敲击着地面,大骂道:“逆子!胆敢作乱!来人,给朕拿下此贼!”  

本来皇帝这一方,是占道义优势的,毕竟他现在还是皇帝。  

但是皇帝手下的士兵听见了太子说的那句最可怕的话,明白了一个事实:守夜人支持太子。  

史斌直到此刻,终于明白为什么太子极力反对起复守夜人了。  

太子那天说的那堆废话全没说到点子上,其实这才是他阻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