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岳不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家一家与林家是血脉亲情,两个表哥都喜欢周臻,处处让着他。  

没过三天,周臻的身后就多了两个小跟班。  

他们三个无法无天,把王家弄的乌烟瘴气。  

王元霸却对几个小家伙很纵容,把王家弄的鸡飞狗跳,他也不生气,反而乐的哈哈大笑。  

他最喜欢的惩罚,就是喜欢用他的大胡子,来扎周臻稚嫩的小脸。  

看到周臻呲牙咧嘴,他就开心不已。  

他们一家在王家住了一个月,林震南才提出了要告辞。  

不过,他以长安分局有事务处理为名,告诉王家要去长安一趟。  

周臻当然吵着也要去,谁知道,两个表哥听说去了长安,回来还会经过洛阳,就也缠着要跟周臻一起去。  

王仲强夫妻有些不舍,但是王老爷子很开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他们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老爷子发话了,王家立即开始准备两个小少爷的行李,安排随同的下人,护卫。  

周臻今年十岁,他十九岁的时候剧情开始,距离开局还有九年。  

而令狐冲在思过崖面壁一年的时候,有提过令狐冲练内功十年。  

也就是说,现在的华山派最多也只是刚刚收了令狐冲这个大徒弟。  

但是令狐冲这个大徒弟是岳不群夫妇从小养大的,肯定早就在华山派,只是学武没有多久。  

自洛阳向西,过潼关,就是华山。  

这一日到了华阴县城,周臻就提出要去五岳之一的华山去见识一番。  

周臻提议,王家驹,王家骏两兄弟立即响应。  

林震南夫妇自无不可,王家跟来的护卫与下人更没有发言权,三言两语,就决定了下来。  

他们在华阴县城准备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物资,又封了一个银封,派了两个镖师和金刀门的武师,将礼物送上了山。  

一行人就在华阴县城等消息…  

到了晚间,送礼的人回来了,随同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中年大汉。  

当对方自亮身份,是华山派二弟子劳德诺的时候,周臻忍不住有些惊讶。  

还有九年剧情才开始,左冷禅就已经将劳德诺派来卧底了吗?  

没有暴露身份之前,劳德诺一直是一副忠厚老实的面孔,他代表华山派向福威镖局总镖头林震南表示了欢迎,并且充当第二天的向导,带着众人上山。  

劳德诺的出现,让周臻有些犹豫。  

他原本是想带着两个表兄一起拜入华山,成为华山的第二大势力,但是既然劳德诺已经在华山,只是为了让嵩山派不针对金刀门,两个表兄就不能也都拜入华山。  

洛阳距离华山不远,距离嵩山更近。金刀门是洛阳的地头蛇,不拜入距离更近,势力更大的嵩山派,却要拜入华山派,着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等到嵩山派要对华山派动手的时候,金刀门肯定首当其冲。  

所以,最保险的做法是两个表兄继续当他们的纨绔,不能把金刀门牵连进来。  

而在华山之上,岳不群与夫人宁中则所住的有所不为轩内,烛光摇晃。  

书生打扮的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坐在太师椅上,白瓷茶碗里,泡着一杯今日福威镖局送上来的茶叶。  

华山派自气宗和剑宗决裂,威势大减,如今华山派仅靠山下数百亩薄地艰难为生,岳不群已经多日不曾喝过好茶。  

宁中则虽然是江湖女侠,但是这个时候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青布衣裳,穿针引线,补上撕裂的一个豁口。  

“师兄,这福威镖局远在福建,怎地今日竟会送上拜帖?莫非是为了他们镖局今后在西北的走镖?”  

岳不群品了一口香茗,含笑说道:“福威镖局乃天下一等一的镖局,虽然总舵远在福建,不过在这十三省,到处都有分局。今日送上重礼,应该与师妹说的差不离。  

我华山派在西北,关中一带依旧算是名门大派,他们途经此地,前来拜会也是应有之意。  

看在今日送上重礼的份上,今后他们镖局走镖到关中,自可照应一番。”  

宁中则正欲说话,只见一青衫垂髫少女像个野小子一样闯了进来,边跑边叫。“娘,娘,大师兄要打我…”  

少女不过八九岁年纪,还未长开,一进门就冲进了父亲的怀里,眼睛还在向门口观望。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也是一身青衫,从门口进来,一身新衣下摆处几处油渍颇为显眼。  

他虽然只有十五六岁年纪,但剑眉鼻挺,风姿洒脱,算得上是个美男子。  

一进门,他就瞪着逃进了父亲怀里的女孩说道:“小师妹,师兄好不容易才捉了十几只麻雀,不仅分享给你一半。你吃饱喝足,竟然拿师兄的衣裳当了擦嘴布,可怜师兄现在就这一身门面衣裳了。”  

小女孩噘嘴说道:“娘偏心,给你做了新衣裳,却没有我的。”  

宁中则忍不住笑骂:“你这个小猴子,整天爬上爬下,再好的衣裳也管不了三天。何况你才八岁,一年一个样,做了新衣裳,明年也小了。”  

小女孩不依,跟爹爹撒娇。“爹爹,娘偏心,不给珊儿做新衣裳。”  

岳不群宠溺地揉了揉女儿的头,问道:“今日福威镖局不是送来了几匹绸缎,过两个月也要过年了,正好给我们珊儿做一身好看的衣裳。”  

宁中则摇头说道:“如今山下农户初稳,明年的种子要早备下。  

何况,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