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军队的威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王政十年,十一月末。  

冬至将到,广都县内,凌冽的寒风一日胜过一日。  

不比霜雪的清冷,这些寒风无孔不入,宛如刮骨钢刀。  

在这样的天气下,平日间四处撒欢的橘黄色的老狗,都蜷缩成一团,躲在草垛中,只露出半条微微弯起的尾巴。  

随着枯黄的树叶被寒风卷起,那半条尾巴上坚硬的长毛竖了竖,咻的一声,也缩进了草垛中。  

然而,就是这样连狗都不愿意出来的大冷天,广都县内,却一反常态的热闹。  

市场上,市旗不过才刚刚升起,集市中就已经站满了人。  

这些人也不买东西,彼此间也不怎么闲聊。  

而那些做生意的小贩,在摆上货物,挂好价牌之后,也不去吆喝,只将目光朝着城中的官道望去。  

在市场上颇为少见的,高两层以上的楼阁,更是连走廊都被站满了。  

而与集市上人山人海相对的,是城中宽达三十几尺,能容纳四车并行的大道。  

其上,空无一人。  

直到,沉闷而整齐的脚步声响起。  

一队队携弩带剑的材士,自官道尽头缓缓走来。  

“来了,来了。”有黔首高呼,声音中带着得意。“看到为首那个材士了吗?”  

众人聚集的时候,总是不缺少迎合别人讲述欲的。“看到了,怎么了?”  

“十人敌,十人敌知道吗?”  

“嚯,果然魁梧勇健。”  

“我儿子。”  

“嘶~”旁边站着的人看了一眼这嘚瑟的中年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正待说话,却听见那人接着说道。  

“就在他旁边。”  

在众人的议论之中,材士们脚步不停,一路穿过城中大道,直上高高的城墙。  

很快,他们就在屯长什长的指挥下,在城墙上找好了位置,半坐于地。  

但与往常不同的是,他们的弩机,却并非是对着城外,而是指向了城内。  

以至于有些不明就里的民众,略有些慌张的对着旁人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张擒豹听说过吧?”  

“听说过。”  

“他破获了一桩大案,牵连了足足上千人的大案。”  

“上千人…”破音一般的高声之后,是一阵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嘶~他也真敢抓?”  

“当真勇武非凡。”  

“那可不是。”讲述的人眉飞色舞,连比带划。“县中的长吏们,担心案犯于城中夺刃挣绳,伤杀黔首。”  

他伸出五个手指,在问话人眼前晃了晃。“是以,县兵曹,出了五个屯,足足两百多人呐,用以看管这些刑徒。”  

“你是如何知道的?”  

知道内幕的中年人捋了捋胡子,嘚瑟的指向城墙上。“我儿子就是材士啊。”  

“啊?”  

“看见那个为首的屯长了吗?”  

“看到了。”  

“十人敌,十人敌的猛士。”  

行人震惊之下,一时呐呐不能言语,好一会儿,正准备开口夸赞,就被人打断。  

“他儿子就是十人敌旁边,还在擦汗水的那一个。”  

中年人:…  

材士尽数登上城墙之后,大道上跟着走来的,是披甲持盾,身负长剑的甲士,他们足足有两百人,个个身体强壮,威势非凡。  

但这些甲士却未曾登城,而是五步一人,在道路两边排开。  

这一站,便是日上三竿。  

直到左近观望的人群,都已经失去了耐心,开始各自闲逛,或购买东西,或大声吆喝之后。  

才有马蹄踩踏石板的清脆声音响起。  

“上弦。”随着这响声和吼声,广都城楼上,那些纹丝不动的材士,终于动了。  

他们双手用力,于咯吱咯吱的弩机崩响中,将强弩上弦。  

尖锐的青铜箭镞,于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直指城下大道。  

市场上的黔首们,再次聚集,并屏住呼吸,翘首以待。  

直到几匹健马,和两具装满尸体的战车踏入了城门。  

“百将程非。”程非驱马向前的同时,以负在身后的右手,示意张仲跟上。  

但张仲此时,正在跟佐戈翼那匹,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高头大马较劲,根本驱不动。  

无奈之下,他干脆翻身下马,抱拳行礼。“隐山亭长,张仲。”  

“已将案犯,共计六百四十三人,尽数带到。”  

城门处站立的百将踏前一步,伸手自怀中拿出一卷竹简,啪的一声,将其抖开。“案犯人数众多,狱曹收之不下。”  

“县尉有令,由我等接手,押往军营。”  

张仲和程非看了看竹简上的内容,并核实了一下,其上县尉的官印。  

“百将程非,亭长张仲,遵县尉令。”  

将竹简卷好,百将看了看张仲和程非发红的眼睛,停顿了一下,声音从公事公办的冷漠变得柔和。  

“诸位劳苦,可自回曹舍,或军营就飨,稍事歇息。”  

“这里,有我等。”  

“有劳了。”  

张仲巴不得如此,昨夜他和程非说是在里中歇息。  

实际上,那些黔首眼看要见官审判,心中恐惧之下,哀嚎痛哭之声不绝于耳。  

以至于一整个晚上,张仲,程非,以及贼曹的上百名甲士。  

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人睡着了的。  

并且,今天早上,天蒙蒙亮,张仲留下人看守亭舍和三个里之后,就出了发。  

路上,这些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