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功败垂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说这些,叔公且与我讲完长平之战罢。”  

老者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善。”  

“诸都尉皆于校(jiao)场领罚,吾等士卒于下围观,上有传令兵高声呼喝,言道,士不用命,将之过也。”  

这就是打都尉的原因吗?  

张仲咂了咂嘴,心中觉得,这秦国的军官,看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随后将旗招展,武安君立于将台之上。”  

“言道,汝等自随王龁将军破韩以来,已大战数月,人马俱疲,且赵人粮草皆断,仍久攻不下。”  

“今营盘之败,非汝等不用命死战,此皆白起之过也。”  

“言毕,乃取兜胄(头盔)以剑破之,曰,此吾之首级,今自断于此,以承此过。”  

“亲卫皆哭嚎出声,欲以剑自死,吾等八万锐卒亦伏于地上,高呼,愿为将军死战,必破赵军。”  

张仲愣了愣,这也可以?  

这士气,也太好激发了吧?  

难道不应该是杀敌军一人者,赏银十两,杀将军一人者,赏银千两这种吗?  

但看着老人脸上的慨然,张仲还是把心中的槽点憋了回去。  

“夜间,吾于营后修养,见得锐卒营内奔走。”  

“辕门,拒马,围墙,皆连夜而起。”  

“如此,不过三日,赵将再突大军营盘。”  

“八万锐卒齐声高呼,将不惜其身,士不惜其命,乃挡赵军胡服于辕门之外。”  

“赵将久攻不下,乃退。”  

张仲微微吸了一口凉气,这士气不是一般的高昂啊!  

以普通士卒,挡住有十人之勇的赵国胡服。  

其中还有勇冠三军的猛将。  

白起就砍了个头盔,效果这么好?  

“夜间,吾居于营后,见得河内健儿十万,替换了军中锐卒,镇守大军营垒。”  

“养伤的车骑亲卫言,武安君趁赵军攻营盘受挫,乃使骑将再领车骑,合锐卒袭其右军,已逐其右军数里。”  

张仲:…  

你来我往啊!  

古时候打仗这么复杂的吗?  

张仲想了想,以后,他要是有一天指挥军队作战的话。  

这种数十万人的大场面,他估摸着自己的脑子,可能会不太够用。  

难怪有句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武安君着实厉害。”  

老人笑了,笑得很和蔼,也笑得很是骄傲。  

“自然,武安君乃天下名将,领兵三十余年,六国为其所攻者,无不破之。”  

张仲看了看老人的脸,他脸上的骄傲溢于言表。  

秦国战神,武安君白起,死了那么久了,还有人以曾被他统率过为荣。  

这大概,算得上是将领最大的成就了。  

“又过得数日,此间,大营无事。”  

“吾也得闲去请军中法吏,写了一封家书。”  

“刚回得营中,便见得有蜀中斥候同袍负伤而来,言道,河内健儿为赵将所破,损兵五万余。”  

“左军因此而缺,赵将欲以此突围,被车骑将以死挡之,锐卒驰援,乃退。”  

“然车骑将伤重,死于阵中,军中斥候亦为赵骑所逐,死伤甚众。”  

张仲心中一惊,突然感觉,这赵括,似乎有点强!  

断粮几十天,还能刚得住,还能领兵作战。  

他的军队都不哗变的吗?  

“赵人既破河内健儿,何不全领大军,一鼓作气,溃围而出?”  

老者摇了摇头,说道。“吾非统兵之将,却是不知。”  

“但想来,是怕全军溃围,为王龁将军及武安君所趁吧!”  

张仲转念一想,觉得老人说的也是,兵败如山倒,赵人原本就只是凭借着一腔血勇方才鏖战不止。  

如果溃围,见得生路,死战之心弱了,争先恐后的逃遁,恐怕就是一场流血漂橹的大败。  

但这样下去,钝刀子割肉,大败不也是迟早的事?  

看赵括这一顿操作,不像是看不懂这一点的人啊!  

“武安君乃再调营中健儿五万,驰援左军。”  

张仲心中一动,隐隐有了些想法,便对着老人问道。“赵军断粮多久了?”  

“此时。”老人仔细想了想,方才说道。  

“赵军已绝粮四十余日。”  

一个多月,张仲想了想现代的战争,他记忆中,某个国家的部队,貌似曾因为三天没吃饱,就投降了。  

是没吃饱,不是没吃的。  

而赵军,已经四十多天没有粮食了,这个时代的人,韧性和忍耐力,当真举世罕见。  

“次日,吾伤势稍好,起来活动,听得车骑轰鸣,战鼓炸响。”  

“吾爬上军中旗帜以观,只见赵军车骑,竟已至于营外。”  

果然如此吗?  

兵形势流的最强打法,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  

张仲心中一叹,可惜了,白起不是文丑。  

赵括也不是关羽。  

“河内健儿五万,结阵以迎,竟不能挡其分毫,不过顷刻,便为其所破。”  

以新兵对胡服,这次必然是诱饵,赵括…不应该看不出来吧!  

但白起一路丢诱饵,丢到现在,赵括就算看出来了,恐怕也不得不吃了。  

“吾正欲下旗,与众伤卒持枪以迎,却为旗官所阻。”  

“亦在此时,军中响了鼓声,赵军左右,皆有锐卒自山道出。”  

果然,赵括又被包围了。  

不同的是,这次,被包围的,是他的本部胡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