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墙外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孙大剩首映日的票房,是七千一百万。  

这个数字,不仅没有超过陆豪以往的首映日票房纪录,而且差了不少。  

但,在同期上映的电影中,却是遥遥领先,独占鳌头。  

暑假档,毕竟和春节档还是没法比的。  

不过对于陆豪来说,其实也没什么。  

经济学上有个很重要的定律叫边际递减效应。  

当你天天吃山珍海味时,一顿海鲜大餐,已经勾不起什么食欲了。  

现在,票房已然不是陆豪关注的重点了。  

评价,也不是。  

让他眼前一亮感到兴奋的,是海外票房。  

孙大剩的海内外版本,是同期上映的。  

这也算是惯例了。  

不止孙大剩如此,之前陆豪的其它电影,以及其它导演的电影,也有不少是类似操作。  

然而,走出去是走出去了,但票房…  

一言难尽。  

这么说吧,基本上海外版本的电影,票房全靠留学生和华侨群体支撑起来的。  

观众基数少,票房自然是惨的一匹。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间,对于电影的欣赏能力是迥异的。  

尤其是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输出,更是难如登天。  

国外电影,宙斯宇宙系列,克苏鲁系列,银河漫游系列,在国内能够大卖,以至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观众的审美取向。  

但国内的,就是不行。  

而孙大剩,北美票房首日六百万美元,岛国三百万美元,在印度甚至都有两百万。  

这个数字极其亮眼,让陆豪都是有些震惊。  

什么情况?  

根据发行方传回来的调查报告显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岛国票房,是因为陆豪之前拍伊豆的舞女,刷出来的知名度,再加上之前几部积攒的口碑,在这一部上得到了集中爆发。  

印度票房,是因为当地本身就有“猴神崇拜”,再加上发行方运作给力,所以小小火了一把。  

而北美…  

是因为…帅?  

猴子的那张海报,实在太过酷炫。  

和猴子比起来,什么宙斯、哈迪斯、波塞冬…都有所不如。  

正是因为如此,才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力。  

根据以往的数据统计:  

上一类在北美大火的华夏电影,要追溯到十年前,主题元素是——武侠,尤其是剑,三尺青锋,百兵之祖。  

而再上一类,要追溯到二十年前,主题元素是——拳,功夫,少林,太极,咏春。  

这两类电影,催生了一批类似的影片。  

迄今为止,华夏籍却在全球都有很大影响力的国际巨星,都是搭着这两项主题元素的顺风车。  

而现在…轮到孙大剩了。  

华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再加上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故事,无疑一定程度上暗合了北美观众的审美取向,所以才造就了孙大剩的票房和口碑。  

摸着这条脉络,陆豪心情隐隐有些澎湃。  

全球化的想法,越来越清晰了。  

“陆大导,最近在忙什么呢?”  

陆豪接到了一个电话。  

是很久以前的一个老朋友打来的,自己拍第一部电影时认识的,容明启奶奶。  

“容老师您跟我闹呢,您可别这么称呼我,叫我小陆就行,还陆导,我导哪儿去啊我倒?我可没那么飘。”  

陆豪笑着说道,想起一件事,忽然的有点心虚。  

之前不是答应人老太太,说要加入某个夕阳红话剧团,结果自己一直忙着拍电影,忙着赚钱,一直没去。  

现在想想,这鸽子放得可是够久的。  

家鸽都放成野鸽了。  

“应该的应该的,你呀,现在是大导演了,想想可真快啊,当时我就知道,你这孩子,肯定有出息。”  

容老师人情练达,宛若长辈般的语气,却一点不倚老卖老,言语中透露着一股亲切慈祥的劲儿。  

陆豪和她客套了几句,切入正题。  

“是这么回事,有个老朋友,第一媒体的,托我问你电话,说想要采访你一下,看你有没有时间?”  

听到这话,陆豪明白了。  

他不是个喜欢出风头的人。  

除了宣传电影,很少抛头露面。  

自从前几部电影火了之后,各种采访邀请就接二连三,陆豪特意嘱咐秘书那边,全部给推了,谁也不得罪。  

记者们倒也很识趣,采访不到陆豪,就把重点放在电影上。  

到现在为止,各大主流媒体上,都没有过一篇关于陆豪本人的亲自深度报道,大都是从各种不同渠道,排列组合剪辑出来的个人简历。  

而现在…  

“行啊,没有问题。”  

陆豪丝毫没犹豫,便是点头答应下来。  

原因有三。  

一,给容老师面子。  

二,第一媒体,这可是官方主流媒体,国家背景。  

三,陆豪有话想说。  

这些话,关于电影,却不止是电影。  

答应下来,采访很快就排期。  

于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陆豪便是来到了第一媒体的演播大厅,接受面对面采访。  

这期采访节目叫青年榜样,算是规格很高,国家背书的那种。  

能上节目的,大都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企业家,艺术家,体育冠军,道德楷模,科技新贵…  

总之,都是在细分领域有突出成就,并对社会产生很大积极贡献和影响的青年。  

嗯,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