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清军求援(1/2)
几名小旗离开不久,满达海就受到了身陷祁县的祖泽洪传来的消息,整张熊脸露出出不敢置信的表情。
“赵贼来了?”
“什么时候来的,他们来了多少人?”
这些禀报的绿营骑兵都是祖泽洪的心腹,早就串通好了说辞,见满达海发出一连串的询问,为首的将领上前躬身道:
“主子,祖将军赶到太谷时遇到了敌军斥候,从俘虏口中拷问得知,有数千赵贼的步卒准备从交城撤离,于是情急之下,连夜从介休赶往文水,想断他们的后路,谁知,赵贼早就在文水设下重兵伏击,有骑兵万余,步卒两万不止,一番交战后,祖将军寡不敌众,被迫进入祁县守御,希望主子能施以援手。”
他故意将敌军的数字说大,就是想给祖泽洪脱罪,满达海闻言不语,一双牛眼露出了不符合外貌的精明。
“那祖泽洪还能挡多久?”
“敌军骑兵追来,暂无攻城器械,祖将军言,最多还能拖延三日。”
“三日。”满达海点了点头,自语道:“那也差不多时间了。”
“来人,持我手令速速去寿阳调兵,命祖大弼将所有兵马拉到太原城下,本郡王要和贼军决战。”
“喳。”
几名小旗应声离开,这员将领迟疑道:“那祖将军?”
“祖将军吉人自有天相,我大清列祖列宗会保佑他的,待本郡王击灭了这群贼兵,便会立刻发兵救援他,你们就好好休养休养吧。”
满达海挥了挥手,不待绿营将领说几句话,就被亲卫送下去看管起来。
寿阳。
满达海和祖泽洪的人几乎是一前一后抵达祖大弼的军营,前脚刚刚受完满达海的军令,后脚风尘仆仆的祖泽洪亲兵就倒在了军营门口。
给这几名脱力的斥候喂了些水,祖大弼就眉头紧蹙道:
“泽洪如何了?”
“将军被围祁县,若是无人来援,恐怕凶多吉少了。”
祖大弼又问了一些具体的情况,这名亲兵不敢隐瞒,将情况细细的说了一遍,祖大弼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
送亲兵下去歇息后,祖大弼来回的在军营中踱步。
“祖将军为何事忧烦?”李道上前询问道,作为祖大寿的首席幕僚和智囊,自从游说刘芳亮后,李道便一直在京城替他打点人情,没想到祖大寿竟然被赵毅俘虏了,便匆匆赶来寿阳为祖家人出谋划策。
而祖泽洪对李道不熟悉,自然没怎么重视,倒是祖大弼很早就知道李道是自己兄长的心腹幕僚,知道对方的能耐,对其十分敬佩,李道来寿阳后,便亲自将他安顿在军中,为自己提点。
“泽洪被赵贼围困身陷祁县,而满郡王又调我去太原,这里怕是两头难办了。”
“不能分兵吗?”
祖大弼摇了摇头,指着寿阳县衙道:“孙大人在里面,分兵瞒不过他,而且赵贼已成了气候,这番北上,估计所图不小,若不是我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怕是无法解围。”
“呵呵。”李道轻声笑笑,“祖将军杞人忧天了,依李某之见,山西之事,已经不是满郡王能解决的了。”
“先生的意思是?”
“贼兵势大,让朝廷请援。”
祖大弼闻言双眼一亮,明白了李道的意思,无非就是对县衙里的孙之獬恐吓一下,夸大赵毅的兵力和战略目的,说山西即将面临决战,清军的兵力根本不够,让孙之獬回去和多尔衮求援,这样分兵之事就容易了,即使后面出了纰漏,也不用自己担责。
“那小侄之危何解?”
李道说道:“派人去祁县,就说事不可为之时,伺机突围便是,折损些许人马,也是难以避免的。”
鞑子军法严苛不下余新民军,祖泽洪不敢自己逃跑,就是怕被定一个临阵逃脱和失军之罪,这两个可是大罪,主将会被问斩,但是有了孙之獬的背书,这样即使将来真的跑了,也可以说的过去。
“我明白了,谢先生解惑。”祖大弼作了一揖,便匆匆赶往县衙。
正在揣摩鞑子服饰和练习满语的孙之獬,一看全身披甲的祖大弼便意识到了可能要打大仗了,一听祖大弼言语一番后,顿时神情紧张道:
“这贼兵到底有多少人,满郡王打的过吗?”
祖大弼摇了摇头,叹息道:“不计其数啊,据斥候回禀,光是文水一县,就有贼兵不少于三万人,而且潞安府、平阳府尽在贼兵掌下,随便抽调一番,可战之兵不下三十万众,这番大举进攻恐怕会和太原府的贼兵连城一线,所以满郡王调末将前去去与之决战,依末将之经验,这番决战,怕是胜负难料啊。”
“而且贼兵有不少骑兵,来去如风,现在寿阳也不安全了,还请孙大人速速回京师,同摄政王陈说利害,请求调兵来援。”
祖大弼倒是一点都没骗孙之獬,他在山西也一年了,赵毅怎么发展壮大,将多铎和祖大寿击败都心知肚明,知道对方的可怕,对孙之獬所言,不过是怕对方不能更直观的了解,于是将对方的兵马夸大一点,好引起京师的重视,不然再这样打下去,怕将来再也制不住赵毅了。
“一定一定。”孙之獬听到对方可能有三十万的兵马,顿时就明白了情况的紧急,连忙点头应声,他也不怕祖大弼骗他,毕竟满达海还在山西呢。
“那末将就去了。”
祖大弼告退后,孙之獬匆匆清点一番,在数十名骑兵
“赵贼来了?”
“什么时候来的,他们来了多少人?”
这些禀报的绿营骑兵都是祖泽洪的心腹,早就串通好了说辞,见满达海发出一连串的询问,为首的将领上前躬身道:
“主子,祖将军赶到太谷时遇到了敌军斥候,从俘虏口中拷问得知,有数千赵贼的步卒准备从交城撤离,于是情急之下,连夜从介休赶往文水,想断他们的后路,谁知,赵贼早就在文水设下重兵伏击,有骑兵万余,步卒两万不止,一番交战后,祖将军寡不敌众,被迫进入祁县守御,希望主子能施以援手。”
他故意将敌军的数字说大,就是想给祖泽洪脱罪,满达海闻言不语,一双牛眼露出了不符合外貌的精明。
“那祖泽洪还能挡多久?”
“敌军骑兵追来,暂无攻城器械,祖将军言,最多还能拖延三日。”
“三日。”满达海点了点头,自语道:“那也差不多时间了。”
“来人,持我手令速速去寿阳调兵,命祖大弼将所有兵马拉到太原城下,本郡王要和贼军决战。”
“喳。”
几名小旗应声离开,这员将领迟疑道:“那祖将军?”
“祖将军吉人自有天相,我大清列祖列宗会保佑他的,待本郡王击灭了这群贼兵,便会立刻发兵救援他,你们就好好休养休养吧。”
满达海挥了挥手,不待绿营将领说几句话,就被亲卫送下去看管起来。
寿阳。
满达海和祖泽洪的人几乎是一前一后抵达祖大弼的军营,前脚刚刚受完满达海的军令,后脚风尘仆仆的祖泽洪亲兵就倒在了军营门口。
给这几名脱力的斥候喂了些水,祖大弼就眉头紧蹙道:
“泽洪如何了?”
“将军被围祁县,若是无人来援,恐怕凶多吉少了。”
祖大弼又问了一些具体的情况,这名亲兵不敢隐瞒,将情况细细的说了一遍,祖大弼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
送亲兵下去歇息后,祖大弼来回的在军营中踱步。
“祖将军为何事忧烦?”李道上前询问道,作为祖大寿的首席幕僚和智囊,自从游说刘芳亮后,李道便一直在京城替他打点人情,没想到祖大寿竟然被赵毅俘虏了,便匆匆赶来寿阳为祖家人出谋划策。
而祖泽洪对李道不熟悉,自然没怎么重视,倒是祖大弼很早就知道李道是自己兄长的心腹幕僚,知道对方的能耐,对其十分敬佩,李道来寿阳后,便亲自将他安顿在军中,为自己提点。
“泽洪被赵贼围困身陷祁县,而满郡王又调我去太原,这里怕是两头难办了。”
“不能分兵吗?”
祖大弼摇了摇头,指着寿阳县衙道:“孙大人在里面,分兵瞒不过他,而且赵贼已成了气候,这番北上,估计所图不小,若不是我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怕是无法解围。”
“呵呵。”李道轻声笑笑,“祖将军杞人忧天了,依李某之见,山西之事,已经不是满郡王能解决的了。”
“先生的意思是?”
“贼兵势大,让朝廷请援。”
祖大弼闻言双眼一亮,明白了李道的意思,无非就是对县衙里的孙之獬恐吓一下,夸大赵毅的兵力和战略目的,说山西即将面临决战,清军的兵力根本不够,让孙之獬回去和多尔衮求援,这样分兵之事就容易了,即使后面出了纰漏,也不用自己担责。
“那小侄之危何解?”
李道说道:“派人去祁县,就说事不可为之时,伺机突围便是,折损些许人马,也是难以避免的。”
鞑子军法严苛不下余新民军,祖泽洪不敢自己逃跑,就是怕被定一个临阵逃脱和失军之罪,这两个可是大罪,主将会被问斩,但是有了孙之獬的背书,这样即使将来真的跑了,也可以说的过去。
“我明白了,谢先生解惑。”祖大弼作了一揖,便匆匆赶往县衙。
正在揣摩鞑子服饰和练习满语的孙之獬,一看全身披甲的祖大弼便意识到了可能要打大仗了,一听祖大弼言语一番后,顿时神情紧张道:
“这贼兵到底有多少人,满郡王打的过吗?”
祖大弼摇了摇头,叹息道:“不计其数啊,据斥候回禀,光是文水一县,就有贼兵不少于三万人,而且潞安府、平阳府尽在贼兵掌下,随便抽调一番,可战之兵不下三十万众,这番大举进攻恐怕会和太原府的贼兵连城一线,所以满郡王调末将前去去与之决战,依末将之经验,这番决战,怕是胜负难料啊。”
“而且贼兵有不少骑兵,来去如风,现在寿阳也不安全了,还请孙大人速速回京师,同摄政王陈说利害,请求调兵来援。”
祖大弼倒是一点都没骗孙之獬,他在山西也一年了,赵毅怎么发展壮大,将多铎和祖大寿击败都心知肚明,知道对方的可怕,对孙之獬所言,不过是怕对方不能更直观的了解,于是将对方的兵马夸大一点,好引起京师的重视,不然再这样打下去,怕将来再也制不住赵毅了。
“一定一定。”孙之獬听到对方可能有三十万的兵马,顿时就明白了情况的紧急,连忙点头应声,他也不怕祖大弼骗他,毕竟满达海还在山西呢。
“那末将就去了。”
祖大弼告退后,孙之獬匆匆清点一番,在数十名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