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逼入祁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股人马在双方将领的带领下,狠狠的撞击到了一起。  

冰冷的钢铁长刀斩过双方士卒的身体,猩红的血液和痛苦的哀嚎声交织在了一起,伴随着士卒们血肉之间的碰撞,绽耀出一朵朵死亡之花。  

大量的士卒在刺耳的摩挲过后,留下遍地残肢碎肉,浸透了干凅的土地,恍如一片人间炼狱般的景象,但极其惨烈的同时又带有一种迷人的氛围。  

那是战士们的热血在咆哮,他们渴望用敌人的鲜血为自己的军旗填进灵魂!  

一个交锋后,祖泽洪部的裨将从八百人锐减到四百多,而且挂彩者众,与之正面交锋的两营新民军战士同样折损了近三百人,但死亡并没有吓退两军的将士,他们眼眶因为充血而泛红,酝酿出更浓郁的肃杀之气。  

他们将染血的长刀用袖口抹去血液防止滑手,便轻踢马刺,在富有节奏的驰骋中,再一次的发起了冲锋!  

军号不止,死战不退!  

趁着这个空档,祖泽洪在极力的收缩兵力,而张计也没闲着,令旗猎猎,一营营骑兵在军旗的指挥下,朝着各自的方向截杀而去,试图将对方的兵力切割包围,彻底的歼灭在此。  

祖泽洪的这支骑兵大多都是辽东老卒,作战勇武且经验丰富,而新民军的骑兵虽然成军时日尚短,但一点都不输人,精良的板甲和武器、极其高昂的士气,还有求战若渴的军功制度,都在催促着他们杀戮敌人或者战死沙场。  

两股在中场衔杀的人马,在这段时间中,又交锋了两次,各自仅余百余人,而双方的大部队也完成了重新列队,互相发起了总攻。  

“将士们,随我冲出去!”  

祖泽洪明白情况危机,在亲兵们的重重护送下,亲临一线厮杀。  

“切不可放跑了敌军。”张计也在军前鼓舞士气,受这种战意盈天的感染,他抽出许久没有用的马刀,准备在警卫营的护卫下正面冲杀一方。  

“杀!”  

“驾!”  

尖锐的马刺刺进马臀,战马吃痛,爆发出了猛烈的冲击力,连同身上的骑士狠狠的朝着敌军冲撞过去。  

砰砰砰......  

即使大量的警卫隔开了大部分的敌军,依然有不少勇武的绿营骑士看中了张计这条“大鱼”,试图冲进来实施斩首行动。  

张计冷笑连连,他最早就是靠着勇武一步步爬上来的,正面厮杀正是他的看家本事,岂会惧怕。  

迎面奔来一个威猛的敌将,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已经接连砍落数名新民军战士了,如猛虎一样朝着张计冲来,但是小他一号的张计怡然不惧,径直催马上前。  

“死来!”  

两马交会之际,这员绿营将领看死了张计的颈肩狠狠一刀斩下,他的脸上带着狞笑,似乎想到了将张计战于马下后,接着力挽狂澜般的改变双方战局的处境,搏一个泼天大功。  

面对对方威猛无当的一刀,张计挡都没挡,迅速从怀中掏出了一把小巧而精致的短铳。  

一声脆响,这员猛将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胸腹处冒烟的枪眼后缓缓倒下。  

首长式手枪,宁乡兵工厂最新生产的精品系列产品,它装配铜制子弹,二十步内足以破甲了,这玩意儿就是后世的左轮手枪,但由于相关的击发部件和引火装置还有子弹都还无法批量生产,甚至有些部件的材料需要用柔韧的黄金代替,所以只生产出了几把成品,用于新民军的几名高级将领装配。  

身为作战署署长的张计自然也有一把。  

轻蔑的看着这员威猛无比的武将死后,张计将手枪放进怀中,继续穿索在军阵中,在警卫的重重保护下,斩杀一些漏网之鱼。  

黑色的洪流和土黄色的洪流在极短的时间里就相互透阵而出。  

各自倒下无数人马,由于新民军在几轮冲锋后,已经初步适应了骑兵战的节奏,伤亡还比绿营兵马小上不少,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绿营兵马因为彻夜赶路而疲惫,还有自身本身也很强大的原因。  

互相透过军阵后,新民军八千骑兵,之剩下六千多人,而祖泽洪的绿营兵马只剩下三千多人了。  

双方呈现倍数的比率,且都是敢战之师,伤亡掺重之下,士气已失,祖泽洪不敢逗留,趁着马力未止,头也不回的下令撤退。  

“追!”  

张计留下千人打扫战场,抢救己方伤员和将敌人补刀后,带着五千人继续追击。  

祖泽洪来时赶了一天一夜的路,加上一场血战后,更是消耗了更多的体力,即使人能坚持,马也受不了,根本没法全须全尾的回去,除非留下一部分人行壮士断腕的办法,留一部分人死战,保护剩下的人撤退。  

不过看着虚弱且仓皇的部下们,祖泽洪不敢再下令断后了,他瞪着通红的眼睛,忽然想到了办法。  

“去我们来时的祁县。”  

烈马如尘,两军近万人就在烟尘中追逐,即使祁县距离这里只有小半个时辰的路途,但在新民军的衔杀中,又在这段时间内杀死了数百人后,祖泽洪的绿营兵马终于入城了。  

“张师座,要不要夺城!”一员满脸是血的营长上前询问张计道。  

张计摇了摇头:“反正他们进去就出不来了,我们何必浪费将士们的生命去逼他们,留着他们当饵岂不是更好?”  

“传我令,各部围堵城门,将战况带回去汇报给大帅,再速速调汾阳守军前来支援,别忘了把装备署研发的新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