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祭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天,原本因为王、李两家的休战而暂时恢复平静的山城再一次乱了起来。  

这一次的动乱不是因为王、李两家,而是因为山城三大家族的另一家——肖家。  

就在昨天晚上,肖家家主在山城首阳大桥上遭遇车祸,不幸连人带车坠入首阳江。虽然当时得到消息的肖家马上竭尽全力进行营救,但是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任何发现。  

首阳江实在太宽太长了,这几天水流又湍急,小小的一辆车,两个人不知道被卷到了哪里。肖家和其他的搜救队伍已经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了大桥往下几十公里处,但还是一无所获。  

到了现在,所有人都已经对肖振宇不报任何生还的希望了。  

只是他的尸首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为此肖家开出了天价悬赏,如果谁能找回肖振宇的尸首就可以去肖家领取那笔足以让一个普通人无忧无虑过完一生的赏金。  

而肖振宇的死亡就像一个引子,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引起了无数的动荡。  

这动荡首先是从肖家内部开始的。  

确定肖振宇没有生还的希望后,他遗留下来的庞大家产就成了肖家内乱的根源。  

要知道肖家内部可不是一派和谐的。它里面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他现任老婆这一系的,还有一个就是肖如玉这一系。  

这两方的关系可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说是极差。肖如玉的母亲是肖振宇的第一任妻子,在她因病去世后,肖振宇娶了现在这个妻子。  

但是他也没有因此冷落肖如玉,后来更是因为她膝盖上的怪病来特别照顾他,他甚至还早早地立了遗嘱,把名下财产的大半分配到了她的名下。  

可能是考虑到肖如玉行动不便吧,这些财产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位于山城的,包括了那天宇文化公司。而其他外地的产业则大都归到了他现任妻子的名下,只是那些产业加起来也不足肖如玉手中资产的小半。  

本来正值壮年的他是无需立遗嘱的,不过凡是都喜欢提前走一步的他还是找律师立了下来。  

所以在确定他出事后,这份遗嘱就被公布了出来,而这一宣布却是在肖家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肖振宇的这种遗产分配方式,他现任妻子一方自然是极不满意的。  

依照他的分法,肖如玉得到大半,并且留守山城,而她则相当于被发配出山城。这让她如何能够接受。  

更主要的是,肖如玉这几年因为腿疾的关系,一直游离在外,并没有参与家族企业的管理,反倒是她对这些事情都有插手,也在这些企业里掌握了一定的权势。  

现在让她把已经握在手上的东西叫出来,她怎么可能愿意。  

所以一场围绕着肖如玉的家产争夺阴谋已经在暗地里悄悄展开了。  

而肖如玉这几天却是十分憔悴,她的腿疾刚刚治好,现在正在休养当中,想要恢复到正常人的程度,起码还要几个月的时间。  

所以这段时间她还是坐在轮椅上,然后每天做一些康复训练。  

但是让她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是,肖振宇居然这么突兀地出事了。  

虽然她怨恨肖振宇在母亲死后没过几年就又娶了一个老婆,但是他毕竟是她的父亲,血浓于水。乍一听这个消息的时候,她也是两眼一黑。  

不过她的心智极其坚毅,尤其是在经历膝盖怪病的折磨之后,这份坚毅更是远超常人想象。  

在收敛悲伤后,马上开始有条不紊地处理起各项事宜。寻找遗体,发布悬赏,稳定人心等一些列事情都是她在发号施令,然后由梅姨负责执行。  

同时聪慧过人的她也注意到了肖家内部的不稳以及那即将围绕着她掀起的波澜,随后开始了一些列的布置。  

只是这不停歇的一连串事务让本就体质不好的她身体变得更差了,要不是依靠绝强的意志力支撑着,她说不定早就倒下了。  

原本这动乱波澜都还是隐在水面下的,不管是肖如玉还是肖振宇的现任妻子,明面上都是一片和谐,共同处理着肖振宇的后事。  

但是当第三天肖振宇的尸体真的被找到后,这份表面上的和谐也被打破。  

那酝酿在肖家内部的巨大风暴,即便是肖家以外的人也已经隐隐感受到了。  

而江小鱼去祭奠肖振宇的那一天,也正是这场风暴正式开启的那一天。  

肖振宇的遗体被安放在山城殡仪馆的一号厅。  

肖家没有选择用水晶棺盛放他的遗体,据说是因为他在水里泡得太久,整个身体已经失去了人样,哪怕是再高明的入殓师也无法进行修复。  

所以无奈之下肖家只能用木棺代替。  

对于肖振宇,江小鱼心中是怀着一份愧疚的。说到底,肖振宇的死亡他也有一份责任。  

肖振宇自然不肯能是真的遭遇了普通车祸,从跟他最后通话的那一句“小心李家”中,他猜测他的死亡很有可能跟那假的李显诚还有他背后的神秘势力有关系。  

他对肖振宇提出想要进首阳大坝内部看看的要求,而肖振宇则是把办法想到了李显诚的头上,他也知道想要进首阳大坝,通过李显诚无疑是最方便快捷的。  

而或许就是他的这个想法让他丢了性命。  

之前江小鱼就有猜测李显诚和他背后的势力是在打首阳大坝的主意,现在肖振宇的死让他更加确定了。  

然而他没料到那神秘势力居然如此丧心病狂,肖振宇这个堂堂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