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语帝国有三条大江,而首阳江是其中第三长的,而在帝国南方它则是第一长。  

它发源于帝国西边的青林高原,横贯南方六省后灌入东海,全长三千多公里。这三千多公里的路程中,它开山穿林,几多迂回,盘旋了好几个大弯。  

而山城就在它的中上游交接处,也就是在那青林高原的出口处。这座城市就像一座关隘一样堵在这出口。  

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山城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山城,谁就能进退有度。打得过就以山城为据点一路往东推去,打不赢了就缩回来,守在那高奇险峻的高原入口处,只需少许兵力就能让万千兵马无奈地望山长叹,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过到了现代,山城作为兵家之地的效用已经消失了,不过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倒是依然作用非凡。  

帝国在那首阳河下青林高原的地方筑了一道巨大无比的水坝,将上方的河流流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湖。  

这样一来就可以人为地控制首阳河中下游的水量,这对向来多水灾的首阳河两岸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有了这首阳大坝后,首阳河流域的洪灾明显减少了,而且那水电站更是为帝国提供了数之不尽的电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帝国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首阳大坝已经成了帝国的一个咽喉要地。  

当江小鱼三人乘着公交车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沿江路后,沿着足足有一公里宽的首阳河往上游望去,那有如天幕一样的首阳大坝出现在了他们的眼中。  

即便隔得极远,那大坝雄伟壮丽的姿态还是扑面而来。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座高山屹立在河流的尽头,那圆弧形的大坝黑沉沉的,两边延伸开来足足有三四公里,而它的高度也极为惊人,最高处有五百多,近六百米高。  

它立在那里,凝重无比,透露着谁也无法撼动的沉稳感。  

这首阳大坝刚建好时除了相关工作人员外,其他人是禁止入内的,后来它就慢慢开放了,到了现在,它已经成了山城的一个名胜,很多外地游客还专门赶过来上那坝顶去观光游览。  

防洪、发电、旅游,大坝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山城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果然壮观啊!”秋子露趴在车窗口望着远方的大坝,嘴里不由的赞叹道。  

“是啊,它可是帝国花费了二十年时间,用了几百亿的资金以及无数人力物力才建造出来的,还被冠以帝国骄傲的尊称。”杨旖旎也在一旁赞叹着。  

“不过哪一天它要是垮了的话,那山城,还有整个首阳河从这往下的地方可就惨了,估计会被倾泻下来的洪水给冲干净了。”江小鱼在一旁泼凉水。  

“呵呵,无知了吧。”杨旖旎转头赏了他一个白眼,“帝国在建造大坝的时候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将大坝建造得坚固无比。可以说,这个大坝是一个完整的混凝土结构,从坝顶到坝底浑然一体。而且这混凝土的强度是军事级别的,一般的炸弹扔在上面,连个坑都炸不出来,子弹打上去就是挠痒痒。据说它甚至能够抵御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寂’的攻击。有这样的强度它怎么可能会垮?”  

“更何况那里还专门驻扎了一支守卫大坝的部队,那部队里面甚至连防空导弹都有。所以你就不要杞人忧天了,它垮不了。”  

江小鱼本来也就是随口说说的,这首阳大坝他自然了解,因为它都被写进教科书里了,在上学时他就学过相关的知识。  

这个大坝,除非遇到那种千年一遇的天灾,比如天塌地陷这种程度的才有可能出问题,否则的话没有什么能够摧毁它。  

公交车继续往前慢慢行驶着,而那远处静默雄立的大坝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变化,依然那么遥远。  

又行驶了将近一个小时候,公交车都已经出城了,道路周围出现了森林和田地后,那大坝在三人的眼中才逐渐巨大了起来。  

它这是典型的望山跑死马,看着就像在眼前,但实际上离得很远。  

沿着山路盘旋了一会后,这辆公交车终于抵达了终点,而这终点就是首阳大坝的坝底。  

跟着一群同样来大坝游玩的人下了车,三人站在车旁抬头仰望。  

这一刻,他们发现自己跟大坝相比到底有多渺小了。  

在把头仰到了极致后,他们才勉强看到了那遮住了半边天空的圆弧形的坝顶。  

瓦蓝瓦蓝的天空被这道圆弧一分为二,两者都是静止不动,只有偶尔飘进这分界线的一朵白云告诉他们它们之间是天和地凝望。  

这一刻,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同时也在心里暗叹建造了这个工程的人的伟大。  

这是一个人胜天的奇迹。  

就在他们在心中惊叹的时候,一道轻浮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嗨,美女们,能认识一下么?”  

三人依然仰着头一动不动。一个站在他们身后,穿着某个叫什么鹅的名牌羽绒服的年轻男子的脸色有些挂不住了。  

而他的身后,还有四个年轻的男男女女正嘻嘻哈哈地望着他,似乎是在看他的笑话。  

男子脸色一沉,就要发怒,不过最后还是深吸了一口气,平稳自己的情形,然后再次开口道:“美女......”  

“滚!”秋子露骤然回头,冲着他吼了一句,然后转过头继续仰望坝顶。  

她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