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童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整整一天一夜过去,江秋才悠悠醒转。  

睁眼。  

他脸上露出的是迷茫与困惑。  

一场大梦过去,脑中有些破碎的记忆苏醒了,那是在这个世界的童年。  

可是,自己是外来人,怎会有童年?  

手指轻敲额头,江秋紧皱着眉思考到底哪里不对。  

这具身体的一切与记忆中另一个世界一摸一样,不存在借尸还魂。  

是当初打通百会穴的时候出了差错吗?  

那多出来的记忆是谁的…  

他心中一突,一丝恐惧自心底悄悄冒出了头。  

若自己脑中是别人的记忆,那自己还是自己吗?  

江秋抬手拿起涅磐咒又看了几遍,犹豫片刻将它塞回包裹里,近期不打算再练这门武功。  

船身轻轻震了一下,不知到了哪个码头。他强行将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压下,起身出了船舱。  

记忆里的童年…好像就在燕云十六州一带,先过去看看情况。  

嘈杂的声音自岸上传来,客船旁边还停靠着三艘货船,码头上尽是扛着麻袋来来往往的脚夫,忙着搬货卸货。  

“这是到了何处?”  

“此处是梅山县,离燕京已经不远了。”小厮正站在船头看着工人卸货,这船虽是客船,中间也免不了会夹带些货物。  

“梅花岭这个地方你有没有听说过?”江秋问道。  

“梅花岭啊,从梅山县一直往北走。”小厮指了一个方向,“走几天就到了。”  

真是赶巧。  

江秋点点头便下了船,朝码头外走去。  

不多时,他就已经到了县城中,这里的气氛与长安城截然不同,没有长安那般繁华安乐,来往行人皆神色匆忙,小摊小贩寥寥无几,就连赌坊门口的伙计都有些无精打采的。  

街道上的杂物垃圾堆积在一旁无人打扫,显得萧条无比。  

燕云十六州一带被战事影响,差不多都是这般模样。  

逛了一圈没找到卖马的地方,江秋无奈之下拦了个人打听。  

“马?刚被燕京那边征没了,得等上一阵子马商再送过来,或者高价从别人手里买。”被他拦住的汉子如此道,“不过啊,这里骑马来往的多是江湖侠客,估计难买。”  

“多谢。”  

“小哥要去哪里?”汉子问道。  

“梅花岭。”  

“那里啊,不远不近,你最好找个客栈住几天等等,马商经常过来,要不了多久就能买到马了!”  

见江秋点头,汉子招呼一声便离去了。  

江秋站在原地思量片刻,没理会汉子的建议,徒步朝北方走去。  

以他现在的功力,只要不是全力奔行,走上一天也不会感到疲乏,有那休息几天的功夫,估计都能走到了。  

天龙寺。  

大雄宝殿。  

数丈高的大佛耸立在大殿中央,两侧是长长的木架,上面插着数百根红烛。  

除此之外只有一大片蒲团,使整个大殿显得空旷无比。  

蒲团上坐着两个老和尚,正持着佛珠诵经。  

血公子于长安城外尽灭佛门追兵的消息早已传了回来。  

“蜀中之事查清楚了吗?”一段经文诵完,圆方坐在最前方的蒲团上淡淡问道。  

蜀中灵隐禅院先是被血公子重创,而后禅主道空被人劫杀,整个禅院被人屠戮一空。一开始他们都以为是江秋所为,后来才发觉出手的另有其人。  

“只查出了几个人,有成名已久的邪剑李四,号称夺命十三剑的燕三,还有个据说叫罗刹女的女子,道空与道明皆是被他们所杀,妙觉的死应该也与这些人脱不开关系。”圆难回道,“他们各个看起来没有半分交集,却聚在一起屡屡针对佛门,一击得手便立刻分散,追查的难度颇大。”  

邪剑李四,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眉歪眼斜,痢头癣脚,不似人样,辨识度奇高,做事全凭喜好,善事做的多,恶事同样不少,向来一人独行,从没听说过他加入过什么帮派势力。  

夺命燕三,一手剑法出神入化,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是个赫赫有名的杀手,除了喜欢与高手过招之外,并无其他爱好,同样独来独往,却突然间被这神秘的势力聚到一起,频频对佛门僧人下杀手。  

“那血公子也是与他们一伙的?”圆方问道。  

圆难犹豫了一下,“这个不确定。”  

“不管是不是一伙的,都不能留他。”圆方满是皱纹的脸上没有半分表情,半眯着眼好似要睡着了一般,“区区一个血公子搅起这么多风浪,现在依然活蹦乱跳的,如此下去,佛门颜面何在?”  

“我这就安排人手,必要将他们拿下。”圆难从蒲团上站起身来,“让觉真等人下山去办。”  

“那个罗刹女多留意一下,我感觉此人不简单。”圆方微微皱眉,直觉告诉他这个女人是个大祸害。  

感受到圆难走出大殿,圆方坐在蒲团上思量片刻,慢慢站起身来朝殿后走去,一路来到后山崖边。  

下方云雾弥漫,看不清有多深,一股凶气隐隐从山底冲上来,无端端的使人感到心惊肉跳,仿佛隐藏着一头绝世凶兽。  

就在刚刚圆难吐出罗刹女三个字时,他莫名的心头一跳,瞬间就与这里联系了起来。  

希望不是她吧…  

宏亮而低沉的钟声在整个天龙寺中回荡开来。  

寺院的钟分为梵钟、唤钟两种,梵钟专司召集众人,朝夕报时之用。唤钟则为法会,通告佛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