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拜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长安城里,街道上早已有了不少小贩在招揽客人。  

那半夜的吼声对于常人来说只是津津乐道的谈资,多数人都会添油加醋地向旁人描述自己的猜测,最后变为某种怪兽在长安城外咆哮。  

江湖上却因为这一吼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无论是燕王府还是其他势力,都寻着昨晚的踪迹一路探查,最后止步在那个密林。  

只有满地的鲜血与脓水,不见半具尸体。  

浓浓的血腥味伴随着恶臭,冲击着每个人的感官。  

血公子大闹燕王府,逃窜至长安城外残杀数十人后又以恶毒手段将所有尸体销毁,扬长而去。  

短短数语在长安城飞速流传开来,传闻现场还残留了佛门弟子的痕迹,以及纯阳令牌。  

燕王震怒,佛门震怒,纯阳亦派人前来查探。  

“这小子…真能惹事!”  

张有才坐在长安酒楼里忍不住摇头叹息,自己不过回了一趟纯阳而已,刚出来长安就又听到这个消息。  

希望他没事吧…  

虽然交情不是太深,但张有才看得出来江秋不是传闻中那样的凶残之人。若真如传言所说,当初对战朱大寿之时那小子又怎么会让自己先走?  

燕王府。  

书房。  

朱昶看着屏风后面的暗门,脸色阴沉的几乎要滴出水来。  

这里被人动过。  

血公子,还有那个疑似君子堂的小子。  

派无根门的八人去追,竟然还被他们反杀了!  

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进去里面…这事得给无根门提个醒,免得被那两个小子坏了大事!  

他思量片刻,转身站到书桌前铺开宣纸,然后从书架上拿出一个小木盒。  

轻轻打开木盒,将里面的小瓷瓶拿出来,朱昶伸手拿过一根毛笔便探进了瓶中。  

片刻后抽出,笔头已经濡湿,他就这样开始在纸上书写起来。  

笔尖在纸上扫过,却没有任何墨迹,如无字天书一般。  

一张宣纸被他写了大半,才放下笔塞进信封,用火漆细细封好。  

“来人!”  

“王爷有何吩咐?”  

“将这封信送到栖凤院,交给詹虚彦。”  

“是!”  

有间客栈大堂。  

一个戴着斗笠的红衣女子坐在角落,手捧热茶时不时喝一口,凝神听着众人对血公子的谈论。  

没想到刚来长安就碰到了这个血公子…斗笠下带着疤痕的嘴角扯出一抹冷笑,她转身回到房间。  

不多时,她又走了下来,手里捏着一封信,抬手唤过伙计。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红衣女子声音低哑地说出十四个字。  

“客官这边儿请。”伙计闻言直接头前带路,引着女子来到客栈后院的一间小屋子里。  

不见伙计如何动作,屋子角落便突然出现一个暗门。  

随后伙计举了一盏油灯,朝红衣女子招招手便走了进去。  

这里是天外天的分部,不管是消息买卖还是委托皆在此进行。  

红衣女子紧紧跟着伙计的脚步,在地道中左转右拐,不多时便来到了一个地下暗堂。  

“那里。”伙计抬手指了一间暗室,便立在原地不再动作。  

红衣女子没有多言,抬脚走进去后反手关上房门。  

暗室内只有一桌一人,两把椅子。  

一个小老头笑眯眯的坐在桌后,“阁下是来买卖消息,还是委托?”  

“两件事。”  

红衣女子将手中的信扔到桌上,“第一,这封信送到恶人谷。”  

“第二,我要血公子的消息和位置。”  

小老头依旧是笑眯眯的样子,像是不知道恶人谷代表着什么一般,“送信还是老价格,血公子的消息最近很多人打听,可以免费送。他的位置嘛…这个比较麻烦,不收金银。”  

“说吧,要什么。”红衣女子并不废话,站在那里等着对方开价。  

渭河。  

始作俑者此时正坐在船上,沿着渭河顺流而下,远远离开了长安。  

季同舟已不知去了哪里,江秋与徐文靖分别后直接来到了渭河边上,随便混进了一艘客船。  

船只行在河面虽然摇晃,但总比骑马乘车要舒服不少,睡觉练功都两不碍。  

笃笃!  

客舱门响,江秋警惕地打开门,一个小厮打扮的人正疑惑地看着他。  

印象里这间客舱好像并没客人…小厮挠了挠头,眼前的客人在他看来也实在面生。  

江秋随手摸出一颗碎金抛出,“这是船费,没事不要打扰我。”  

“好嘞!”小厮接过碎金,弯腰点头地应了一声。  

关上舱门,江秋坐在床上透过小窗看向船外,此时正是春浅时节,渭水高涨,两岸都已有了绿意。  

他无法想象徐文靖都遭遇了什么,才变成如今这幅模样。从只言片语中能听出来徐文靖并不是自愿入无根门的,也是,谁会自愿做个太监呢?  

吾身如浮萍,不敢言再会。幸得天眷顾,得挚友二三。  

低语着徐文靖最后的这番话,江秋长叹了一口气。  

那一身白衣的儒雅男子再也回不来了,徐家…多半也就此断绝了。  

在纷乱的思绪中,转眼便已过去数日。  

雨季未至,暴雨却已连续下了两天。  

暴雨拍打着船舷,客船早已转入了支流当中,在黑夜中破开雨幕,裂浪而行。  

春日里如此大雨很是少见,河水浩浩荡荡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