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班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冠军侯真是名不虚传啊,这军阵之严密,阵容之整齐,真乃古今罕见啊”  

杨奉看了看刘范军阵,赞叹道。  

“杨渠帅所言极是,难怪那张饶,徐仲等人愿意跟随冠军侯,果不一般也”  

韩暹也赞叹道。  

“你们什么意思”  

郭太听后大怒,吼道。  

“总渠不必如此,我等只是赞叹一声,并无他意”  

杨奉说完,韩暹也附和道。  

“哼”  

郭太看了看二人,哼了一声,二人对视一眼,颇为无奈。  

而另一边,刘范看了看对面杂乱无章的白波军阵,对荀攸笑道。  

“这些白波若非地理优势,岂能为祸如此之久”  

刘范说完,荀攸也笑道。  

“主公大军已到,想必今日便是白波末日”  

荀攸说完,一边的戏忠,沮授相视一笑,并未多说什么。  

“传令前军,贼军靠近一百五十步内才准放箭,务必一击必中”  

刘范下令,前方八千弓弩手整装待发。  

“弟兄们,立功就在眼前,给我杀”  

郭太又看了一会,立刻下令。  

于是郭太在中路,杨奉,韩暹领兵在两翼,各率军往刘范军阵杀来。  

七百步,六百步,五百步,四百步。  

贼军漫山遍野杀来,但刘范军阵岿然不动,众军只是盯着眼前的贼军,未做任何抵抗。  

三百步,二百步,一百八十步,一百六十步。  

贼军越来越近,喊杀声震天动地,十万大军如黑云一般杀到了眼前。  

吴班,刘诞二人看了一眼后,只是拔出了战刀。  

“射”  

二人下令,八千弓弩一起射击。  

因为神臂弩有效射程超过了二百步以上,最大射程甚至可以达到六百步,所以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就算是再差的射手,也已经可以做到一箭一个了。  

何况刘范的亲卫可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之师。  

因为军屯军和正规军的设置,所以相比于军屯军,正规军的战斗力更加强悍,装备也更加精良。  

何况在正规军之上的亲卫二营。  

箭雨飞下,第一轮箭雨,就有近万人倒下。  

众军无动于衷,再次装箭射击。  

不久又是一轮箭雨,又有近万人倒下。  

郭太见此大骇。  

在汉代,弓弩一般皆为大黄弩,这种弩依托秦弩改进而来,有效射击距离,不会超过一百步,有些甚至只有五十步,至于命中率就非常感人了,虽然穿透力强,然精度太差,又需要用脚来上弦,所以弩兵往往需要分为三排,前排射击,中间待发,后排上弦。  

实际上,一直到后来的宋代的神臂弓依然需要脚力上弦。  

然而刘范的神臂弩因为滑轮和齿轮的使用,可以直接手摇上弦,虽然没有望远镜,但是在望山上除去刻度外,还刻有相应的,以数字为准的距离标识,而且所用弓弩采用钢制三棱箭头,弩槽又是钢铁打造,摩擦力更小,所以无论是精度,命中率,穿透力,射击速度等都要比大黄弩,哪怕后世神臂弓要强上许多。  

上弦只需手摇,以一分钟为例,一位训练有素的弓弩手一分钟可以射出两支箭就不错了,而这种神臂弩手,就算是最普通的也可以保证三支以上,更何况通过专业训练的亲卫部队了。  

三轮齐射过后,郭太刚刚冲入八十步的距离,但已经有近两万人倒下。  

剩下八十步,每前进一步,都是血的代价。  

然而这时,刘范突然命令弓弩手停止射击。  

刘范令旗一辉,弓弩手退到两边,军阵打开,只见一片黑影从军阵之中杀出。  

一位白面环须战将,挺矛杀出,后方一万五千骑兵跟随而来。  

此正是张飞的白狼骑兵。  

虽为白狼,然而确并非白旗百甲。  

赤鹰骑兵全部红袍红甲,红旗红马,恶虎骑兵全部黄袍黄甲,黄旗黄马,而白狼骑兵则全部黑袍黑甲,黑旗黑马。  

不一会的功夫,张飞率领骑兵杀了出来,往郭太军阵杀去。  

因为之前两轮射击,郭太已经损失了近两万人马,而随后的人马已经有些混乱,现在又见此全身黑甲的骑兵杀出,众贼又岂敢上前,纷纷回避。  

不久张飞率领骑兵杀到,众骑兵挥舞弯刀,开始收割众贼的首级。  

不一会众贼被冲散,一些胆小之人,纷纷后撤。  

“给我杀”  

刘范见此,立刻拍马上前,一声令下。  

两万亲卫一起杀出,喊声震天的冲向了白波。  

“撤”  

郭太自知不敌,立刻率人后撤。  

见郭太一撤,众贼又岂敢上前对敌,纷纷后撤,四散奔逃。  

杨奉,韩暹见此心中惊惧不已,也纷纷逃跑。  

然而刘范又岂能让三人逃走。  

众军一路追杀,一些逃不掉的贼寇纷纷投降,很快众多贼寇也尽投降。  

郭太被张飞刺死,杨奉,韩暹见逃不掉,下马投降。  

自此白波主力全部被灭。  

之后整理战损,此战刘范伤亡不到二百人,前后杀敌三万六千人,俘虏杨奉,韩暹并六万四千人。  

刘范命人将这些俘虏全部安置在绛邑之中。  

不久永安,蒲坂来报,两路贼军已经平定,刘范大喜,命人将俘虏全部运往上谷先行安置,又命大军进山征缴残余白波。  

至十月二十日,白波彻底平定,加上裹挟百姓,前后一共俘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