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董卓(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董卓在历史上可是以残忍好杀而闻名,但是在实际历史上,确并不是如此。  

董卓父亲董君雅在担任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时,生下了董卓和董旻,所以分别给他们取表字:仲颖、叔颖。  

董卓后来跟随父亲离职返回家乡,在年轻的时候喜爱行侠仗义,曾经到羌人部落游玩,与很多羌人首领结交。  

后来,董卓回乡耕种,一些羌人首领来看望他,董卓和他们一起回家,把耕牛杀掉款待众人。  

羌人首领们非常感动,他们回去后凑了上千头各种牲畜赠送给董卓。  

故此,董卓从小便在羌人中极高的威望后来董卓成年后,就在陇西郡担任郡吏,负责地方治安,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并州刺史段颖便征辟董卓为从事,董卓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  

并州刺史段颎将董卓推荐入朝廷公府。  

到桓帝末年,董卓担任羽林郎,董卓有武艺,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  

延熹九年,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对抗大汉,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出任张奂的军司马,随张奂出征。  

后到永康元年冬,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张奂派军司马董卓、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  

次年,张奂班师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董卓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  

再后来,董卓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职。  

后又到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愧征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旧主张奂隐居在弘农郡华阴县,董卓派兄长董擢向其赠送一百匹缣,但是张奂厌恶董卓为人,拒绝不受。  

之后董卓又历任中郎将,凉州刺史等职,不久便因功升为破虏将军。  

至李文侯,北宫伯玉叛乱,董卓便跟着张温前来平定凉州叛乱。  

“主公,我等当如何”  

牛辅看了看董卓,问道。  

“先静观其变吧”  

董卓也未多说话,只是叹了口气。  

“那我们按兵不动吗”  

胡轸也问道。  

“那能如何,现在叛军在榆中,张温又不进兵,我们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董卓说完,看了看两人。  

自三月初某夜,有流星划过天空,光芒照进叛军军营中,驴马都嘶鸣起来,叛军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准备退兵,董卓得知情况后大喜,次日,董卓与右扶风太守鲍鸿一同出击,大破叛军,斩首数千级。  

叛军败回凉州金城郡榆中县,张温先派遣周慎率三万人追击,董卓向张温提出领兵接应周慎,张温不许,后让董卓率三万人讨伐先零羌,董卓派遣别部司马刘靖率四千人屯兵于安定郡,然后进军,董卓军在望垣县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围,军粮不足,形势危急,董卓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捕鱼,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叛军发现后,已经追之不及。  

当初张温为击败叛军派出了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包括周慎都以失败告终,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屯兵于右扶风,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但是自从将李文侯,北宫伯玉击退,众军退回后,张温便不再进兵,而是驻扎在了美阳。  

“那这次将军为何责备主公,难道只是将军传主公,主公迟迟不去吗”  

牛辅问道。  

“哼,那张温什么都不懂,现在正是快速进兵,彻底平定叛乱的时候,可是其确迟迟不能进兵,白白浪费了如此好的会,后来分路进兵,确相互没有配合,弄得各路都大败而归,要不是我用计,全身而退,不然我们这一路也会大败”  

董卓愤愤的说道。  

牛辅二人对视一眼,不知该如何是好。  

董卓见此,叹了口气。  

自己下武将那是不缺了,可是这出谋划策的谋臣,还是急缺啊。  

董卓抬头看了看远方。  

不久后,洛阳。  

刘宏得知刘范已经斩杀和连,轲比能,羌渠等人,又杀匈奴,鲜卑近十万人,大喜。  

而洛阳其他人得到刘范立功后,各有各的打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