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羌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禀主公,匈奴七万大军驻扎在楼烦西部十里处”  

张郃向刘范禀报。  

“另外,楼烦城中还有两万汉军,由并州刺史张懿,护匈奴校尉张修,雁门太守郭彤统领,正与匈奴对峙”  

张郃说完,对刘范一拜。  

“主公,现在羌渠全身心都在楼烦上,我们可以以骑兵突袭,步兵抄后,全歼这伙匈奴精锐,如此北地之后十多年都不再受匈奴之苦”  

沮授向刘范禀报。  

“先生之言,正合我意,好浚仪,伯梁,子远”  

“末将在”  

三人立刻起来领命。  

“你们负责带一万两千步卒抄后,阻绝匈奴退路”  

“喏”  

三人立刻领命。  

“文远,伯生”  

“末将在”  

张辽,高顺也站了起来。  

“你们也去,好好表现,别让我失望”  

刘范笑着看了看二人。  

“喏,末将必不负主公所望”  

二人立刻拜领。  

自漠南大战后,徐荣,吴懿,张辽,高顺四人也一起拜主,正式进入了刘范麾下。  

“益德,公明,子义”  

“末将在”  

三人站出。  

“你等率骑兵与我一起突击匈奴,今日我们要彻底解决匈奴,击杀羌渠”  

“喏”  

三人领命退下。  

之后全军开始向匈奴移动。  

而此时匈奴大营内。  

羌渠正坐在上首。  

其下於夫罗,呼厨泉,刘豹,须卜骨都侯及休屠各部首领屠布等人坐在下首。  

“这些汉人真是可恶,怎样都不出城应战”  

羌渠愤愤的说道。  

“大单于,不如我们直接攻城得了,免得如此憋屈”  

须卜骨都侯站起说道。  

“是啊,大单于,免得夜长梦多啊”  

屠布也劝道。  

羌渠看了看於夫罗和呼厨泉,这两人是羌渠两个儿子,不过勇猛不及羌渠,反而多受汉学影响,有些头脑。  

“你们觉得呢”  

羌渠问道。  

“大单于我们都是骑兵,利于野战而不利于攻城啊”  

於夫罗劝道。  

“是啊,大单于,我们必须想办法引诱城中汉军出来野战,否则攻城与我等不利啊”  

呼厨泉也劝道。  

“这点我也知道,关键是怎么引诱城中汉军出来”  

羌渠淡淡的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本来匈奴打算前来劫掠,可是并州确坚壁清野,匈奴在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收获。  

而攻城并非匈奴最佳选择,这段时间匈奴也尝试了各种方法,希望能够引出城内汉军。  

但是张懿等人按照刘范的安排,坚守不出,也让匈奴各部一筹莫展。  

而此时,楼烦城中。  

“使君,这差不多一个多月了,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新任雁门太守郭彤问道。  

“不急,现在城内粮食充足,坚守不成问题,只要冠军侯解决漠南鲜卑,匈奴末日便到了”  

张懿说道。  

“可是也不知冠军侯需要多久啊”  

郭彤再问道。  

“冠军侯说的是一两个月,所以也就这几日了吧”  

张懿再说道。  

而此时张修跑了过来。  

“使君,城北发现烟尘,应该是大队骑兵”  

张修拜道。  

“骑兵”  

张懿心下一沉,抬头看了看,不久,大喜。  

“太好了,是冠军侯,张将军,快率城内骑兵出击,配合冠军侯,攻杀匈奴”  

“喏”  

张修立刻领命,不久城门打开,张修带着两万骑兵冲了出来。  

“大单于,不好了。城北发现大批汉军骑兵,人数不明,而城内汉军也出城迎战了”  

一匈奴首领向羌渠禀报。  

“太好了,传令全军出击,今日我要大开杀戒”  

羌渠大喜,立刻命令匈奴大军出击。  

羌渠亲自带领四万骑兵向北迎击,须卜骨都侯率领三万骑兵,迎击城内两万汉军。  

羌渠率骑兵一路向北,很快便与刘范手下的骑兵相遇。  

“放”  

刘范看见匈奴骑兵特别是骑兵中那面醒目的大单于旗,知道羌渠就在里面,大喜,待距离拉近后,立刻下令。  

一万八千精锐骑兵,加上五千亲卫,开始弯弓搭箭,不一会第一轮齐射开始了。  

万箭齐发,箭雨落下,前排数十匈奴骑兵中箭倒下。  

“不要慌,给我射”  

羌渠见此,立刻下令。  

但是和鲜卑一样,匈奴射一箭,刘范军可以射三四箭。  

很快刘范军便占据了上风。  

成百上千的匈奴人倒下,刘范这边虽然也有数十人中箭倒下,但是损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双方越来越近,匈奴的损失也越来越重。  

双方还未接触,匈奴就损失了近万人。  

看着前方倒下的匈奴勇士,羌渠大怒。  

“勇士们,给我杀,杀了这些汉人”  

羌渠挥刀大吼道。  

刘范看着逼近的匈奴骑兵,并不慌张。  

“保持距离,用重箭”  

刘范下令,全军改用重箭。  

因为重箭破甲,所以匈奴几乎中者立毙。  

不一会功夫,匈奴又损失了数千人。  

双方还未交战,匈奴就付出了一万五千人的代价。  

羌渠杀红了眼,挥舞着手中战刀,杀了过来。  

而於夫罗,呼厨泉,刘豹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