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周芷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夏开做了个手势,说道:“我想去和鹰王在襄阳会面,然后去袁州一趟!”  

史火龙说道:“那,那好吧,我也!我也不勉强了!”  

夏开点头,说道:“总有相聚之日的,他日相聚,我和你大饮三百杯!”  

史火龙豪气干云,说道:“好,好,那一言为定!”  

夏开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带着明教众人,走了,直奔襄阳府!  

而庄铮的手下刘武,带着三个人,快马加鞭,去找鹰王!  

鹰王那边!鹰王高兴不已,鹰王对元朝暴政,早就不满了,也经常赈济灾民,发钱粮什么的!  

但是,这毕竟是有限的!  

而现在,明教的五散人之一的彭莹玉和他的徒弟周子旺,正是起兵了!  

这是天大的事啊!  

鹰王写了一封书信,恭喜彭莹玉,并告诉了彭莹玉夏开要重整明教的事!  

彭莹玉早知道夏开的武功高强,但是却不知道夏开有重整明教的决心!听说了很高兴!  

回信,说道:夏兄弟和我,曾经在一起训练部队,夏开教授军队的金乌刀法,至今依然被沿用!现在,希望早日能见到夏开,一起反抗元朝,我愿推夏开为暂代教主,除非阳顶天在世,否则的话,我第一个支持夏开当教主!  

回信让鹰王殷天正很激动,鹰王也支持夏开当教主,现在得到彭莹玉的支持,相当于得到周子旺的支持了。  

所以,快马和殷野王一起来襄阳府,见夏开!  

正好碰到了庄铮的手下!  

锐金旗刘武说道:“夏开已经往这边赶来,我们在襄阳府汇合吧!”  

大家点头。  

然后刘武让手下回迎夏开一行人。  

史火龙把夏开送出去好远,依依不舍。  

夏开和史火龙拥抱告辞!  

夏开一行人,快马去襄阳府。  

路过汉水!  

正好,有一条渡船在歇息,船上有个小女孩,很漂亮。  

夏开忽然想起,这女孩该不会是周芷若吧?  

于是,走上前去,问道:“船家?”  

船家说道:“客官你好,可是要渡江?”  

夏开想了下,说道:“你可是姓周?”  

那船家惊道:“是啊,怎么了?”  

夏开吃了一惊,问道:“敢问,这是你的女儿吗?”  

船家略有惊惧之色,说道:“是我女儿!”  

黛绮丝奇怪,说道:“夏开,你问这个干什么?”  

夏开说道:“没什么,船家,请问你女儿叫什么名字?”  

船家说道:“老汉的女儿,叫芷若!”  

夏开浑身抖的一震!心想,也真是巧合了。这就遇到周芷若了,再看这小姑娘,衣衫破旧,但是人却是一个美人胚子。  

十分的清秀!  

夏开说道:“没什么!”  

说着,拿出一些银两,说道:“你们日子过的清苦,这些银两,你们就收下吧!”  

船家不明所以,问道:“可是,这渡船钱,用不了这么多啊!”  

夏开想了想,说道:“如今兵荒马乱的,我看,你们不适宜在此久留,不如拿着这三百两银子,养老去吧!”  

庄铮不明所以,问道:“夏开,你!”  

夏开做了个手势,说道:“至于你的女儿!”  

船家惊道:“我,我女儿怎么了?”  

夏开想了想,说道:“我看的出,你女儿是一个练武奇才!跟着你撑船度日,我觉得,实在是耽误了她,她可懂读书识字?”  

船家叹口气,说道:“老汉我,哎,我就不识几个字,哪里有钱供娃娃读书呢?”  

黛绮丝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说道:“夏开,你是可怜这个女娃娃,在这里风餐露宿受苦,是吗?”  

夏开点头,说道:“是啊!”  

船家也明白了夏开的意思,见如此多的人,拥簇者夏开,说道:“敢问老爷尊姓大名?”  

夏开说道:“我叫夏开!”  

那船家自然不认识夏开了,说道:“是夏公子,您的意思老汉我明白,但是,家里穷苦,确实供应不起这个孩子,她娘死的又早,哎!”  

夏开踱步走着,想了一会,说道:“这样吧!黛绮丝,你收她为徒,如何?”  

黛绮丝一惊,说道:“我?”  

船家也吃了一惊!  

夏开说道:“我是这么想的,船家,你也不用撑船了,这三百两,足够你日后花销了,你就在我们明教做事吧,当个厨房的师傅,如何?你会做饭吗?”  

船家说道:“我会做饭!但是,我不会做什么大餐!”  

夏开做了个手势,说道:“家常便饭就行,你来为我明教效力,如何?”  

船家奇道:“明教?”  

夏开说道:“是,现在兵荒马乱,外面,很多地方都起兵造反了,你在江边撑船度日,难免危险,不如跟我吧!”  

船家说道:“这个!”  

夏开说道:“这三百两你先收下,我会请老师,教你女儿读书识字!”  

船家犹豫了一下,说道:“那,那我还能见到我女儿吗?”  

夏开说道:“我的想法是,你和你女儿周芷若,跟着我,我们到时候一起去西域昆仑山,然后,我会把你们安置在昆仑山明教总坛!你的女儿也不孤单,有老师教她读书识字,另外,也有玩伴!”  

说着,看着黛绮丝!  

黛绮丝何等聪明立马明白。说道:“是的,船家,我有个女儿,和你的女儿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