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封神计划的大破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望着袁洪远去的背影,孔宣突然展颜一笑,或许,这就是一次商道中说的双赢吧!  

自己获得了在文之一道上继续前进的方向与许可,而袁洪得到了自己的加盟与保证:  

短期内,梅山的安全是没有问题了;长期的话,未来的佛门有自己护法,自然也能气运上升。  

似乎,这商道也不是那么粗浅,嗯,有时间的话,其余诸道自己也可以涉猎一番,吸取其中的精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教派。  

一个教派,一种思想,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必然是符合了人们的某种需求。  

人教,阐教,西方教,教化众生,教导规矩,房子无序。  

<靠,又少了一段!斋书苑..,最快更新或许,这一次封神之战,截教的损失,会是最大的吧,孔宣莫名就有了这种领悟。  

摇摇头,之前自己也曾加入截教,学习其中的道法知识,现在看来,如日中天,烈火烹油的截教,只怕是要落幕了。  

过犹不及,方为中庸之道,自己将来的弟子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什么事情都不能做绝了,断人后路,就是断自己的后路。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日,没法看了又少了段!一秒钟记住,斋书苑(..)。
儒,即是人所需求的。  

统治阶层需求什么,我就制定什么。  

底层人们需求什么,我就教育什么。  

中间的平衡点,并不是固定死的,需要在每一个时代,由儒门的弟子们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才是人所需要的教派。  

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  

当然,儒门的核心,还是要以教导文化为主!  

现在,就让我看看袁洪的简化字,有什么可以商榷的地方…  

袁洪此时,真是春风得意浮云疾,朝游苍梧暮沧海!  

来到这颗星球七年了,终于可以对大多数的情况,都无所畏惧,也能自由地在天空飞翔,感受着仙人般的逍遥!  

梅山,是自己的根据地,但是,也并不是极其重要的地方!  

梅山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点,与研究点。  

五年制教育,毕业后的学生,除去确实有天分的,继续随着几个老师钻研更加深奥的天地道理。  

其余的人都随着苏量的商铺,走向了天下,各大诸侯也逐渐注意到了这些人才,开始启用。  

桃李满天下,可不是一句空话。  

袁洪虽然是佛门之主,但也是梅山之主,这山长之实,可是随着学生们在人族中发挥的作用越大,而水涨船高!  

或许,自己应该去看看,这场封神的主角,姜子牙,与姬发、帝辛三人了。  

看一看,这三人,到底是什么模样?!  

第一站,自然就是朝歌!  

一路上,袁洪就在思考,自己是直接去见帝辛呢?还是仿照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思考了一下,袁洪决定还是单刀直入的更好。  

毕竟,自己可不会在商朝任职。  

商朝只是一条外表华丽的破船,看着还好,可是中高层早就四处漏水了。  

自己是可以帮着帝辛整治朝纲,但这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还会如同闻仲一般,被赶上封神榜!  

从这些年来,梅山得到的消息看,袁洪觉得,帝辛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太看重人王的使命,人王的责任,人王的荣誉。  

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以及人性的自私。  

当他开启封神计划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与所有斗神将以上级数的战士,成了生死大仇!  

你自己可以牺牲,但凭什么决定其他人的生死?!  

不,根本是让其他人去死,成就自己的美名!  

尤其,是那些并没有伟大志向,只想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当土皇帝的小城主,小诸侯们!  

当他们知道封神真相的时候,嘴上不会公然反对,但是,心里肯定是恶毒地咒骂着!  

当然,就算是朝歌的朝堂之上,肯为了人族砍下自己脑袋的,估计也没几个吧?  

不说别人,就算是帝辛,他不是也想着,让分离出去的人王命格持有者,姬发,来充当这封神的祭品么?  

他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这祭品!  

三百六十五位斗神将,很多吗?  

天下那么大,八百诸侯,至少一半以上都有斗神将的战力吧?  

他们要是在人族的大义之下都去死了,殷商的统治,岂不是可以千秋万载?  

还能得到彻底击败妖族,完成历代人王都没能完成的伟业,这一美名!  

只不过,天下人,没有几个是傻子,就算有,那也是在伟大目标的号召下,自愿牺牲的理想崇高的烈士!  

当然,这样的烈士,绝不可能很多!  

大多数的人族,只是希望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能够繁衍自己后代的环境而已。  

当然,在自己危难的时刻,有英雄出来救苦救难,自然是最好。  

而绝不是希望推翻自己目前的统治者,换一个别的统治者,即便,这个新的统治者,就是救苦救难的英雄!  

普通的统治者,如果暴虐,民众还有机会推翻,可是,要是一个英雄成了统治者,那想要推翻的机会,可就大大缩小了!  

同样的,人王如果封神成功,统治了所有的神灵,那么,就意味着,他将成为天上地下,唯一的领袖!  

即便是以往可以自在逍遥的群仙,都无法逍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