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幽禁姬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凤鸣岐山?自愿为姬发坐骑?!嘿嘿,好一个姬昌!”  

帝辛冷笑着面对汜水关总兵韩荣传来的消息,随手递给左右近卫:“给诸位大臣传看一遍。”  

一片短小的竹简,在诸位大臣手中迅速传看了一遍,却是一片沉寂,大臣们都不想说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少人,都知道是帝辛是为了封神计划,自己分割气运,造就出了西岐的新人王。  

现在,这算什么?钓鱼执法?  

如果是正常起兵,帝辛自信能够将伤亡控制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可是,如今的情况,分明有妖族介入其中!  

当年的夏桀怎么失败的,帝辛一日不敢忘记,自己宫中虽然没有妹喜,可也有一个姜氏,一个妲己呢!  

而且姬昌,在收到妖族支持之后,到底怀着什么心思,还是不是当初那个忠心耿耿的臣子,还是不是值得自己信任,也就很值得怀疑了!  

在这难以决断之际,一个清朗的声音从大殿之外传来:  

“罪臣姬昌,解冠自缚,前来请罪!”,顿时引得众大臣议论纷纷。  

而帝辛则是脸色一变,为难啊,这一招,自己怎么接?  

杀?不说失却天下人心,但人心离散却是不可避免的,自己的人王之位,真的会摇摇欲坠。  

何况,这姬昌,可不是姬发,本就没有人王命格,杀之无用!  

何况,杀了他,正好给他儿子,新的人王姬发,一个起兵的大义名分!  

放,心头一口恶气,难以言表!  

这老匹夫,向来精于八卦龟卜,这是料准了本王无法伤害与他,这才故意自投罗网!  

非但无罪,更能彰显他西伯侯的贤德之名!  

实在可恶!  

看到帝辛脸色不虞,皇叔比干心中咯噔一下,想了一想,第一个出列。  

俯身一礼之后,比干开口了:“大王,封爵之臣,乃大王治理天下,防御妖族之股肱。西伯侯姬昌忠心不二,为国为民,实邦家之福臣。  

治理西岐,可谓政事严整,行人让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四方瞻仰。  

实无罪过,又素有贤名,人称‘西方圣人’,不可肆意杀害啊。”  

丞相商容也在后边出列:“臣以为,为大王计,此人不可卒除,当徐徐谋之,还是雍容为上。  

否则,这杀一人易,失却天下人心,再想收回,可就难了。”  

帝辛不禁摇头,自己这两个文臣之首,治理百姓,那是一把好手,可是这政治斗争么,连知道争宠后宫的妲己都不如!  

他西伯侯姬昌,再贤德,与你何干,与我何益?!  

西岐方国,名义服从,不过是畏惧自己以及大商三军的军威而已!  

反之,彼之英雄我之仇寇,一旦起兵造反,他越是有贤名,就越能煽动人心!  

真真是愚不可及也!  

到了此时,其实帝辛的心中,已经隐隐有了不安,封神计划,似乎开始脱出了自己的掌控之外!  

老太师闻仲带着上军远征北海,不在朝中,许多事情,就有些掣肘了。  

皇叔比干,自负贤名,他是真笨吗?  

能成为文臣之首,怎么可能?  

他是为名声所累,不愿为寡人失却名声罢了!  

不愿失却名声,他想干什么?  

是不是还念着当初被父王取得的王位?!  

丞相商容,看似话语中庸,却无一句有用!  

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有道理,但是,却没有应对的措施,根本就是大而无用!  

帝辛眼睛神光一扫,定在了上大夫费仲的身上:“费爱卿,你有何看法,说来本王听听?”  

费仲狭长的眼睛之中眸光一闪,大王既然这么问了,显然,无论是皇叔,还是丞相,这建议都不符合大王的心意——  

可这害贤之名,你们两位都不肯背,我位卑职小,那就更不能背了!  

嗯,有了,费仲迈着四方步出班,躬身一拜,而后朗声开口:  

“大王,臣以为,这有罪无罪,不在于内心是否清白,而要看他的行为!”  

“总不能一个杀人犯,杀了人,说是自己无意之失,或者说自己精神失常,就可以无罪释放,那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  

“杀人者偿命,就是这一条铁律!”  

“同理,无论西伯侯往日多么贤明,但是他的儿子,以凤鸣岐山为名,招徕人心,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形同谋逆,罪在不赦!”  

“西伯侯,其罪,乃是包庇儿子,管教不当!”费仲侃侃而谈:“论罪,不当死,可软禁与朝歌左近,令其好生读书养性!”  

“其子姬发,如果真有孝心,便该学习其父,解冠自缚,前来朝歌请罪,还有酌情的余地!”  

“反之,便是不孝之人!大王可派军征讨不臣!谅来天下人族也明白大王仁至义尽,再无不平之意!”  

“说的好!”帝辛闻言大喜,看来本王手下,也不全是笨蛋么,还是有几个谋臣的!  

“传召,令西伯侯姬昌,幽禁阙里,好生读书养性,此事通传天下,寡人倒要看看,他那帮自诩父慈子孝的好儿子们,如何对待其父?!”  

这时间拖得越久,就越显出了姬昌的儿子们的不孝!  

“嗯,武成王,还请留步,大王有事告知。”退朝之后,黄飞虎正要回衙门料理军务,却被宫中内侍叫住,只得回转。  

“飞虎,今日太师传来消息,”帝辛脸色沉重,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