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凤鸣岐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姜子牙下山之后,踏着干旱的沙漠,沿着昆仑山的山脚,顺着戈壁滩的边缘一路东行。  

如果是普通人,这一路,不是被沿途的妖兽吃掉,就是被几百里的沙漠干死渴死,姜子牙幸亏是悟得了这缩地成寸的法术,不然,这路他都走不远!  

要知道,在元始天尊看来,只有以身合山才是大道,其余的不过是等而下之的小术而已,从不着意传授:不得长生,练习小术,不过是井中捞月,镜中看花,终究是一场空。  

这一日,姜子牙刚刚走出沙漠,在西岐的一家茶水铺子里边歇脚,就听到有凤凰长鸣之声,不由大吃一惊,这凤凰可是天地之间有数的妖禽,居然在此地显化,却是为了何事?  

走出铺子,抬头一望,已经有许多兵马,擎着大旗,手执刀枪,身披黄色皮甲,朝着凤凰鸣叫之大山围去,那白色大旗之上,书写一个黄色的大大姬字!  

姜子牙心中一动,运起神通,几步迈出,便到了那山脚下,抬头一望。  

只见一个翩翩少年郎,头戴白玉冲天冠,身披黄金锁子甲,手执一根青铜戈,正在与那凤凰战斗得不分胜负!  

这是?!  

怎么可能?!  

姜子牙揉揉眼睛,又转了几个方向,仔细观看,生怕是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  

可是,那少年的眼睛之中,赫然,有两个瞳孔:  

重瞳,正是人王命格的外在表征之一!  

十八岁的人王啊?!  

老天,你这是真的要让这人族多灾多难吗?!  

大商这两任人王,帝乙,帝辛的所作所为,姜子牙即便在山上修道,也是有所耳闻,绝对是两个文韬武略,英明神武的人王,可是,现在,在自己面前的又是一个新的人王!  

气势犹如旭日东升,冉冉不可遏制,不像是愿意臣服大商的意思,这是要上演商汤革命的故事啊!  

果然,那凤凰眼睛一闪,见到围过来的人族已经足够多了,竟然屈膝垂首,臣服与那少年!  

史称:凤鸣岐山,遇武王而负之,太公远眺,心有戚戚。  

此凤凰,必然是带着阴谋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那少年造势!  

姜子牙何等人物,熟读兵法史书,一眼就看出了这不过是妖后当年故技,只可叹,人族的儿郎们,不知道要牺牲凡几了!  

在这姬发骑着凤凰下山,接受万众欢呼的时刻,姜子牙摇头叹息,转身就走!  

即便,他身负封神榜,即便,这是自己命中注定要辅佐的人王,即便这是自己想要封侯拜相,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但是我,姜子牙,还是一个商人啊!老师!  

我不是无身无情的仙!  

姜子牙在心中怒吼,自己下山没周多久,就遇到了这么一出好戏,要说这西伯侯姬昌,与昆仑山没有暗通消息,姜子牙是绝不会相信的!  

西岐,距离昆仑不过数千里,想要联系实在是太简单了!  

想来,这少年就是老师看中的新任人王吧?  

可是,为什么不能是以这个人王的命格作为封神榜的祭品呢?  

姜子牙咬着牙,冷笑着思忖:同样是人王,帝辛为人族做了多少,而这个小儿又做了多少?!  

自己可是大商子民,户籍地——朝歌!  

看他们这个意思,竟然是想要以整个大商作为祭品,成就这一卷封神榜?!  

不可能!  

想到这里,愤然的姜子牙几步就离开了岐山,踏上了东去朝歌的道路。  

云端之上,元始天尊问站在岐山之巅的姬昌:“你为何不拦住我那徒儿?他可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军政通才!”  

“时机未至,拦他何用?”姬昌淡淡笑道,一派风轻云淡,随手用云气画出一个先天八卦的图案,而后试着将乾坤两卦往左边一挪,再将兑改至西方,将震改到东方。  

这么一来,就是西兑东震,乾坤朝西而变!  

这意思,就是东边的大商,不停地打仗(震),人民生活不宁,还是来我西岐,这样,就能安宁喜悦了(兑)。  

而随着人心改变,这天地乾坤,自然也要朝着西方转移!  

意味着改朝换代!人王换人!  

元始天尊见了,不由微微变色:“姬昌,乾坤移位,你这么做,不怕逆了天皇伏羲氏?”  

“怕什么?”姬昌淡淡笑道:“我祖轩辕氏,不是人皇么,火云洞有他在一旁缓颊,我又怎会担心?”  

“何况,天地本就是西高东低,大河东流入海,我这后天八卦,才是顺应了真正的天地之道,我又何来忧惧?”  

“是吗?看来,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嘛,”元始天尊微笑起来:“只是,不知道,你要怎么应对那朝歌的人王帝辛?!”  

“我当有七年阙里之厄。”姬昌掐指一算,微笑道:“否则,何以显出我这后天八卦的名声,何以传出周易之盛名?!”  

“不如此,何以聚拢人心,消去帝辛的名声?!  

何以显得他凶残独断,不听人言,肆虐忠臣?!”  

“忠臣???”即便是元始天尊,也不禁为姬昌的厚黑感到瞠目结舌。  

八万里青丘山,妖后宫中,诸多妖仙遥望西岐,都抚掌大笑。  

灵牙仙凑上前,哈着腰,鼻子都快凑到妖后鼓鼓的胸前了,眯着小眼睛,竖起大拇指,赞道:“娘娘果然高明,洞彻人心——  

舍得一只史诗级神兽凤凰,就能让那人族的大部分人心归附,使得大商与西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