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规划未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过也对,如果是东夷、北海这一块的话,煤炭资源的确不少。  

记得泰山周围的铁矿也不少啊,这样的话,如果能找到一个铁矿,自己是不是就可以开启铁制武器时代,让村子的战斗力和防护力都再上一个台阶。  

不对,如果是封神时代,搞这个铁制武器,是没什么前途可言的!  

漫天飞舞的仙人,除非直接进入到热武器时代,不然社会的生灭,也不过是仙人们的一念之间。  

看着煤炭熊熊燃烧,袁洪开始整理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谋划未来。  

自己看过的封神演义,那只能说是一本神话小说,是不是与这个星球即将发生的大事件完全吻合,很难确定。  

至少,这东夷大陆的说法,与演义中东夷在殷商的东部,同属于中土的说法,还是有出入的。  

而且,就目前来看,北海七部,也不是什么妖怪,绝不会跟演义一样,是什么梅山七怪!  

但是今天遇到的西方教道士,那腾云驾雾的手段,手指一点,就传给自己七十二变的手法,的的确确是神仙手段。  

在北海出现了西方教的身影,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不对!  

袁福通,一个北海城城主,凭什么敢第一个起兵反叛,拥有截教做后盾,无数奇人异士效力的殷商?!  

就凭他是什么斗神将?  

不可能,能坐到这个北海城主位子上的人,绝不会是笨蛋!  

能修炼到化形战士之上斗神将的人,更不会是笨蛋!  

那只有一个解释,有一个大教在背后支持,让他觉得,自己有机会造反成功。  

不,是肯定可以造反成功!  

一加一大于二,这是最基本的算法,也是最可靠的!  

袁洪这一次没有去想任何一个圣人的名字,之前想到通天道人的名字时,那一阵阵心悖让他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  

毕竟圣人这类东东,前知后算,很麻烦的!  

只希望自己还没有被注意到。  

还有脑海里边的七十二变,也让袁洪有些担心起来。  

一块红薯,就换到了这么顶尖的修炼法门,要说这中间没有猫腻,谁信谁是傻子!  

能有这么顶尖的法门,那个道人的身份,就算不是教主也是二代弟子之类的存在!  

自己拿了这份东西,只怕就已经结下因果了。  

现在,袁洪最担心的不是自己拿到这份法诀,不怕别人利用你,怕的是你连利用价值都没有!  

说实话,当初看封神的时候,对于封神大劫觉得非常可怕,可是现在一想,那是把自己代入到了那些本该成仙成圣的人物里边,这才觉得可惜。  

但是反过来看,原本就不是仙人的那一群,像黄飞虎一家,伯邑考等人,百年一过,都会化做黄土,哪比得上成为神仙来的好?  

就算是袁洪,开始不过是梅山一个妖怪,到最后不也成了星君,虽然名头不太好听,但怎么说也是三百六十五个正神之一,而且也不是末尾的那一类。  

真要论起来,在天庭的地位,也不比孙悟空在西天的地位差到哪里去了!  

而且花费的时间代价更少,只用了区区几场战斗就成就星君,简直是聚划算!  

要是换到西游时代,那些可怜的妖怪,还不得哭着喊着要上封神榜!  

这样看来,就算自己谋算不过那些圣人,成了棋子,上了封神榜,可最后的下场也不见得差了!  

而且,封神里边,不也有肉身封神的么?比如,跟袁洪打得不分上下的杨戬,还有韦陀、哪吒一家等人。  

封神里边的法宝,最好得的莫过于武夷山的那枚落宝金钱了,有此物在手,不但可以谋划赵公明的定海珠,甚至,还可以谋划财神一职。  

金钱的力量,袁洪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钞能力,现在在各类小说里边,都快成最强能力了!  

问题的关键,是既然西方教,已经出现在东夷大陆,是不是,就意味着袁福通要开始造反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封神大劫,即将开始了!  

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袁洪的心里开始感觉到了紧迫,自己要想过得比小说中的袁洪更好,就需要更早获得更强大的实力!  

自己现在有什么?  

开始显现的血脉,这是原身具备的。  

体内的钨钛合金外骨骼装甲,与动力系统物质湮灭发动机,以及依附在脑神经上的智能中枢,这是跟随自己穿越黑洞过来的。  

如果自己不做改变,估计到了封神后期,袁洪刚刚学完八九玄功,能够与杨戬打个不分胜负。  

但是,到那时,一切就太晚了。  

何况,杨戬,也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大不了,是一枚比较重要的棋子。  

自己现在已经有了七十二变的法门,按照西游记里边的说法,应该是与杨戬不分上下。  

重点是要能学会。  

这个世界的神兽,到底有多强大,袁洪从翼兽的身上,已经可见一斑。  

想要获得神兽精血,就需要自己去一一击杀各类强大的凶兽,从而获得一丝丝神兽的精血。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也需要海量的生物能,而且反物质也需要提上日程了。  

不然,遇到能够飞天遁地的仙人、神兽,自己只有抓瞎了。  

现在自己得到反物质的途径,似乎,只有恶灵这一条路。  

袁洪摸摸鼻子,看向村子外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