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悟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经过薛意的激励,苏子放突然觉得自己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  

梅元白为了研究一道菜品可以三天不睡觉,自己这才熬了半个通宵就开始叫苦,实在不该。  

看了眼时间还不到晚上三点。  

怎么说也要再努力半小时再说!  

给自己倒了一杯明前龙井加浓版,一口下去,苦得苏子放当场升天,不过精神确实清醒了许多。  

重新回到料理台边,看着眼前的鸡肉,苏子放重新开始思考百香鸡的做法。  

停了停,他觉得要不还是再看一遍陈良朋和姚莹的视频再说,兴许他没想到的地方在视频中都有记录。  

重新打开视频。  

故事重新回到姚莹开始喂鸡的那一幕,随后姚振先出现开始呵斥,紧接着视频一直进行,没有快进,没有选集,就这样从最开始,演绎到最后,停在陈良朋那句话上面。  

“余曾闻百香鸡,脾性爆裂,然肉百香,烹,莫不喜…”  

按照陈良朋的说法,这句话是贾思勰所记,理论上不存在夸张的情况。  

和自己养的这批鸡对比一下,苏子放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自己养的百香鸡根本不爆裂啊,看到自己来乖得不行,这样子没有一点野性。  

“难道是必须用散养鸡么?”  

苏子放陷入沉思。  

看过的视频场景又出现在脑海中。  

陈良朋他们散养的百香鸡在土里抛虫子,在树杈上栖息,在草窝里下蛋,时不时还会有斗鸡的现象发生。  

“有点难办啊…”  

苏子放看着鸡舍的方向。  

当初修建的时候就是为了笼养,现在看起来,有点走偏的样子。  

“有没有办法让笼养鸡的味道更好一些?”  

苏子放打开网页希望搜索到一些回答,结果看了几条回答都是说不可能的,又去学校论坛看了看相关话题,发现只有讨论鸡肉烹饪的,并没有从养殖开始的。  

苏子放现在无比想要认识法区那位大厨,请教一下从养殖到厨师这条路究竟怎么走下去。  

正要放弃,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打开了著名的学术论文网站。  

既然厨师行业没有这个办法,学术界应该会有的吧?  

果然,搜索关键字弹出一篇论文《如何提高笼养鸡的鸡肉风味》。  

苏子放看了摘要和发表期刊后决定还是下载之后好好研究一下,能在《农业科技通讯》发表的文章,怎么看都是值得信赖的吧?  

充值,下载,顺便吐槽一句万恶的某网从来只收下载费用,不给作者结算!  

打开文章,开篇就是一句经典的概括。  

“笼养鸡的肉味远不如放养鸡鲜美,即使在饲料相同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后面又是对这句话的补充说明,列举了各类营养物质和生活习惯阐述这个结论发生的原因。  

对着各种表单数据,苏子放就只有一句话:“你多,算你对吧!”  

浮光掠影,一目十行,眼睛直接落在最后的解决办法上面。  

1、在鸡的饲料中加入大蒜,2含量的大蒜能够有效提升鸡肉的风味。  

2、在鸡的饲料中添加调味香料,配方为干酵母、大葱、姜粉、五香粉…早晚两次投喂。  

3、将放养地的表面土、黄粉虫与饲料混合,人工制造野外采食环境让鸡肉积累风味。  

苏子放看着这三条瞬间湿了眼眶。  

陈良朋辛辛苦苦研究了半辈子的东西,现在居然有论文说的这么透彻,看来他说的果然没错,这种坚持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不过视线掠过作者名一栏,苏子放有些说不出话来。  

陈良朋。  

再看发表时间,似乎是在养鸡三四年后的时间,那个时候剧情已经停止,苏子放也看不到进度,难怪不知道这个事情。  

不过…陈良朋怎么会去想到研究笼养鸡的?他不是主张散养鸡么?  

苏子放有点纳闷。  

姚振先和陈良朋的赌注结果自己没有看到,猜测应该是陈良朋赢了,否则系统也不会给自己一个失败者的经验来学习,那这个就毫无意义了。  

难道?  

苏子放想到一个结果。  

陈良朋如果和姚莹在一起,那么帮着姚振先发展下鸡舍养鸡,还真的会有可能去做这个研究,顺便发论文嘛。  

这么想的话,后面的剧情似乎也就容易想的多了,套着起点年代文重生商战路线走一波,妥了!  

苏子放凭借多年看书经验已经想好了后面的剧情发展。  

三分种田,两分商战,两分奋斗,三分打脸。  

扇形图已经画好!  

剧情的话…  

农技员缘起鸡舍,姚老翁喜得佳婿。  

初上市无人问津,遇恶霸鸡命难保。  

旧夜市炒鸡飘香,得大佬梧桐展翅。  

散养鸡陈工发家,提风味笼鸡翻身。  

四舍五入,能写个《重生之从养鸡开始做首富》了,就按这个剧情发展,保底200万字。  

苏子放想了想,觉得以自己的笔法,说不定写书赚的钱比开饭店多多了。  

要不考虑下换行?  

不过这个念头存在了不到十秒就烟消云散。  

开玩笑,他可是华夏料理界闪闪升起的一颗新星,要是这么早就转行,多没意思!  

收回念头,苏子放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做的百香鸡的问题。  

按照陈良朋的说法,自己显然已经摸到了边,不过还差一些风味的积累,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