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阿卑罗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阻止灭世的办法只有一个,摧毁女娲的肉身,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女娲。”  

将臣清楚神秘人是一个变数,不由分说,直接拒绝苏辰,这还是苏辰第一次交易失败,还有可以拒绝他的面位:“系统,原来你也会失误的。”  

系统:正在为寄主从新定义客户.....  

系统:定义成功,堂本静,渴望陪儿子长大,净世龙珠。  

“谢了。”  

叮当抱过将臣手中的孩子:“怎么了?”  

叮当见到将臣脸色没有刚才的游戏人生神态让她非常疑惑,难不成这世间还有什么事可以让他为之动容的?  

对于将臣的身份,叮当是清楚的,僵尸之祖。  

将臣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  

叮当不好问什么,这三个条件是将臣进修的时候跟叮当有过的一段情,将臣跟叮当许诺了三个条件,救回魔星就是刚才叮当让将臣兑现的条件。  

堂本静濒死,倒在金未来怀里,金未来紧紧的抱着她,金未来决定堕胎,马毛两家联手对付堂本静,刚才金未来生小孩,堂本静带一群僵尸去围观不得不说,堂本静还真够可以的。  

叮当也赶到了。  

金未来接过孩子,三人最后一刻紧紧依偎,堂本静用最后的力量把所有人入梦,给所有人一个梦寐以求的梦境。  

“堂本静,想要陪着自己儿子长大吗,我可以帮你。”  

“想。”  

堂本静的入梦被打断,苏辰的降临跟将臣差不多,都是把周围一切禁锢,包括金未来跟叮当在内,都定格了:“我可以救你,让你陪着儿子长大,但你儿子长大的期限内,必定给我取来净世龙珠。”  

“我答应你。”  

堂本静想都不想直接答应,因为他太渴望了:“未来,我们一起抚养这个孩子好不好?”  

苏辰离开。  

在金未来跟叮当的眼中,堂本静竟然....再度恢复了体力,远远力竭的马小玲见到这一幕也呆滞原地,让神龙穿透不死的僵尸,除了将臣,几乎不存在。  

“难道是回光返照?”  

“好好。”  

金未来也以为堂本静是回光返照:“这张照片送给你。”  

最后一刻。  

堂本静大彻大悟,把一张照片给了马小玲,估计连马小玲也认为堂本静是回光返照了,叮当带着两人离开,还有一个小的。  

阿卑罗王不管承不承认,他从来都不是萧廷,他的真性情只能是阿卑罗王。  

苏辰到了这边,这边已经是一个老面位了,天剑群侠面位中的第一男主角,又是该剧中最大的反派角色:阿卑罗王。  

行动神出鬼没,武功高强,为人心狠手辣,乱杀无辜,屠了女主满门,是江湖上人人得以诛杀的大魔头,可以说是一个彻底的大反派,在一条岔路上走到黑,坚决不洗白。  

“阁下谁是?”  

“我是该叫你萧廷还是阿卑罗王?”  

白发蓝眸,行侠仗义,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江湖人称文剑武书生,他行侠仗义,与人和善,没有人清楚他只是为了得到天剑而伪装出来的一个身份而已,他此前与砚台以文武书生萧廷的身份行走江湖多年大概也是为了熟知江湖事,更方便寻找天剑罢了。  

而他作为萧廷与唐若萱最初的情深意浓也只不过是阿卑罗王的一个计谋而已,一切都是为他“从小就为之准备”的那个惊天奋斗目标而服务的,可以说之前萧廷对唐若萱的爱都是虚情假意。  

到后来,他得到天剑之后,对汉阳、吴堵他们毫不留情,天下的人都骂他不仁不义,但他从不觉得愧疚,那是因为他从来不认为自已是萧廷,萧廷只是自已一个天衣无缝的计谋而已,所以他不需要因为任何欺骗而觉得愧疚,他行事的标准是: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  

如果他不是萧廷,作为杀人不眨眼的阿卑罗王,在小靖儿那些孩童方面他又表现出人性善的一面,有时甚至还很脆弱。  

他在扮萧廷的过程中,以及与唐若萱相处的过程中慢慢地进入了角色,慢慢把他人性中仁慈和善的一面激发出来了,是一种对人性另一面的情不自禁的流露,但一旦他受到打击(平静师太对他的陷害、砚台的死)或他的野心得到满足(寻获天剑),或受其他欲望的驱使他又做回阿卑罗王,又将恶的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人性是多面化的,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彻头彻尾的好人和坏人......  

天剑可以说是萧廷最重视的东西了,是他计划了几十年的“事业”,是势在必得,而得到唐若萱的爱却是一份意外的收获,但也非常重要,但远不及天剑来得重要,天剑和他的血月神教这才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甚至失去生命也要为之实现的目标。  

所以在权势和唐若萱之间,他一定是选权势,毕竟他负出了那么多的心血,表面看起来他在天剑与唐若萱之间也曾矛盾过,但他在寻找到天剑之前就已经是有了决定的,那就是选天剑。  

但他当然也不想失去唐若萱,所以在对唐若萱的问题上,他选择做一个赌徒,让命运来安排,而对于天剑(权势)他却从未选择放弃,即使他得知天剑里有一颗灵丹,他也贪心的表示在他病老之时才会毁掉天剑。  

唐若萱是萧廷心中一个完美的梦,爱情不在萧廷的计划中,就像他自已说的:我聪明一世、计无遗策,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出我会爱上若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