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献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国恐怕当真没有希望了…”  

“七国纷乱数千年,紧接着又是这样的昏暗之君…难道这座世界当真注定没有希望?难道百姓注定要受苦,注定要痛不欲生。”  

大臣们心头的情绪隐忍不发,他们在压抑,有的是为了自己,有的是为了后辈,自然也有人冷笑,并不害怕这样的一幕,反而乐见其成,满脸畅快。  

忽然,偌大的朝堂一瞬间鸦雀无声。  

众多大臣惊骇地抬头望去,预想中的头颅与墙壁撞击声未曾响起,一心寻死的张令竟然被阻拦下来。  

阻拦他的是位穿着黑衣的高大男子,他立在那里,便像是一尊雕像,身躯伟岸,器宇轩昂。  

“他疯了不成?”面对这样的情形,众人第一个反应不是庆幸,而是恐惧。  

竟然当真有人敢挑战天子的权威,林询的凶名如日中天,便是如张令那般出一句劝诫之言都沦落到如此下场,至于当众做出这样的事…  

这等于是在打他的脸,等于是将自己的脑袋伸进了闸刀之下。  

“朝堂之上动武,依照大秦刑法,须行千刀万剐之行。”冰冷的声音响起,那是那位原本出自秦国的大将军,他名曰秦山,乃是林询的心腹,行事凶残暴戾,拥有令小儿止哭的凶名。  

话音落下,森冷的杀机便随之骤起,秦山不愧是一位身经百战之人,区区一句话而已便让人忍不住地背后发凉。  

“那男人恐怕必死无疑了。”  

“他还是太过年轻,惹得秦大将军发怒,没人能救得了他。”  

“太过莽撞了!为张令殉葬者,又要多出一人,这于事无补。他应当像我这般谨慎隐忍。”  

在众人担忧与鄙夷里,荆卫依旧面目平静,竟然没有一丝一毫地恐惧。  

他与那位名叫秦山的大将军对视,忽然露出笑容:“我记得你。”  

秦山皱起眉头。  

“那一夜里,我在秦国广场中大杀四方,你那时只是贵族,战战兢兢地在旁瑟缩围观,颤颤巍巍,惊惧忧虑,恨不得要跪下给我磕头。”  

荆卫语出惊人,引得一阵阵倒吸冷气之声,而这男人的话语依旧平静,继续响起:“我不明白,不明白你为何要在我面前充当大尾巴狼?你是什么东西?如何轮得到你来多嘴?”  

秦山面色骤然一变,素来坚毅如铁的脸上陡然浮现出惊容,他终于认出了荆卫,久违的恐惧再度涌上心头。  

下一刻他才明白,自己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无权无势的秦国贵族,自己如今是秦国的大将军,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不必再惧怕,可这时候已经晚了。  

“便暂且任由你嚣张…”  

秦山掩藏起眼眸里的狰狞,暂时住嘴不语:“用不了多久,我便要将你千刀万剐。”  

他没有急躁,知道便是自己不出手,林询的怒火也必定要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男人粉身碎骨,他只需等待时机,不必崭露头角,做掩藏在背后的锋利快刀,待得荆卫被林询关押起来,到时想要如何摆弄他,都只是一句话的事而已。  

其余人的猜测也大抵是如此,指着秦山的脸怒骂虽然让他们心头畅快,可最终的结果依旧不会改变,这位秦山不过是林询的工具罢了,那个少年天子才是真正狰狞凶恶的妖魔。  

可荆卫却似乎依旧不知道恐惧,不知道大难临头,他只是平静地抬头,看向林询道:“我并未在这大殿中动武,只是想要救人而已,这应当不触发律法罢?”  

众人听后都忍不住有些唏嘘,这位荆卫终究太过单纯,还不知道律法不过是摆设,天子的话语才是世间最大的法律,他要你生便生,他要你死便死。  

一些人低下头,以掩饰眼眸里的苦痛,太过可惜,这样一位英雄豪杰便要慷慨就义。  

只是事情的发展再度出乎他们的预料,只听见林询的声音平静,淡淡响起:“自然不违反法律,燕使,若无其他要事,朕便要回秦国休憩了。”  

“还有一事。”响起应答声,并非是出自荆卫,而是一位身着白衫的高挺中年人。  

那中年人乃是燕国一行人中的首领,言语间风度翩翩,温文儒雅,恭敬拱手道:“我等在燕国收集了几件珍宝,还请陛下笑纳。”  

“珍宝…”林询眼眸里一片蓦然,“呈上来与我看看。”  

白衣男人恭敬应答:“是。”  

他拍了拍手,随从中当即有人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  

顿时华光满溢,奢华炫目,无数大臣忍不住惊呼,他们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此刻却依旧被这样的情形惊骇。  

燕国的手笔实在太大,哪怕粗略一瞥,他们都忍不住呼吸粗重,平素里自诩无欲无求之人都要动贪欲,就连司马临的眼皮都微微跳动了一下。  

唯有林询目光依旧淡漠,一语不发。  

“第一件珍宝,是从东海中寻来的珍珠。”  

话音落下,当即有侍从捧着珍珠上前,璀璨的华光顿时迸发,许多人看得呼吸急促,那珍珠足有桌椅大小,太过奢华炫目,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数百年都不一定找得到一件。  

“好宝贝。”林询开口,声音中充满惊喜,眼眸却一片漠然。  

“第二件珍宝,是东皇山采集的玉璧,此玉晶莹剔透,异香扑鼻,我曾差人算过,可为镇国之宝。”  

话音落下,顿时响起一阵惊呼声,这玉璧实在太过非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显露无疑,说是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