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不是时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果然如此。”太上长出一口浊气,抬头望向天空,目光有些幽深。  

“你未曾动用全力。”  

他早已有这样的猜测。  

太上的眼力超凡脱俗,从一丝一毫的细节中便隐约猜到了究竟。  

陈修听后却摇头:“我已使出了全力。”  

“只是…我曾承诺不不会杀你。”  

“而我所修行的,尽皆是杀人的法。”陈修道。  

曾经初至这座世界,与掌控风雷的神祇交战之时,他也同样耗费了许许多多的力气才获胜。  

那一站之所以艰难的原因与此次相同。  

他不曾修行有不杀人的法,在保留太上性命的前提下,他已经为了获胜施展尽一切手段,甚至险些便当真失败。  

他曾自己推算过,自己这一战获胜的把握,仅有五成。  

摇摇晃晃地伸了个懒腰,陈修迈步,向着远方走去。  

天穹宗之行,到此已是时候结束。  

太上抬头去看,陈修的身形颤抖,脚步缓慢,似乎下一刻便会倒下。  

“道友。”只听他口中道,“再会。”  

太上缄默不言,下次见面会是何等光景?他无法想象。  

他败了,败得彻彻底底,无论修为还是道。  

他回头,看着身后天穹宗的遗址,一阵难以形容的怒火涌上心头,却不能倾泻,不能爆发。  

他想要怒吼,想要声嘶力竭地呐喊,想要将所有的想法、愿望全都宣泄出来。  

可他只是沉默。  

沉默地看着陈修身形消散,看着他不见踪影。  

离开了天穹宗,陈修摇摇晃晃地走在旷野里,每一步都伴随着身躯颤抖,似乎只要下一刻便会倒下。  

他的伤势太重。  

暗地里的眼眸蠢蠢运动,在战栗、在兴奋、在酝酿!  

而陈修在等待、在压抑、在沸腾!  

可他没有等到。  

“张百忍。”陈修摇头苦笑一声,在心中自语道,“难怪会叫做张百忍。”  

他呼出一口浊气,不再步行,身形闪烁,朝着秦国王宫的方向飞去。  

位于天幕之上的存在眼眸开阖,露出笑容。  

“还不是时候。”那位名叫张百忍的天帝,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喃喃。  

“不是时候…”  

“不是时候!”  

有情绪压抑在话语中,像是将要迸发的火山,又像是狂风骤雨的前夕。  

天帝的忍耐,也将要到达极限!  

与此同时,灯火辉煌的秦国王宫里,依旧乱作一团。  

视野空旷的王宫广场,王公大臣们惊恐地躲在边缘处,战战兢兢,惊恐万分。  

一位位秦国平民围拢过来,饶有兴趣的模样,先是议论纷纷,紧接着也渐渐沉默起来,屏息凝神着,紧张着。  

秦国国君神色肃然凝重,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两位少年,眼眸里的情绪有些森然。  

在他周围,无数侍卫森然罗列,神色冷厉,战意强悍得惊人。  

而林询与荆轲不发一言,各自手持兵器,浑身上下,有灵气纵横肆虐。  

沉默。  

良久的沉默。  

静得只能听见呼吸声。  

这是一场决斗。  

秦国国君的确还有用处,给了陈修最后一个暂且放过他一命的理由。  

这场决斗,便是他的用处决斗是秦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代表着一种荣耀、一种精神。  

按照秦国的风俗,但凡有决斗,便必定有赌注,若是失败者违背立下的赌注,便会被永生永世唾弃,刻在耻辱柱上。  

而这一次决斗的赌注…是秦国。  

若是秦国国君获胜了,那陈修便再不能以任何手段对他出手。  

而若是林询与荆轲胜了,那这偌大的秦国便将易主。  

决斗者,是由林询与荆轲二人,面对秦国国君以及他的一百亲卫。  

不限兵器、不限战斗、不限生死。  

也难怪亲国国君会如此紧张,这样巨大的赌注,再加上上百人对决两位少年…  

若是输了,便等于秦国的脊梁被折断,那个尚武尚战的大秦王宫,自此再不复有一丝一毫的荣耀。  

这是国运之战!  

胜负各凭本事,生死各安天命。  

林询与荆轲屏息凝神,抬头望向远方身穿铁甲、身形高大的上百人,忽然一声爆喝。  

身形激射而出!  

一人往东,一人往西。  

这是不必言语的默契,与潜入秦国王宫各自所选择的道路相同。  

这场战争有两种分出胜负之法,其一是将对方一百零一人尽数击败,其二是擒贼先擒王,斩杀被对方护佑在中心的秦国国君。  

两人左右分头行动,更容易找到机会,觅得合适的良机。  

至于将这一百零一人尽数击败…哪怕他们是修行者,想要战胜上百位身穿铠甲的修行者还是有些勉强,没有如陈修那般强大的手段与神通。  

在“敢登云霄千重阙”这个境界,修行者依旧与凡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能飞行,难以修行法术,唯一的优势,便是在灵气加持下远超常人的力量与速度。  

非要说来,这场战争的胜算,应当是秦国国君一方更甚一筹。  

陈修一开始本不想答应,还是林询与荆轲自告奋勇才不得不同意。  

这同样是两人对于自身修行的检验,是他们成为真正强者这一路途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即有秦国士兵快步迎上前来,行走之时,便发出“铿锵”的碰撞之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