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不要怪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清宗之行落下帷幕。  

唯一活着离开的是那位少年人,一阵风徐徐吹过,整座天清宗数千位弟子,便就此没了声息。  

陈修叹息一声,走下山去。  

此刻天光刚才蒙蒙亮,勉强能够视物,陈修打了个哈欠,浓郁的疲倦已是涌上心头。  

“好困…”  

摇了摇头,加快了些速度,今天是离开燕国国都,赶赴秦国的日子,到时在马车上休息便好。  

燕国百宁城只是眨眼便至,陈修再度来到军营下,自有人通报,不消多时,那位许大人便睡眼蓬松的上前迎迓。  

他衣衫都未曾整理干净,眼下天色尚早,远不到起床办公的时辰,上前勉强提起几分精神道:“陈小友此来是决定放弃了吗?想来也是如此…断断不必为荆轲那等人花费如此之多的工夫。不过便是如此,也不必来得这样早便是…倒不是责怪陈小友的意思,大早上的脑袋不太清醒,恕罪,恕罪。”  

陈修摇头道:“我已取来了天清镜。”  

他大袖一挥,一面白云锻造的长镜登时浮现,有朦胧的灵气在其上闪烁,炫目华贵得惊人。  

许大人微微一怔,旋即霎时间惊醒,身躯都一个激灵:“这…这…”  

似是怀疑自己依旧未曾睡醒,他又揉了揉眼眸,眼前的景物却依旧没有丝毫变化,脑海中的困倦霎时间烟消云散,口中急切道:“你且稍等。”  

他双手捧着那面长镜,小心翼翼地验证起来,不消片刻便有了决断,哈哈大笑道:“好!好!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如此一来,我燕国终于不必事事受那天清宗监管,总算…”  

说到这里忽然叹息一声,语气中依旧透着浓浓的哀沉:“总算有一丝希望…罢罢罢,不说这些,让陈小友见笑了,你也是修行者,自是不懂我等这些凡俗勉强求生有何等艰难…”  

陈修笑道:“从此以后,燕国再也不必忧心天清宗了。”  

许大人一怔:“为何?”  

“因为天清宗已经覆灭。”陈修平静道。  

许大人听得一怔:“小友是在与老夫玩笑不成?”  

“不是什么玩笑,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陈修神色肃然,“我从不撒谎。”  

许大人神色愕然,不知眼前这位突然发了什么疯,但无论如何,天清镜好歹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便略过其他,笑道:“陈小友既已经完成约定,荆轲便任由你带走吧,若还有什么其余要求,也大可以提出,按照约定,老夫一定尽力为你筹措。”  

“不必了。”陈修摇头,倒不是谦逊,而是他的确没什么需要的。  

金银财宝不值一提,宝物功法微不足道,权势地位如若浮云。  

他是这座世界中的过客,从来只有奉献,不曾索取。  

许大人见状,不由露出崇敬神色:“陈小友果然高风亮节,圣人心肠,不过其余东西不要也便罢了,这面天清镜你可一定要收下。”  

陈修犹豫了一下,倒也没有拒绝,这面天清镜对他而言倒也的确有些用处。  

诸事已了,眼下已没有时间继续耽搁,陈修告别了许大人,独自一人回到荆轲的茅屋。  

林询、谢言、荆轲三人已收拾好行装,在屋外驻足等待,见陈修到来,顿时露出一抹笑容。  

“走吧。”陈修揉了揉眼眸,难以掩饰眉宇中的困倦,“许大人那里,我已交代清楚了。”  

“他…”荆轲欲言又止。  

“他与你之间,再没有什么瓜葛,日后你想叫荆轲也好,想叫荆卫也好,都随你的心意。”陈修道。  

荆轲张了张嘴,没能说出话来。  

他能够猜到陈修为这件事付出了多少心力,心头感激万分,更觉得愧疚难言。  

“上马车吧。”陈修打了个哈欠,一沾上马车的座椅,浓郁的困倦便不可遏制地涌上心头,昏昏沉沉地睡下。  

荆轲自告奋勇驾驶车马,口中问道:“去秦国?”  

陈修已经睡下,便由谢言答道:“去秦国。”  

微微一刹那的沉默之后,荆轲又问道:“去秦国作甚?”  

“我也不知。”谢言迷惑地摇头,“不过据陈兄所说,是去刺秦。”  

“刺秦…”荆轲也跟着喃喃一声,他不知这两个字是何意味,心头却不知为何忽然热血翻滚,汹涌澎湃。  

那辆马车一点一点消失在目光的尽头,许大人呼出一口浊气,若有所思起来。  

“不要怪我…”他自语道。  

肥硕的脸颊上阴晴不定。  

“这天清镜上,留有天清宗的定位法门,用不了多久,天清宗的修行者便会找上门来。”  

“而在那时候,我留下的后手便会发动,让这天清镜爆炸,造成玉京城初期修行者都无法承受的恐怖波动。”  

“我不想让你死,但…为了燕国,不得不如此。”  

“日后我若是下了黄泉,一定亲自为你赔罪。”他双眸开阖,其中的神情已经再度变得古井无波,这是上位者的考量,有许多事他不愿去做,却不得不如此。  

叹息一声,刚欲起身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大喊声。  

“大人,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一位身穿道袍的老人迎上前来,满脸激动的神色。  

“怎么了?”许大人皱起眉头,这老道人是他门下的食客,颇有些能为,向来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怎么此次竟激动到如此地步?太不成体统。  

那老道人气喘吁吁道:”天清宗…天清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