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秘密武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守卫哪里见过这等神通?身躯都吓得颤了一颤。  

世俗人不识修行者,但武功还是通晓的,这样一拳砸烂一根十余丈的树木,已经算得上举世难寻的手段,哪里还敢怠慢,拱手道:“是我有眼无珠,怠慢了大人,还请随我来。”  

他领着陈修一路入内,来到一处宽阔殿宇。  

那位膀大腰圆的许大人端坐其中,见了陈修,顿时皱起眉头:“是你?”  

倒也没想着上前迎迓,所谓的圣人门下,实则也没什么权威,更何况陈修这位“圣人门下”的朋友,则更要廉价几分,恐怕便是通报了姓名,他都懒得来见上一见。  

那守卫上前,与他耳语几句,许大人脸上的神色才变了一变,满脸上前地迎上前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不知小友名讳?”  

“陈修。”  

“陈修小友来此…”他又问。  

陈修开门见山道:“我想将荆轲带走,不知需付出什么代价?”  

许大人抬头看了陈修一眼:“陈小友与他是旧识?”  

陈修摇头。  

许大人又问:“受了谁的托付?”  

又是摇头。  

“欠荆轲的人情?”他又问。  

依旧是摇头。  

“既然如此,还是不要在这种事上费心思了。”许大人叹息一声,“若是你知道他为何会沦落到今日这等地步,便绝不会再他身上浪费半点心思。”  

陈修皱眉:“还请赐告。”  

许大人张了张嘴,旋即却叹息一声,挥手道:“不可说,不可说。”  

这是他第二次给出相同的答案,更让陈修心头疑惑非常。  

这之中,到底藏有什么隐情?  

“为何不可说?难道…是牵扯到了什么重要的隐秘?”陈修问道。  

“倒并非是如此。”许大人又叹息一声,“非要说来,并非是不可说,而是不好说…羞于启齿啊。”  

陈修皱眉:“不知要如何才肯赐告?”  

许大人思索一阵:“你毕竟不是燕国人士,用不了多久便会离去,若发誓不告诉本地人的话,倒也并非不可告诉你…”  

陈修笑道:“不需发誓,我从不撒谎。”  

许大人叹息一声:“既然如此,你便去找刘三吧。”  

“刘三…”陈修回想起了那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人,这个名字倒是在他心中留下了印象。  

若说是什么印象,那大概用“市侩”两个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明明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而已,行事却阴险老练得惊人。  

“不错。”许大人继续道,“你去找他便好,就说我已经同意告知你真相,只是…”  

顿了一顿,他继续道:“只是他若是依旧不愿告诉你,你可千万不要强求,万万不可威胁打骂。”  

看来主动权是掌握在那位刘三手中,陈修明白过来。  

道过谢将要离去之时,许大人在身后又道了一句:“若是知道真相之后,依旧想带荆轲离开,可以回来再与我商议…不过想必是不会了。”  

陈修皱起眉,心头疑惑万分,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  

他最讨厌的便是这些乱七八糟的猜测,令人摸不着头绪,好在马上便能得到答案。  

刘三的住处并不难找,随意差了个人打听便得知了位置。  

陈修到来的时候,这位不过十三、四岁,却只能用市侩来形容的少年正站在街前,殷切地叫卖着。  

他卖的东西并不精细,百宁城这等军事重地里,最为值钱的无疑是兵刃盔甲,这些东西他自然是做不来的,只能售卖些布衣帽衫、琐碎杂物。  

店里并无其他人,生意也不算好,恐怕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见陈修到来,刘三面色顿时大变,毫不犹豫地拔腿就跑。  

陈修的速度自然不是他可比,略微施展些手段便擒拿过来,那刘三也不是硬气之人,连忙张口求饶。  

“我不是来报仇的。”陈修将他放下。  

刘三听后,顿时露出劫后余生的神色,谄媚笑着招呼道:“那大人您可是来买什么物件?您请放心,这店里…”  

“也不是。”陈修摇头。  

他注视着刘三的眼神,一字一句道:“我来这里,是为了知道有关荆轲的一切。”  

刘三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僵硬在脸上,他的神情竟忽然有些冷,这是一种以往从未在他脸上见过的神情。  

“你找错人了。”他冷漠道,“我一个字都不知道。”  

陈修摇头道:“不必撒谎,是许大人让我来找你的,他已经同意了。”  

刘三呼出一口浊气,依旧满脸不情愿的模样:“你找荆轲,到底是为了什么?”  

毋庸置疑,这名为刘三的少年一定对荆轲厌恶至极,若是自己说出实情,恐怕无论如何都不会愿意告诉自己真相。  

可陈修向来是不撒谎的,他呼出一口浊气,平静道:“我想知道有关荆轲的真相,再考虑要不要带他离开这里。”  

刘三冷笑:“那你若是不知道真相,还会带他离去吗?”  

陈修皱眉:“或许会,或许不会。”  

刘三脸上依旧是冷笑:“我为何要告诉你?”  

“你会告诉我的。”只听陈修悠悠开口。  

刘三皱着眉头望去,这位穿着蚕丝白衫的少年人脸色悠然自得,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  

这倒让刘三心头惊惧起来,他有什么底牌?又有何打算?  

难道是想要威胁拷打不成?又或者要施展什么古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