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丁巳年丁未月癸未日(公元1557年6月27日) 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果是想要制敌,拿着刀一通乱砍有时候反而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想要制敌,简单,实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敌人的破绽,并利用破绽将打倒敌人,这才是真正的制敌之学。”  

我点了点头:“话虽如此,可是我又该怎么做呢?”  

俞慕龙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扔给了我,随即转过身,指了指身前的溶洞。  

俞慕龙:“这溶洞的最深处,有一处空场,即宽阔,又没有什么障碍之物。你若是能在里面活过一月,你定能了解我话中的意思。”  

我看着溶洞的深处,只见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丝毫的光亮。  

“只是这么简单?”我问道。  

俞慕龙笑了:“就这么简单,不过有时候,往往让人栽跟头的,都是这些简单之事。还有,我现在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想要退出,现在还来得及。要知道,一旦你走进这里,无论你是生是死,我都不会进去半步。”  

我看着俞慕龙,微微一笑,并未说话,而是迈步向溶洞深处走去。  

我缓缓地向前走着,周围漆黑的环境使我不得不多加小心,生怕脚下随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危险与陷阱。  

我不知道我又走了多久,只觉得四周的空气愈发的潮湿,周围不断地响着水滴落地之声。起先我还不觉得如何,但溶洞的安静使得这些水滴声格外的刺耳,渐渐地,我开始感到一丝烦躁。  

走着走着,我身前的路被被一堵石墙所挡,看样子,我总算是走到了这溶洞的尽头。我顺着石墙一边摸索着一边走动着,果然如俞慕龙所言,这溶洞的尽头果然是一片空场,并且这空场的宽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即便是当初吴府的庭院,大小亦不过如此。  

溶洞的一角,有一处干燥之处,一旁堆积着一些动物的皮毛,想来应是用来夜晚取暖之物。  

然而就在我准备取过一张毛皮裹于身上之时,突然一阵巨大的兽叫声响彻整个空场。就在我纳闷之际,只见一团发着荧光的怪物摇晃着向我扑来。  

我见状大吃一惊,随即抽出匕首,准备迎战,那怪物眼看就要来至我的身前,原来是一只野熊。  

那野熊抬起熊爪,疯了一般的像我抓来。我连忙闪开野熊的攻击,随即将匕首向前一送,直插入野熊的心脏之中。野熊只挣扎了几下,随即躺倒在地。  

我将匕首从野熊身上抽出,不由得冷笑了一声。  

这俞慕龙未免太小看我了,这就是他口中所说的危险吗?要知道,当初仲杰将我一人扔入荒林之中,那危险程度可是要比这凶险十倍,几乎每日都伴随着生命的危险。  

我正想着,这时,我的头顶突然发出了一声响动,似乎有什么东西掉落在了地上。我用匕首切下那头野熊的皮毛,寻找了起来。  

只见空场之上,放着一只包裹。我将包裹打开,里面竟是一些食物。想来应是俞慕龙给我的。  

我一面吃着食物,一面研究着那熊皮上的荧光。发现每张皮上均有大大小小的伤痕,应是此处有一斜道,直通地上,地上的野兽稍不留声,便会掉入洞中,而洞壁之上,存有大量的荧粉,这些荧粉沾在野兽的身上,便有了这般的效果。  

如此看来,莫说一月,便是一年,十年,想要在此生存,亦非什么难事。  

然而随着日子一日日的过去,我对我之前的想法感到了深深地可笑。直至现在我才终于明白,人世间最令人恐惧之事并非死亡,而是未知。一旦人长时间处在未知的生活之中,能够不疯掉,绝对算是万幸。  

那溶洞每日的滴水之声愈发的令人烦躁,起先还能够容忍,过了五日左右,我便已经开始抓狂,十日之后,我连饭都不愿吃下,只是想赶紧离开这里。可一旦我离开,只怕会被俞慕龙笑死,为此,我又强撑了十日。  

期间,不知何时会有野兽掉落这溶洞之中,起先我还只是会杀掉一些会对我造成伤害的野兽,后来慢慢地只要有东西掉落这里,我便会一刀将其解决,最后,我竟然开始害怕有动物出现在这里。  

就这样过了半月有余,我终于再也忍受不了了,发了疯一般的趴在地上到处摸索着,想要赶紧找到出口离开这里,离开这比地狱还要可怕的地方。  

我不断地咆哮着,呐喊着,尽情的发泄着我的情绪。可当我终于找到了出口,准备离开的时候,又一声野兽的叫声回荡在整个空场之中。  

我顿时忘记了要逃离这里的事情,只是想赶紧找个东西发泄掉我自己的情绪。我举起刀,快步冲向那只野兽。  

然而当我举起刀的一瞬间,我突然停下了手。  

在我的眼前,并不是什么虎豹豺狼,而是一只受伤的野鹿。透过野鹿身上的荧光,能够清晰地看见,它在看着我,眼神之中透露着无限的悲怜,仿佛在告诉我,求我放过它。  

我慢慢地放下了刀,瞬间感到了一阵释然。  

原来,这才是俞慕龙让我来这里的真正意义。正如他所说,任何的招式,不过都是一些套路而已,一旦发现破绽,只需一击,便足矣制敌。  

而制敌的办法,无非批、砍、刺、划、抹这几式。真正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冷静快速的找到对手的破绽。  

而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便是因为其无论有意无意,总是会被情感所左右,周围的环境、内心的变化、外界的干扰,一切的一切,都是影响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