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砂隐和风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作为五大忍村里,目前混得最惨的一个忍村,砂隐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已经被人当做软柿子盯上。  

由于对外的战争失败,风之国大名将以前一直委托给砂隐村的任务,都转交给了木叶。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事实上,这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真事!  

姑且不去思索这名大名的脑回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砂隐自从战败后,日子真的不好过,“五大”的名头也只是勉强维持。  

鉴于这样的局势,四代目风影,也就是罗砂,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弥补由于没有大名资助,而造成的资源短缺。  

好在有一点,罗砂的磁遁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造金利器。  

通过对磁力的控制,罗砂能够将隐藏或者深埋于地底的金属,吸引出来。  

也正是由于他个人的能力,战败后的砂隐,慢慢走出了困境。  

但仅凭他一个人,并不能改变什么局面。  

那些由查克拉控制,从地底钻出来的贵重金属并不是很纯净。  

战斗还好说,打架又不是拼得誰的攻击更值钱。  

但如果想将这些用磁力吸引出来的金属转化成可以在忍界市面上流通的资金,却需要许多繁琐的步骤。  

类似提纯和铸造,就已经相当的困难了,而且其中的花销并不低。  

所以,即便罗砂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日日夜夜地使用他的血继限界,依旧很难将由于大名“不开心”,而制造出来的漏洞补全。  

迫于这样严峻的形式,罗砂在和千代以及海老藏两位村子元老商议后,在村子里推行了一种制度。  

“精英忍者制度”!  

什么是精英,就是能够做普通人无法做的,想普通人无法想的。  

那么精英忍者,同样是这样!  

罗砂颁布了条令:只有在同龄人里,属于优秀的那部分,才能够继续享受村子针对忍者而颁发的福利。  

福利,就是类似忍者津贴,购房优惠,买卖打折一类的东西。  

这就相当于前世琦玉记忆里公务员的五险一金以及公费报销,算是一个很不错的福利。  

而那些被村子认为没有“才能”的忍者,当然,依旧可以选择将忍者这份职业做下去!  

这是谁也无法阻止的事,毕竟一个忍村不会真的只有精英忍者,这一点兵力储备。  

但是,村子将不会提供任何福利。也就是说,这些选择继续当忍者的人,只相当于村子的雇佣军,不在村子的编制。  

当然,这里的雇佣军又要比琦玉记忆里的雇佣军好上一些。  

自然而来的,这样的制度,有利有弊。  

好的一面,自然是能够暂时减缓村子的财政赤字,能够更好的将资源倾斜向那些具有天赋,未来可期的人身上。  

坏的一面呢?当然也很明显,那些被村子“放弃”的忍者会怎么想?是否会对村子的依赖感降低,最后导致叛村?村子的凝聚力在这样的制度下,是否会逐渐消失?  

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很容易想到。  

而罗砂和千代姐弟俩以及其他砂隐高层,就这些事商量讨论了很久,终究还是将这个制度实行了下去。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目前,至少十年内,村子没有为所有忍者提供福利的能力,这也算是一种断腕吧!  

至少在村子的许多高层看来,能够颁布这样的条令,必须具有极大的决心和勇气。  

这也是罗砂在三代风影失踪后,能够撑起整个村子的本事!  

敢想,敢做,敢打拼!  

砂隐村,建立在沙漠里,恶劣的地理条件,给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注入了一些积极乐观的思想,同样,他们的内心十分强大。  

在罗砂正式颁布这项很不可思议的政令后,很难得,村子里反对的声音并不是很多。  

当然,不可能没有反对的人!许多出身并不好的忍者,认为罗砂在企图掐断平民忍者的晋升之路,增加自己对村子的掌控力!  

这样的声音持续了很久,从来没有消停过!  

但是,“精英”的理念依旧不断在村子里传播,也激励了许多人不断奋进!  

为了那微小,简直无法触碰的晋升希望,许多人都在拼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这也算是罗砂等人在颁布政令时无法想象的场景!  

不过,琦玉对这样的情况深有体会。  

毕竟他来的那个世界,关于学业,优胜劣汰,已经是最温柔的处理方式。  

至少,在琦玉眼里,前世的竞争,不会输于一个村子的竞争!  

今天是星期三,罗砂会在今天的下午,到村子里的忍者学校进行一次指导!  

这是他成为风影后,经常干的事,基本已经成为了常态!  

那些还在学校就读的孩子,就是他们砂隐村未来的希望!  

想到希望,罗砂想到了自己最小的孩子。  

一个出生就被自己当做尾兽容器的孩子?  

心底深处的柔情,在转眼间,就被罗砂压住,再没有丝毫犹豫和难过。  

只有将尾兽掌握在手里,村子才能拥有未来!  

这是罗砂经历战争,得到的一个切实感悟。  

风影办公室。  

这里的配置,相较于岩隐,又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四面墙壁都似乎是用沙土修建而成,没有多余的装饰物,一面巨大且空旷的墙壁上只是简单的挂了一副字画。  

上面写着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