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万花筒的能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结了一桩心愿,琦玉感觉自己身心无比放松。  

团藏带来的所有根部忍者,也尽数被琦玉终结。  

当然,琦玉最后也把痕迹抹去,虽然可能还是有遗留的印记,但别人却无法根据那些东西推断出是谁,又或者用什么手段,将这些人杀死。  

团藏由于柱间细胞的爆发,身体大部分化为树的一部分,但遗留在外面的脑袋却很完整,脸上也依旧保持着不甘心的神色。  

确认团藏死后,琦玉就没有去管团藏的尸体,便那样离开了那,而在团藏身体周围的一圈,琦玉将数十个根部忍者的尸体随意地堆积在那里。  

“可真是一场精彩的战斗呀!”  

白绝从一旁的树干上伸出半个被猪笼草包裹的身体,看向琦玉。  

“我很好奇你是怎么避开团藏的里四象封印的。”  

白绝盯住琦玉,眼睛里满是玩味。  

“那是万花筒的能力,寄宿在我右眼的忍术!类似宇智波家族的禁术伊邪那岐,但是并不会使用一次就报废一只眼睛。”  

“不过,这个忍术消耗的瞳力也很大,用了一次,就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  

琦玉坐在树干上,双腿悬在空中,衣服的下摆在半空里随风飘动。  

他似乎没有防范之心,将自己右眼的能力直接告诉了绝。  

“噢,那还是蛮厉害的!”白绝点点头,黑绝沉默不语,眼神却在闪烁和思考。  

“什么时候去捕捉四尾?”白绝问道。  

“休息一下,刚刚使用了万花筒,有些乏力。”  

“也行,我先继续到四尾那边盯着,你准备好了就过来!”  

“嗯,小心点,不要被尾兽发现了!听说四尾人柱力同样能够和尾兽沟通,借用很大一部分的力量!”  

琦玉偏过头,深深地看了一眼白绝。  

“安啊!安啊!”白绝上扬嘴角,脸上出现不耐烦的表情,身体也缓缓沉入树干,消失不见。  

琦玉看着绝消失的地方,目光里没有多大的变化。  

而在他的右眼里,仔细看的话,能够看到一根血丝,穿过瞳孔,连接着眼球的两个对角。  

右手摸上右眼眶,琦玉静静地坐在那,没有说话。  

正如他刚刚告诉绝的那样,在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他将自己右眼的能力搞清楚了。  

正是加强版本的伊邪那岐,而使用一次后的代价只是一部分的瞳力。  

但这个万花筒里的能力又和伊邪那岐有一部分的区别。  

伊邪那岐似乎只能在施术者死后才使用出来,但是琦玉的能力却能够随时用出来。  

而更大的不同,就是琦玉的能力是“记录”住之前的身体状态,在施术者发动忍术的时候,将那种状态“召唤”回来。  

换句话说,琦玉在一个时间段记录下“状态A”,然后在“状态B”时发动了右眼的万花筒忍术,他就能够回到“状态A”。  

当然,在右眼里设定好这个能力的发动条件,依旧能够让施术者在死后回到“记录”的状态。  

这就相当于琦玉前世记忆里玩游戏的存档!  

所以琦玉将这个忍术称作存档!  

把手放在右眼许久,琦玉能够感觉到眼球里的那种刺痛正在缓缓消失。  

“呼!”琦玉放下手,将双手撑在树干上,看向远方的天空。  

这个忍术消耗的是瞳力,而琦玉最不缺的就是瞳力。  

以目前琦玉的状态,右眼的能力是能够多次使用的,但每一次发动,存档消耗的瞳力即便是回到之前存储的状态,依旧是无法瞬间恢复的。  

但好在,琦玉的瞳力十分充足,据他自己估计,能够连续使用三次左右。  

也就是说,琦玉一次战斗里,最少有四次生命。  

而存档能力,就相当于他的复活币。  

左眼天照,右眼存档,琦玉的万花筒能力现在已经十分明朗。  

天照的出现,是由于他当时被人围攻,想要逃出升天,而存档,则是他濒死阶段,想要“再来一次”。  

写轮眼,又叫做心灵写照之眼,眼睛的能力都是由于忍者本身内心的愿望而配合形成的。  

所以,琦玉的这两个能力的出现,也并不为奇!  

“接下来就轮到四尾了!”琦玉目光深邃,脸上也古波不经。  

既然选择了和宇智波斑合作,琦玉就算是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而宇智波斑的动机不纯,他自然心里有防范。  

但尾兽依旧是需要收集的,只要将这些战略性的武器收集完毕,才能够让所有的人屈服。  

虽然这样的方法让琦玉心里有一些别扭,但也是最好的办法。  

一统忍界!这是琦玉最终的目的,消除纷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大一统!  

无论是家族和村子,或者村子和村子,它们之间的任何愁怨,在大一统的背景下,很快就能够消除!  

至于长门,琦玉也有思考。  

等将尾兽收集个差不多,琦玉就准备和长门摊牌。  

如何选择,就是到时候长门和琦玉的事了。  

在预想里,琦玉觉得自诩“神灵”的长门,应该是能够接受他的意见,反正两人最终都是为了将和平播撒到忍界,只是方法和手段有一些不同罢了。  

“好了好了,先去找绝!”琦玉眯起眼睛,想到了黑绝。  

黑绝一直都是个麻烦,琦玉也准备什么时候将这个忍界黑手除掉,那样才能够安心。  

前世,宇智波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