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三宫九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死穴”。  

所谓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险物品造成为必要条件。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窍穴。  

通窍,当先开三宫九窍。  

接引天地人三气,共铸内天地周天大循环。  

首先,接天之气,当开“祖窍”百会、“意窍”天目、“神窍”玉枕。  

“祖窍”百会穴又有“总窍”之称,也叫“泥丸”、“泥丸宫”。与印堂窍穴、玉枕窍穴共同统领人脑各项功能的中心枢纽。  

祖窍开启,便相当于打开天之气门户,能天人交感,调整内天地,寻觅与外天地共鸣最强的状态,达到天人合一。  

祖窍自然是最难开启的窍穴,但方圆此前只是借助玄天八阵图的星光灌顶机会,一举洞开了眉心祖窍。便等于率先攻克了最难的关卡。  

此窍一开,全身诸窍都在识海映照之下,只剩水磨工夫罢了。  

方圆看了一眼自己的药园子,灵药一百八十六株,宝药三十八颗,先天宝药三株,不明等级的悟道茶一株。还有种植得漫山遍野的符剑草,以及一大片血玉米林地。  

从灵草、灵药、宝药,再到先天宝药、雷劫宝药、道药、仙药、神药。  

其中的三株先天宝药,都快要化形成参娃娃了。  

方圆平时使用,也都有留种,而且只采用那些长势快的宝药。以小妖界之能,灵药只需度过外界一季,就又会生长成宝药了。  

如今为了赶效率,他直接取一株药性极老的七心蓬宝药。  

就着一壶三光灵水,直接整个牛嚼牡丹一口一口咀嚼吞吃掉。  

顿时,船舱内瑞气喷薄,一道道灵曦霞光四溢,像是一场流星雨洒落,绚烂而美丽,璀璨而又惊人。  

方圆盘坐在蒲团上,七窍发光,尽管他闭住毛孔,捂住口鼻,但还是有庞大的药性化成灵曦光辉涌出,将船舱照成一片炫目。  

“太奢侈了,直接用宝药修炼,这样做该会天打五雷轰的!”白猿摇头晃脑的嘀咕着。这满船舱的香气,哪怕嗅一口,都要醉倒了。  

其他人更是目瞪口呆,这可不是寻常灵草、灵药。  

而是药性极佳的宝药啊,这等圣物在阴阳界,哪怕只出现一株,都要被人抢破头。  

现在却被方圆啃萝卜似的啃掉,这般挥霍,真让人呢觉得有点不真实。  

“这么强大的药性,方大哥不会直接撑爆吗?”唐锦衣羡慕的眼红,恨不得扑进去抢一根萝卜须吃掉。  

众人面面相觑,随后就见到船舱内灵曦光芒越来越淡,显然已经被炼化了。  

他们哪里知道,方圆的修炼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  

截天剑气品质很高,消耗自然也极其惊人。  

换作他人,在刚进入炼气四重天之时便拥有十万法力,你能想象吗?  

方圆修炼至今,消耗的资源,换成一个普通修者,只怕都能达到炼气九重天了。  

更何况,他不仅消耗资源,还在消耗进化点修炼,保守估计,进化点的总数量也快过百万之巨了吧。  

但这些都是值得的,基础牢固,才能让他在如今这境界,便有与第二境巅峰较力的本钱。  

深呼一口气,方圆快速转化宝药精气,体内顿时发出法力洪流瀑布冲击般声响,而且剑气喷薄,不断冲击诸般窍穴,同时也在淬炼己身,除却筋脉骨骼更加晶莹与强健外,他的五脏六腑也无时无刻不再锻炼强化。  

随着时间流逝,印堂穴、玉枕穴亦随之洞开。  

天之气顺利接引而下,识海一片轻灵。  

之后接地气,要开四个窍:命门窍、气海窍、尾闾窍、会阴窍。  

“命门”正对神阙,命门者,生命之根本也,乃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人体生化之来源。  

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肾阳,亦即命门之火,肾阴,亦即命门之水。左右各一肾,命门居其中,形成平面中的元极图。  

方圆再次吞吃一颗宝药,强大精气化作能量,不断冲击窍穴门户。  

一日后,他顺利洞开了命门窍穴。  

顿时感觉两肾一热一凉,仿若阴阳循环,有用不完的动力。  

肾为先天之本,左肾为阳中阴,右肾为阴中阳,命门居中,为造化之主。  

这一窍洞开,也毫无难度,却为他提供了接地气之门户。  

此后“气海窍”刚刚叩门,就立即被开启。  

气海是储存人体“精气”的窍位,背面相对的是“尾闾窍”。  

两窍连线中心“命根”,位居重心,百脉之枢纽,生命之根源所以为“命根”。  

“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于此,无火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未亡,皆赖此也。”  

“噗”  

随着一声轻响,方圆放了个响屁。第四个窍,“会阴窍”亦随之悄然洞开。  

这是个有味道的窍穴。  

第三宫,接人气。  

“绛宫”膻中穴和背后的“夹脊窍”。  

平常背后两肩膀连接的夹脊窍是闭死的,练功时要打开,打开和中丹田接“人气”。  

“膻中穴”又称绛宫,主理是人体胸腺、激素的所在地。  

这种“气”其实是经络之气,走五脏、血液、经络,走组织液。存储在中丹田里。  

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  

当此二窍洞开,便代表三宫彻底贯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