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不服不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昨天在皇城门口跪着的那些年轻人,全部都送入的你虎贲军中,由你去管教。”  

“三日后,契仑国使臣拓跋流云入京,你带着你的人出城十里迎接。”  

听到这里,泰和殿中一片错愕。  

昨天跪在皇城门口的,几乎都是豪门子弟,非富即贵,其中就包括不少朝堂大佬们的儿孙子侄。  

就算只是商贾出身的子弟,可攀亲带故之下,背后多少还是能跟这些朝臣扯上关系。  

这么多豪门子弟,全部都充入新设立的虎贲军中,这可是轰动天京城的大事啊。  

姚希圣连忙走了出来,直接扑倒在地,“陛下圣明,老臣替孙儿多谢陛下隆恩,老臣家的几个子侄,明日就送到虎贲军中,让游击将军代为管教。”  

很快,其他朝臣也有不少人渐渐缓过神来了。  

管教家中的儿孙子侄,不论放在谁家里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更关键的是,这年头想要谋取一个官身,不考科举,朝中有人也不是易事。  

从军入伍倒是一个途径,可家里的儿孙子侄一向养尊处优,就算做长辈的苦口相劝,也未必愿意去军中吃这个苦头。  

但现在,皇帝下了旨意,不从军入伍就是抗旨,那不去也得去了。  

先不管这虎贲军到底是什么路数,只要家中的儿孙子侄们先有了一个军职在身,日后稍稍运转一番,谋个都尉、校尉,或者往其他岗位调动,那可就就容易多了。  

皇帝陛下这么做,相当于直接给了诸位朝臣的儿孙子侄们一人一个军职,一些人丁兴旺的家族,一下子就多了三五个甚至更多的军职身份,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难怪姚希圣突然间这么感恩戴德。  

不得不说人老成精,姚希圣是最先缓过神来的,所以第一个站出来拜谢皇帝。  

别说,皇帝这一手,还是很得人心得。  

唯一让一些朝臣觉得不太妥当的,是这虎贲军的统帅居然是林琅。  

这个家伙以前也是纨绔子弟,也不知道从哪里学了点医术,突然就得了皇太后和皇帝的青睐,开始青云直上了。  

可林琅这家伙别的先不提,起码领军治军一点经验都没有。  

所以,很快就有朝臣提出异议了。  

“陛下,游击将军林琅乃是文官出身,这虎贲军统帅的人选,是否再斟酌一下?”  

“是啊,陛下,游击将军林琅,在天京府尹任上做的还行,可这领军治军方面,怕是经验全无,还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林琅抬头看着周围黑压压跪着的文臣武将,一脸苦笑不得。  

不是他不行,是他根本就不乐意当这个什么虎贲军的统帅好不好。  

况且,皇帝还要让他们纨绔子弟加入虎贲军,那些家伙哪里是当兵的料?  

林琅连忙附和道:“对啊,陛下,微臣对领军治军一窍不通,让我教授医术还差不多,带兵打仗我弄不来,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天行皇帝笑道:“无妨,朕依旧将金吾卫旅帅韩闯和他的一千人马调拨给你,一并充入虎贲军中,有韩闯辅佐你练兵,朕相信你能胜任虎贲军统帅,给朕练出一支虎狼之师来。”  

“陛下,你再考虑考虑吧?”林琅苦笑一声。  

“是啊,请陛下三思。”群臣也是连忙附和。  

“朕意已决,虎贲军的安排不必在议论了。”天行皇帝冷哼道:“传朕旨意,除了昨日跪在皇城门外的那三百余人,凡七品以上京官,每家至少送一名子弟入虎贲军,违者撤职查办。”  

“臣遵旨”  

朝堂之上先是一片死寂,所有文臣武将都匍匐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众人心思各异,见皇帝下了决心,只好作罢。  

起身之后,林琅轻叹一声,跟着人群走回原位。  

这叫什么?皇帝金口玉言,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总之一句话,不服不行。  

这时,徐朗突然躬身道:“陛下,益州大水退了一些时日,山河关外劳作的青壮已经返乡,明日天京府各处的灾民也将启程返乡,益州太守上书,请朝廷下拨钱粮用于灾后重建,请陛下定夺。”  

“吏部、户部主官,早朝后留下再议。”  

“陛下,前任天京府尹林琅辞官,府尹之位空缺了几天,还请陛下另选贤能。”  

“封,天京府少尹王曦晨为新任府尹,即刻上任。”  

后面的一些事情,林琅也懒得理会了,至于王曦晨升任天京府尹,也在林琅的意料之中。  

直到早朝快要结束的时候,林琅这才拎着那个硕大的木箱子走了出来。  

林琅躬身道:“陛下,灾民返乡,臣决定捐一百八一百五十万两银票,用于灾民重建。”  

“嗯?”听到这里,不少人都眉头一挑,一脸惊诧。  

一百五十万两银票?  

这不是林琅昨天在皇城门外敲诈所得嘛?  

这个家伙,把那些敲诈来的钱捐出来,为的就是堵众人的嘴吧?  

不过林琅这个家伙上一次这么干,将拍卖字帖和募捐而来的银钱都上缴朝廷,倒是收获了无数赞誉。  

这一次林琅的手笔更大,只不过这些钱的来历,让泰和殿上的朝臣们对林琅夸赞不起来。  

不过,日后整个天京城,没人敢再对他说三道四,就连心里记恨都不敢表露出来。  

往大了说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往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