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告御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欺负到家门口?  

听到这里,那些趴在地上不敢动弹的豪门子弟们脸都黑了。  

这话若是其他人说出口,他们肯定会嗤之以鼻。  

但这话是皇帝陛下说的,谁敢反驳?  

林琅不慌不忙的行礼,然后苦着脸道:“陛下,这些官宦子弟欺人太甚,微臣挡都挡不住,现在连家都被烧了,还请陛下微臣主持公道。”  

趴在地上的那些公子哥们,都快哭了。  

不是说好的不秋后算账的吗?  

这才多久,你忠勇伯就开始告御状了?  

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  

人与人之间,还能不能互相信任?  

再说了,什么叫抵挡不住?明明是你怂恿我们进入拆房子的。  

天行皇帝看着周围跪的满满当当的身影,冷哼道:“你们这些家伙简直是无法无天,光天化日之下,居然连忠勇伯府都敢毁了。”  

“陛下明鉴,是忠勇伯让我们随便砸的,还说我们不敢进去砸,就是怂包。”  

“对对对,就是忠勇伯让我们进去的。”  

“没错,是忠勇伯造谣生事在先”  

一些胆大一些的官宦子弟连忙抬起头来叫屈。  

话不能被忠勇伯一个人说了,他们要让皇帝知道事情的真相。  

“都给朕闭嘴。”  

天行皇帝最近本来就不开心,现在脸色更是阴沉如水,他厉声喝道:  

“忠勇伯让你们砸你们就敢砸?那朕让你们把朕的皇宫拆了,你们是不是也敢拆?”  

拆皇宫?  

这谁敢啊。  

从皇帝的话当中听出了滔天的怒意,周围那些豪门子弟一个个都静若寒蝉。  

虽然都有些来头,可皇帝要杀他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林琅,你说,你想怎么处置这些混蛋?”天行皇帝转头看着林琅。  

林琅连忙回道:“陛下,微臣这座宅子倒是不值什么钱,至于一些家什,也不值几个钱,但微臣家中的金银细软、古玩字画、银票,加起来一百多万两是有的,这些损失他们必须承担。”  

“什么?”  

“怎么可能?”  

林琅的话音刚落,场上一片哗然。  

那些个公子哥们一个个好似吞了十几只苍蝇的表情。  

一百多万两?  

我的个天呐。  

这分明是信口雌黄啊。  

刚刚他们进去打砸抢烧的时候不,进去打砸烧的时候,哪里有看到什么贵重细软,古玩字画?  

那架子上空空如也,哪来得什么古玩?墙上装裱的字画都取走了,哪来的什么字画?  

别说是银票了,就算是铜板都没有看到半个。  

可现在,林琅居然说他家中的金银细软、古玩字画、银票什么的加起来价值一百多万两,而且这些损失他们必须承担。  

这不是信口开河是什么?  

这简直就是讹诈。  

别说是那些个公子哥了,就连天行皇帝听到林琅的话,都忍不住眉头微皱。  

“林琅,你别狮子大开口了,你的家底朕虽然不清楚,可你哪来这么丰厚的家底?”  

天行皇帝肯帮林琅主持公道,那也是看林琅连府邸都被烧了,有那么点可怜兮兮。  

但天行皇帝不傻,哪里还听不出来其中的猫腻。  

想来这一百多万两的家底当中,肯定有不少的水分。  

“还是陛下圣明”  

“陛下明察秋毫,英明神武”  

“陛下明鉴,这忠勇伯信口雌黄,想要趁机敲诈”  

顿时,周围那些公子哥们,开始一个劲的对天行皇帝拍马屁。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林琅想趁机讹诈他们,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  

周围不少挑衅的目光投射而来,林琅却不慌不忙道:“陛下明鉴,微臣的家底确实没有一百多万两,可是微臣在家中留了几十副字帖,微臣随便写一副字帖,不说四五万两,两三万两银子肯定是可以值。”  

“你”  

听到这里,周围的那些公子哥们脸色有是一阵铁青。  

他们哪里你不知道,当初林琅在会仙楼中公开拍卖的十副字帖,每一幅都以天价成交,最低一副字帖都接近四万两银子。  

什么金玉满堂、大展宏图、日进斗金、财运亨通、和气生财、年年有余、财源滚滚、招财进宝、富贵双全、吉星高照。  

这些字帖,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或多或少都见过几幅。  

那些字写的确实好,但要说价值三四万两银子,肯定是不值当的。  

那么多人出天价竞拍林琅的字帖,大部分也都是冲着赈灾去的。  

以林琅现在在大君朝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地位,市场价差不多是七八千两银子一副字帖。  

林琅说自己的字帖两三万两银子肯定是可以值,完全是在给自己戴高帽子。  

可在场的这些公子哥知道这些细节,皇帝却懒得计较这么多。  

林琅在会仙楼当中拿出十副字帖来拍卖,将拍卖所得的几十万两银子都用来赈灾,这件事皇帝当然是很清楚的。  

所有听到林琅的解释之后,天行皇帝点了点头,看着周围沉声道:“你们平日里在天京城欺男霸女,朕早有所耳闻,以前朕懒得去计较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可今天既然遇到了,朕就带你们的父母好好管教管教,让你们长长记性。”  

听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脸色大变。  

皇帝真的要替林琅主持公道?  

可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皇帝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