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封忠勇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及至天色渐明,天京城中的混乱渐渐平息。  

虽然朝廷封锁了消息,可是一些有门路的家伙还是风闻了一些事情。  

秦王、魏国公、首辅凌居正密谋造反,举族都被皇帝抓进了大牢。  

百姓们未必能够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可是在朝廷众臣当中,消息还是流传了开来。  

但凡跟凌居正、魏国公有关联的官员,大多都受了牵连。  

今日早朝,朝堂之上比往日少了一小半官员。  

剩下的那些,也是战战兢兢的,生怕下一刻,就被御前侍卫给拖走了。  

幸好早朝开始不久之后,一些个平日里恩准了可以不用早朝的退休老臣、闲职侯爵都被被皇帝招入宫中,这才让朝堂之上看起来满当一些。  

天行皇帝也不想弄的人心惶惶,早朝之上,倒是对剩下的朝臣好生宽慰,言语之间很是柔和,倒是让众臣心安不少。  

天行皇帝也不傻,魏国公和凌居正两人身为文臣武将之首,众臣大多都跟他们两人有些关系,平日里多少会巴结一番,只不过亲疏有别而已。  

文臣武将出身,但凡有点品阶地,逢年过年都会往魏国公和凌居正府上递一张拜帖,送些薄礼。  

就拿凌居正来说,平日里以首辅门生自居的家伙,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而最重派系的军方,魏国公的影响力更是根深蒂固。  

所以,除了在朝堂之上好言宽慰一番之外,今日早朝,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封赏。  

一些平日里跟魏国公和凌居正来往较少的文臣武将,大部分都获得提升,没有获得提升的,起码也收到了皇帝的赏赐。  

这让众人终于心里踏实一些,不然这几天还真没有什么心思回去当值。  

那些升官的大臣自然像打了个鸡血一般热血沸腾,恨不得抛开胸膛来让皇帝看看自己的红心。  

那些收到皇帝赏赐的大臣也是一脸正色,恨不得抱着皇帝的大腿来表忠心。  

至于一些空缺的岗位,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由一些退休的老臣或者闲职侯爵暂代职务。  

有天行皇帝稳定局势,一番运作之后,朝堂之上总算是稳定了一些。  

众臣心中都很清楚,有天行皇帝在,这大君王朝的天塌不下来。  

昨天晚上发生这么多事,今天早朝大家都没有心思去追究昨晚林琅在天京城中闹腾出来的动静。  

皇帝的亲信,诸如金吾卫大统领李默等人自然都有封赏。  

李默终于受封骁骑将军,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吾卫大将。  

御林军的一些统领和副统领也都加官进爵。  

今日早朝,有一件事情让众臣十分诧异,兵部侍郎许拥关胜任兵部尚书,坐上了魏国公之前的位置。  

这个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原来许拥关明面上是魏国公的心腹爱将,实际上却是天行皇帝安插在兵部的亲信。  

若非如此,魏国公谋反入了大牢,一向唯魏国公马首是瞻的许拥关绝对没有好结果。  

还有,今日早朝,朝堂之上唯一一个封赏最重的家伙居然没有出现。  

天京府尹林琅,封忠勇伯,兼任金吾卫副统领,另封金吾卫果敢都尉。  

这样的封赏,让朝堂众臣心惊不已。  

林琅如此年轻,就直接封伯爵,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要知道,升官是一回事,封爵位又是另外一回事。  

升官容易封爵难,这是朝中的共识。  

这大君王朝的爵制分九等:一等为王、二等为郡王、三等为国公、四等为郡公、五等为公、六等为侯、七等为伯、八等为子、九等为男。  

只有皇室宗亲或者是军功显赫的大将,又或是在朝堂之上操劳一辈子的老臣在退休前才有机会封爵。  

活人很难有机会封爵位的,死后追授的,又基本上都是虚衔,跟溢号一样,只是个荣誉称号而已。  

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恩赐田的,像林琅的忠勇伯,就有1000亩良田。  

林琅这才入朝为官多久?  

可这家伙起点太高了。一出仕就是天京府少尹,然后就是天京府尹兼金吾卫副统领。  

现在不单单有了正儿八经的军衔果敢都尉,甚至还封了伯爵。  

看样子这个家伙昨天晚上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获罪,甚至在剿灭乱党当中居功至伟。  

可这么大的事情,这个家伙居然连早朝都没来参加。  

林琅确实告了假,没有参加早朝。  

他昨天晚上折腾了一夜,告假不早朝,想来皇帝也不会怪罪他。  

也不知道为什么,林琅现在有点不想看到天行皇帝。  

将慕容浅浅安顿好之后,林琅从就后门溜了出去,独自一人回了自己家。  

守在家门口的御林军早就撤走了。  

林琅回家之后就发现,吴六斤和容嬷嬷等人已经提前回了家,看到林琅露面,众人也就放心不少。  

没过多久,皇帝的封赏就下来了,林琅变成了忠勇伯,门口的林府牌匾也变成了忠勇伯府。  

林琅虽然没有参加早朝,可是封赏下来之后,林琅还是决定入宫一趟。  

他没有先去求见皇帝,而是去了一趟清宁宫。  

御花园中,将所有事情都交代了一遍,然后又说了自己的想法,林琅看着面前端坐着的皇太后,苦笑道:“太后娘娘,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皇帝把你当小卒子去送死,你就心存芥蒂了?”  

“也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