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献身于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清宁宫密室。  

欢喜眯着眼睛躺在皇太后的怀中。  

在密室的阴影当中跪着一道身影,欢喜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却不敢出声叫唤。  

“陛下有意调卑职统领金吾卫,卑职不知如何回绝。”  

“不用回绝,接任便是。”皇太后轻轻摆了摆手。  

“可......”跪在地上的那道身影惊诧道:“可卑职是青纱帐的人......”  

“这件事哀家已经默许了。”  

皇太后轻声笑道:“如今形势趋紧,陛下正是用人之际,你统领金吾卫,可一展拳脚,为陛下分忧,为我大君朝建功立业。”  

“太后娘娘,青纱帐谍子终生不许为官,您这是要将卑职赶出青纱帐吗?”跪倒在地的那人缓缓往前跪走了两步,露出了惨白的面容,此人竟然是御前侍卫统领李默。  

“傻孩子。”皇太后柔声道:“先帝起于微末,落难夏州之时,是你们李家举全族之力誓死追随先帝,这么多年你们李家三代为我姬家死了多少儿郎?皇家欠夏州李家的,又何止一个金吾卫骁骑将军?”  

“皇太后言重了。”李默顿时热泪盈眶道:“若不是先帝爷冒死传信,我们李家早就被抄家灭族了,李默和翰林两人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皇家不欠我们李家的,为大君朝效死,这是我们李家的祖训。”  

“好了好了,你也别多想。”皇太后一脸柔和道:“你那族弟翰林就留在青纱帐,日后接替你的位置便是,至于你,是留在青纱帐,还是去金吾卫替陛下守着这天京城,孰轻孰重你自己掂量吧。”  

李默沉吟片刻,最后终于点了点头,轻声问道:“太后娘娘,您和陛下将我调出青纱帐,大娘同不同意?”  

“她是青纱帐的头儿,哀家是她的头。”  

皇太后笑道:“哀家同意了,她能不同意吗?”  

李默苦笑道:“行吧,既然太后娘娘和大娘都同意了,卑职就去金吾卫吧。”  

等到皇太后起身离开之后,跪在地上的李默突然轻叹一声。  

“以后可以经常去驸马爷家蹭饭了。”  

......  

秦王病重,秦王妃被内务府收押,林琅只好带着桂嬷嬷和夏竹、吴六斤、厨子老牛等人住在秦王府,帮秦王治病,随便料理秦王府的大小事务。  

秦王府原有的下人,都被桂嬷嬷发卖了,然后重新买了一批奴仆杂役。  

天行皇帝听说了秦王府发生的事情之后,自然是震怒异常,秦王妃陆灵犀被送入内务府,海州路家自然也难幸免。  

秦王府的那些下人,只要是跟秦王府从海州来的,都下了大狱,剩下的奴仆下人都发卖了。  

天行皇帝微服出巡前来秦王府探视,还从宫中带了一位老嬷嬷和两个宫女来。  

等到桂嬷嬷将王府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整个秦王府就可以交给那个老嬷嬷来接手。  

秦王府没了女主人,还是要有一个当家理事的老手。  

这几天,在秦王府当家的,那就是林琅了。  

天行皇帝走了之后,林琅就去看望秦王了。  

秦王的情况好转了一些,当天的吊瓶都打完了,有林琅的叮嘱,厨子老牛做的膳食也比较清淡。  

有宫中的老嬷嬷带着两个宫女在秦王身边照料,夏竹就轻松多了。  

此时早就天黑,按照时间,夏竹给林琅烧好了热水,等着他来沐浴。  

浴房中,只有夏竹一人站在雾气腾腾的木桶边。  

她的手心,抓着一封密函。  

夏竹将那封密函看完之后,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来。  

密函只有四个字:委身于他。  

可是很快,夏竹的脸上就满是担忧的神色。  

她本是潜入永乐公主府的谍子,原本是用来监视永乐公主的。  

阴差阳错之下,夏竹变成了永乐驸马的贴身丫鬟。  

近一年来,上面一直没有指令传来,她只能在玲珑阁当中暗中潜伏着。  

原本夏竹以为,上面早晚会想办法将她召回,赋予其他重任,却没想到近一年来都没有收到任何指令。  

最近一段时间,永乐驸马突然间性情大变,短期内就在天京城声名鹊起。  

原本盼望着能调回去,可是在林琅身边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夏竹突然觉得,就这样留在永乐驸马身边,好像也不错......  

可是突然间收到的密函,让夏竹有些手足无措。  

委身于他。  

夏竹是愿意的,甚至有些满心欢喜。  

但夏竹担忧的是,上面让她这样做,证明永乐驸马林琅开始进入主人的视野了。  

一想到这里,夏竹脸色雪白,她暗暗着急着:“主人会不会对驸马爷不利?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夏竹沉吟片刻,还是将那封密函放在烛火上烧成灰烬,很久就一脸的苦涩。  

一个谍子,命都不是自己的,没有资格过平静的日子,更不能爱上任何人。  

可是,夏竹还是动心了。  

但一想到主人的手段,夏竹就不寒而栗。  

她不怕死,却怕驸马爷反受牵连。  

夏竹双手合十,喃喃自语道:“驸马爷福缘深厚,吉人天相......”  

“爷,水都备好了,快去吧,夏竹姐姐正在浴房候着咧。”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吴六斤嬉笑的声音。  

“一边去,毛都没长齐还敢调戏老爷我?被你夏竹姐姐听到了,打的你屁股开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