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风波过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整个天京城都很喧闹,相比之下,身处漩涡中心的永乐公主府,却平静的可怕。  

永乐公主居住的凤栖阁中,皇亲国戚们离开之后,原本的喧闹就渐渐地平息下来。  

永乐公主在疗伤,下人们也是忙的团团转,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理会外面的风波。  

永乐公主伤的不重,可精气神却异常低落。  

而琅琊阁当中,毫无胜利后的喜悦,气氛却很是凝重。  

吴六斤和那些小厮丫鬟们,一个个都苦着一张脸,却不敢让永乐驸马看到。  

从比试场上回来的林琅,就坐在大厅外的台阶上。  

身上的护甲还在,比试留下的痕迹也还在,皇太后赏赐的那把玉如意,就放在林琅的脚边。  

站在院中的,是李默、李翰林和桂嬷嬷三人。  

此时,三人的脸上都满是愁云。  

林琅的脸色有些苍白。  

神仙汤的药效渐渐散去,全身上下都酸痛无比,嘴角的血迹虽然抹去,可林琅的嘴里,还是一片猩红。  

“李统领,你先回宫吧。”林琅轻声道:“顺便帮我个忙,将这金如意,送回清宁宫。”  

“驸马爷,金如意是皇太后赏赐的,让我送回清宁宫,我是不敢的。”李默苦笑道。  

林琅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其实林琅知道,李默是想说,这把金如意,是他现在唯一的保命符。  

“你先回宫吧,陛下可能很快就有旨意下来了。”林琅笑了笑,冲着李默拱了拱手:“多谢李统领以诚相待,我林琅感激不尽。”  

“我现在就回宫,陛下那边我多少能说上几句话,驸马爷,我相信你一定会平安无事的,告辞。”  

说着,李默朝着林琅躬了躬身,便大步离去。  

默默地看着李默的身影远去,林琅神色平静。  

片刻之后,林琅收回目光,轻声说道:“翰林,把六斤他们都叫过来吧。”  

“是。”  

很快,四个小厮,四个丫鬟,还有一个厨子,再加上李翰林和桂嬷嬷,琅琊阁的所有人都到齐了。  

“遇见就是缘分,相处的日子虽短,可我林琅也把大家当自己人了。”  

林琅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来:“翰林,桂嬷嬷,这是刚刚赵王派人送来的一万两,提前支付的赌金,还有我押注的六千两,所得的银子都去兑现出来,你们拿去给大家分一分,自个找出路去吧。”  

“驸马爷,我们不走的......驸马爷,我们不走......”  

吴六斤等人慌忙跪倒在地,眼圈瞬间红了。  

李翰林急忙说道:“驸马爷,事情还没有到这一步吧?”  

“是啊,驸马爷,现在宫中的旨意还没下来,咱们.....”  

不等桂嬷嬷说完,林琅摆了摆手,苦笑道:“等宫中旨意下来,就晚了,一人做事一人当,你们留在这里帮不上忙,说不定还白白送了性命。”  

况且,林琅被带走之后,谁知道姬如烟会怎么对待吴六斤他们?  

“驸马爷,小人不走......”吴六斤哭嚎道。  

“驸马爷我们也不走,我们已经卖身琅琊阁了......”  

永乐驸马不想连累他们,还拿银票出来分给大家,周围那些丫鬟和小厮一个个都泪流满面。  

“桂嬷嬷会把卖身契都给你们,以后你是自由身,拿着银子离开天京城,也能安生。”  

林琅挥了挥手:“走吧,都走吧,我在这里等着就好了。”  

“驸马爷。”李翰林急忙道:“我现在就入宫,求陛下......”  

“滚啊,留在这里等死吗?”  

还不等李翰林说完,林琅突然蹭的一下站起身来,手里抓着一根琅琊棍,怒气冲冲的叫道:“都给我滚,滚的远远的......”  

说着,林琅手中的琅琊棍直接打向李翰林和吴六斤等人。  

吴六斤等人跪在地上,死也不起身。  

“滚,都给我滚,再不滚,信不信我拿刀砍死你们?”林琅的脸色有些狰狞,朝着众人咆哮道。  

李翰林和桂嬷嬷两人眼圈都红了,见驸马爷动了真怒,知道再怎么劝也无用。  

“给驸马爷磕头。”李翰林梗咽道。  

所有人都跪了下来,恭恭敬敬朝着林琅跪拜。  

“走......”  

李翰林低喝一声,所有人都抹着眼泪离开。  

等众人离开之后,林琅独自坐回了台阶,看着空荡荡的琅琊阁,嘴角露出一丝自嘲的笑意。  

天行皇帝如何处置他,他不知道。  

男人,有些事情必须要做。  

做了,就要担当起来。  

等着吧。  

是死是活,也就这么回事......  

......  

清宁宫。  

后殿,地下密室。  

一盏烛光,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皇太后端坐在上首,脸上有些倦色。  

在密室的阴影当中,跪着一个人,看不清容貌。  

听完那人的讲述,皇太后轻声一叹。  

“这孩子......执拗。”  

“太后娘娘,陛下那边......”  

“无妨,算算时间,该来了。”皇太后摆了摆手,缓缓起身离开。  

天行皇帝脸色铁青,皇太后坐在上首闭目养神。  

见皇太后没有说话的意思,天行皇帝轻叹一声:“母后,事情闹的太大了。”  

皇太后没有睁眼,一脸倦色道:“当年,镇远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