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被人下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是中毒,那药若是常人吃了无恙,但对皇祖母的病症却影响很大。”  

林琅想了想,又给皇太后端了一杯水递了过去。  

暂且让皇太后多喝些水,好稀释一下肠胃里的药性了。  

“哀家还有救吗?”  

皇太后看着躺在一旁养伤的欢喜,轻声叹道。  

“皇祖母先别担心,幸好我发现的早,我正在想办法,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林琅虽然这样说,其实早就已经心急如焚了。  

除非是毒药,其他药物未必能够影响到皇太后的病情。  

关键是,刚刚林琅已经确认过了,加在皇太后药汤里面的是一种叫石硫磺的药。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外科临床有时会用到石硫磺。  

这种东西的颜色是鲜黄色的,非常的光鲜,像刚出生小鸡的毛一样。  

石硫磺通常产于火山口周围,所以药性非常的热。  

但是药用的硫磺必须是炮制过的硫磺,而不是生硫磺,那是剧毒物。  

硫磺有补肾壮阳、补火助阳通便的作用,可治疗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等症,一般内服剂量为1~3克,再大计量就可中毒了。  

硫磺大热,发散的力量很强很强。  

同时石硫磺性味酸,酸收力量也很强,可以使全身毛孔不断开合开合,有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动的作用。  

直白一点说,吃了石硫磺之后,血流的快,心跳也快。  

石硫磺跟号称“回阳救逆第一品”的中药生附子一样,对人体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  

石硫磺和生附子都有大补阳的功效,可是连生附子都没有石硫磺的药性热。  

林琅之所以这么快就分别出来皇太后的药里被加了石硫磺,是因为在前几天,林琅喝下的神仙汤当中,石硫磺是主要的一剂药。  

当然,这是食用少量的硫磺,若是到了一定的剂量,硫磺进入肠内易形成硫化氢。  

而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会造成人体出现中毒症状。  

所有皇太后吃的药,曹公公都要试药的。  

为了不被提前发现,那碗汤药里的石硫磺剂量应该不大。  

石硫磺本就是一种药材,曹公公年老体虚,喝了一点最多就是觉得全身暖洋洋的,没有什么异常。  

但皇太后是心脏病人,刚刚那晚药当中加了石硫磺,一喝就要出大问题啊。  

普通人误食了少量的石硫磺,最多就是腹泻或者是出一身汗而已。  

可皇太后的心脏病如何受得了?  

一旦血压上来,心脏的负荷太大,皇太后就麻烦了。  

幸好准备出宫的林琅临时折返了。  

若是就这样出宫了,接下来,就算是林琅收到消息从永乐公主府再次入宫,怕是也来不及了。  

下手的人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见他准备出宫了,才对皇太后下手。  

若是皇太后死了,林琅虽未必受牵连,可是林琅改变悲惨遭遇的努力,就白费了。  

什么一波三折,林琅为了救下皇太后,何止三折了?  

“真是曰了狗了,我只想抱个大腿而已,怎么就这么难?”  

先是有人害欢喜,现在连太后的药都有人动手脚,这皇宫中的水到底有多深?  

不过林琅更关心的是,怎么帮皇太后渡过这一关。  

一般情况下,一到两个小时,中药才会被完全吸收,发挥作用为了避免石硫磺的药性正常发挥,最好的办法就是催吐或者是洗胃。  

实在不行,催吐一下,将刚刚喝进去的中药吐出来也好。  

林琅将一个小勺子递给了皇太后,告诉皇太后怎么样最有效的催吐。  

其实,要尽快清除毒物,清水洗胃并同时施行导泻,帮助患者排除毒物的吸收,这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口服中毒者,要立即洗胃,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5%石灰水口服催吐洗胃排毒。  

现在林琅只能希望急救箱里已经把必备的用品都准备好了。  

趁着曹公公正在照顾皇太后的工夫,林琅悄无声息的从衣袖当中将急救箱给拿了出来。  

放在脚下变大之后,打开急救箱一看,林琅又傻眼了。  

急救箱里空无一物。  

难道是因为皇太后还没有病发的缘故,否则的话,急救箱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了。  

又或者皇太后第一次被救,林琅已经使用过急救箱了,因此现在急救箱就对皇太后的病情没有反应了?  

几种可能性都存在,只是林琅暂时无法确定。  

“母后。”  

此时,收到消息的天行皇帝带着果亲王匆匆赶来。  

“林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天行皇帝此时脸色铁青。  

林琅一边拍着皇太后的后背,一边沉声道:“石硫磺,皇祖母喝的要里面被人加了石硫磺。”  

“石榴?石榴黄?”天行皇帝和果亲王都同时一愣。  

“就是硫磺的一种,也是神仙汤当中的一味主药,对皇祖母的病情十分不利。”林琅连忙道。  

“来人,把太医院封了,相关人等统统抓起来,朕要亲查此事。”  

一听到神仙汤这三个字,天行皇帝的脸色阴沉的可怕,直接将御前侍卫统领给叫了进来。  

皇太后喝的药,都是太医院在负责,专人负责送到清宁宫之后,曹公公会亲自试药,之后才会送到皇太后面前。  

现在连皇太后喝的药都被人动了手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