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玉津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相对于赵权,纪山显然对连沧府更加熟悉一些。  

因为赵权大多数时候的活动范围,都是围绕自己的地盘。  

现如今惊世会的势力,还并没有扩展出傲来府,所以他并没有闲暇时间去其他府地闯。  

更多时间都用在修炼武功,和增强势力上面。  

而纪山则不一样,他自从出了师门后,便在江湖上行走。  

一边游历江湖,一边磨练刀法。  

所以对于各府地的况,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此时,纪山赶到灵云子前,对他道:“灵云子道长,咱们走的这个方向,恐怕并不是向武当山而去吧?”  

赵权听到此话,也感到微微有些疑惑。  

相对于认路的纪山,他就只能靠灵云子和幽云子的引路才行,周围的环境对他来说根本就是陌生的。  

灵云子勒停了马匹,此时头正盛,他便牵着马匹来到一颗大树底下,打算乘一会儿凉。  

其余三人也跟着一起走了过来,幽云子解开马匹上挂着的水囊,率先递给了灵云子。  

灵云子接过,对纪山道:“纪施主稍安勿躁,先喝口水吧。”  

纪山却拒绝了灵云子的水袋,而是取出挂在自己马匹上的酒袋。  

那是先前在经过一座城池时,听闻城内有一家酒馆,酿造的美酒远近闻名。  

所以纪山和赵权双双被吸引了去。  

本来乃是决定当天就出城的,却硬生生被他们两个醉鬼给推延了一晚。  

直到第二天四人才离开那座城池,再次上路。  

不过临行之前,赵权与纪山还特意买了几袋酒水随携带。  

赵权坐在大树下,也与纪山那般,摸出酒袋喝了两口,醇馥幽郁,令人精神一振。  

灵云子知道两人都在等自己的答案,于是道:“咱们这次的目标,并非武当山,而是玉津镇。”  

纪山疑惑道:“玉津镇?没听说过啊,为什么去那里。”  

幽云子道:“因为师父他们都在玉津镇,咱们现在已经算晚了,去玉津镇是为了找大家集合。”  

灵云子点头道:“不错,在玉津镇西三十里,有一条惟子河,河边有一座小村庄,段鸿煊此刻便在那村庄之。”  

纪山道:“既然确定了他的位置,为什么没有将他重新送回镇魔塔?”  

赵权道:“或者趁他现在还是段鸿煊,将他杀掉以绝后患。”  

灵云子苦笑一声:“哪有那么容易,先前的时候我师父曾想出手将他带入镇魔塔,结果差点让誓殺天冲破封印。”  

“从那之后,他们便不敢再轻举妄动了,幸好段鸿煊很老实,虽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他最近一直生活在那座村庄之。”  

“所以师父他们便决定一边多做些准备,一边尽量稳住段鸿煊,然后见机行事。”  

“反正就是一个宗旨,争取不能让誓殺天冲破封印。”  

赵权两人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属于誓殺天的时代,实在已经过去了太久。  

江湖上更新换代很快,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的誓殺天了。  

尤其是类似赵权和纪山这种新崛起的年轻一代。  

赵权虽听闻过那段属于誓殺天的黑暗岁月,心知道他的厉害。  

但也还是会产生一种想要见识下的冲动。  

众人歇息了片刻之后,赵权便起道:“出发吧,迟则生变,还是快些为妙。”  

灵云子与幽云子也很赞同。  

四人收拾好行装,驾马而行,再度出发。  

在快要临近玉津镇的时候,四人还碰到了另外两个要返回玉津镇的人。  

正是灵云子的师弟赤云子,还有他邀请的高手。  

内武当的主要职责便是看守镇魔塔。  

所以人并不多,只有一位乾元真人,率领着他的七个弟子。  

其青云子为大师兄,往后排便是玄云子、灵云子、赤云子、幽云子、白云子、碧云子。  

酿成这次危机的,正是为大师兄的青云子。  

因为一次过失,导致镇魔塔出现漏洞,使得被关押在其的段鸿煊跑了出来。  

赤云子所邀请的高手,乃是来自川府,地处较远,所以来的晚了一些。  

没想到在玉津镇前,正巧碰上了灵云子与幽云子。  

三名师兄弟寒暄的时候,赵权与纪山的目光则全部投向了那被赤云子邀请的高手上。  

只见他穿着一显得有些破旧的布衣,看起来似乎是很多衣物缝缝补补,组合成的一般。  

脖子上带着不知名野兽骨头和牙齿串成的项链,手腕上则有一副皮质的护腕,上面镶嵌着铆钉。  

下一件灰褐色的裤子,还有一件显得有些破旧的长筒皮靴。  

头发十分散乱,垂在肩膀上,一张面容显得有些严肃。  

虽然真实年龄应该也就是三十岁上下,但因为脸上有许多褶子,反而显得好像四十多岁一般。  

如果不是赤云子介绍,赵权都要以为这家伙是丐帮出了。  

但实际上,他却是唐家堡的人。  

那个以暗器和毒药而闻名江湖的唐家堡。  

本来赤云子是要请唐家堡内的神庭境高手,前来压阵的。  

但唐家堡素来神秘莫测,寻常江湖人都不甚清楚唐家深浅。  

而唐家也似乎并不愿意过多参与这件事,虽明白事严重,但还是只派出了一个先天后期的高手,随赤云子回来。  

此人便是受唐家堡主之命,跟随赤云子一同返回的唐家高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