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缘分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一一九章:缘分呐!  

声名不显的小镇上,忽然爆发了惊世一剑。  

孟真以往的威名,此时皆成了天外飞仙的踏脚石。  

消息从小镇上,向着四面八方扩散出去。  

这件事流传的越广,吸引的目光就越多。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渐渐的,孟真之死背后的事情,也被人所知悉。  

人们不止知道,岐地来了一位高明的剑客。  

更知道,他们一行乃是四人。  

岐山派掌门之女百里幻竹,便在这队伍之中。  

而她,正是这队伍之中的另一人,从五山十八洞的人手中,硬抢出来了。  

所以孟真才会去找他们。  

五山十八洞这次,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止惹怒了岐山派,还没得到百里幻竹。  

追根溯源,还是黑水教的拍卖行上,出现了个陌生人导致的。  

他们又岂能平白将所有事情都抗在自己身上?  

于是一转头,便将黑水教给出卖了。  

随后关于黑水教公然拍卖百里幻竹,五山十八洞争相竞买的事情。  

一时间,传遍了岐地。  

甚至将叶孤城那一剑的风情也压了下去。  

此事可谓是今年的第一大瓜,岐地上别说是江湖中人,就连消息灵通点的百姓,都吃的津津有味。  

不管岐地的江湖如何风起云涌,此时的赵权等人,已驾驭着马车,来到了临江山脉。  

临江山脉其实并不临江。  

只因翻过了这座山脉,便不再是傲来府境地。  

而进入了与傲来府相邻的,上江府内。  

所以才取名为临江山脉。  

这一路走来,赵权并未沿着大道行进。  

因为叶孤城那一剑,虽震慑住了不少人,可却也引来了不少人。  

有些并非五山十八洞的练剑之人,在听闻了那一剑之后,便追赶上来。  

有的是要挑战叶孤城,有的是要找叶孤城拜师。  

一座江湖,鱼龙混杂。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其实很多。  

所以赵权选择走小道,按照当初黎飞沉带着黎笙所走的路线,前往陷空谷。  

黎飞沉为了躲避焚天圣殿的追杀,走的路非常偏僻,甚至有时候还会故意绕弯子。  

赵权并未完全依照这条路线,只是尽量走小路,但一直处在前进的路上。  

期间,自然也遭遇过几次五山十八洞匪寇的截杀。  

却再也没见到先天高手。  

因为这些人,大多是还并未得到孟真之死的消息。  

结果一头就撞了上来。  

对于未入先天之人,赵权便没有让叶孤城出手。  

而是选择亲自上阵,磨练一下新获得的天霜拳。  

再之后,孟真的消息流传出去,赵权等人便再也没见到五山十八洞的人了。  

临江山脉之前,有一座小城,名为临江城。  

这是傲来府内,最靠近临江山脉,也是最靠近上江府的一座城。  

临江山脉纵横延绵,山势时险时缓,自然有连接傲来府与上江府的路径。  

这条路,也是许多行商的商队,押镖的镖局开辟出来的。  

与包裹着潜山城的连靖山脉类似,这里自然也是十分富有油水的地方。  

来往的商队很多,且能将生意做到其他府地去的,也都是油水丰厚的大生意。  

按理来说,这临江山脉上,必将匪寇成患,尤其还是岐地这个盛产匪寇的地方。  

实际上,临江山脉内本来的确是有不少匪寇存在的。  

组成的势力,也是极强。  

但他们的存在,却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  

其中便有岐山派。  

岐山派并非超然物外的修仙门派,他只是一个江湖势力,他的门派虽建立在山上,但他的根却仍旧在这滚滚浊世之中。  

岐山派弟子众多,且都是要吃饭的,所以岐山派名下的产业并不少。  

这些产业都有相对应的人手去打理,首阳峰的真传弟子们,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东西。  

可是,当临江山脉的匪寇闹的太凶,太猖狂,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收入,影响了门派的根基。  

岐山派自然也不会饶了他们。  

于是岐山派联合了上江府内的一个势力,两面夹击,将这盘桓在临江山脉内的匪寇给全部剿灭了。  

这才开辟出一条安全的商路。  

既保证了自己门下的产业不会再受到影响,又能博得一个极好的名声。  

而从临江山脉幸存下来,逃出去的匪寇,也是组成五山十八洞的最先一批人员。  

他们统合了原本一盘散沙的各地匪寇,开始与岐山派作对。  

“而这,也是岐山派与五山十八洞恩怨的由来。”  

临江城,悦来客栈。  

一名额前留着两道刘海的男子,对赵权等人如是说道。  

百里幻竹失望道:“啊?原来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啊。”  

那男子俊俏的面庞上,勾起一道笑意,对百里幻竹道:“小师妹,这个世界呢,本来就是这样的。”  

百里幻竹道:“可是二师兄说咱们岐山派是名门正派,要除魔卫道,不能让那些可恶的匪寇祸害黎民百姓啊。”  

俊俏男子笑道:“说辞虽然不一样,但结果却都是一样的,二师兄说的也并没有错。”  

“当然,我也可以这样说,只是我不想罢了。”  

百里幻竹却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不再说话。  

赵权开口道:“扈兄,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