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势与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四十四章:势与力回到惊世楼,立刻一群俊美丫鬟围了上来。  

簇拥着赵权登上二楼。  

赵权任由那些柔荑小手为自己沐浴更衣,捏肩按摩。  

自己则泡在散发热气的水池内,开始思索下一步的行动部署。  

从他掌控惊世会以来,这一系列势力扩展,太过迅速,此时刚刚拿下桐城,连靖山内还未分出胜负。  

正是时候将根基打牢固。  

幸而惊世会并非初生势力,而是早已在潜山城经营了十年之久。  

所以这段时间过去,潜山城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不复当初那般乱象。  

桐城方面,赵权命令左冷禅搜刮了萧、柳、裴三族所有的金银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林家也主动上缴了一半多家产。  

让赵权十分满意。  

有了这么一大笔钱财,左冷禅可以快速收拢人手,将桐城尽快稳定下来。  

给桐城牢牢印上惊世会的标签。  

手下坐拥两城,按理说已不是一般的小势力了。  

可赵权却仍不满足,根据前世经验,他知道在未来的两年之内,傲来府将发生一件牵动所有势力的大事。  

如果没有绝对实力,是根本无法在这件大事当中占到好处的。  

而赵权的目标,便是凭借这个契机,一举成为雄霸整个傲来府的最强势力。  

想要在接下来的大事当中力压群雄,获取所有好处,便需要两点。  

自身的强大,和势力的强大。  

关于自身的强大,赵权现如今已是后天九重之境。  

即便是后天巅峰,也没办法在赵权手里讨到好处。  

可他现在刚刚晋升后天九重,距离巅峰还有段距离。  

再想增强实力,也唯有另寻他法。  

赵权为自己定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想办法加速龙象般若功的进境速度。  

一个就是等洪波为自己送来混元一炁。  

龙象般若功越是往后,进境越是缓慢,必须要以水磨功夫,长年累月的进行不断苦修,方可有所收获。  

这门武功对于练武资质要求几乎为零,即便再愚钝之人也能入门。  

可并不代表资质好的和资质差的就没有区别了。  

资质差的,入门修炼到第一重,也许要几年时间才能磨到第二重。  

而资质好的,则会加速这个过程。  

理论上来讲,若有人得享千岁高龄,最终必臻第十三重境界。  

拥有十三龙、十三象之力。  

只可惜人寿有限,即便是金轮法王乃不世出奇才,也不过只修到了第十重而已。  

赵权武学资质不错,起码称得上出类拔萃,但也并非绝世天才。  

仅凭自身苦修,想短时间内突破是不可能的了。  

不过,世界与世界不同,在金轮法王的世界只能依靠苦修,但在赵权现在所处的世界,却并不一定没有其他办法。  

赵权眼眸精芒流转,前世据他所知,岐山派所在的岐山,其后山当中有一处隐蔽洞穴。  

那洞**乃是一处天然钟乳石窟。  

从外面看去丝毫不显,但进入其内后却可称得上美轮美奂。  

当然,这天然钟乳石窟真正的价值,绝非只单单用来观赏之用。  

在石窟最深处,有一钟乳石王,每十年诞下一滴灵乳。  

只要饮用下,不止能够排除体内杂质,达到易筋洗髓的功效,若是饮用的量足够,甚至能够增强自身武学资质!  

可称得上是天地奇物。  

比之前赵权在惊世楼内翻找出的那株三百年野山参,可是强的太多了。  

前世这件事被大众所知,还是因为岐山派参与了那件大事,结果却在争斗当中被人击败。  

岐山派被围攻时,难以力敌,残存弟子逃亡后山,却意外发现了这钟乳石窟。  

可还不待岐山派掌门高兴,已被敌人追上,全派被灭,这钟乳石窟自然也平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可围攻岐山派的不止一家势力,发现了钟乳石窟,自然谁都想将其占有。  

也不知怎的,这钟乳石窟的消息,便传扬了出来。  

可惜当时石窟内多年来积攒下的灵乳,在他们发现之前就已经被人提前喝的一干二净。  

根据痕迹,众人判断那人只比他们提前几个月发现了这石窟位置。  

虽被喝了头汤,但仍不能否定这钟乳石窟的价值。  

直接导致许多并未对岐山出手的势力,也纷纷参与其中。  

众多势力在岐山爆发了一场更大的战斗。  

争夺岐山的归属权。  

可即便最后胜出,想要获取一滴灵乳也需要再等上十年之久了。  

至于究竟是谁,竟能先别人一步,意外发现这钟乳石窟,获得了最大利益。  

则一直都是个谜。  

赵权眼中精芒闪烁,若他能够提前找到这石窟,吞下那灵乳,必然能够易筋洗髓,提升武学资质。  

借用外力,来加速龙象般若功的进境,使其更快踏入第七重,乃至第八重。  

关于岐山钟灵石乳此为自身强大之法,而对于势力的强大,那便简单多了。  

只需要一个字——钱!  

正所谓财可通神,只要有足够金银,外加镇得住所有人的硬实力,便可快速招兵买马,势力迅速膨胀。  

惊世会现阶段不缺钱,尤其是刚刚打下桐城。  

可若赵权打算在接下来即将要爆发的大事之中崛起,显然目前的势力还不够。  

现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