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桐城萧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十八章:桐城萧笙对于连靖山当中的山寨,赵权并不想简单的将其铲除。  

一是因为连靖山中山寨众多,以现在惊世会的实力,也要付出巨大代价。  

就算事后将那些山寨搜刮一空,也只能弥补部分损失,算得上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二则是因为连靖山地处要道,即便将所有山寨灭除,只怕要不了多少时间,就又会再滋生出其他山寨势力。  

若说只是单单为了造福一方百姓,他惊世会又不是官府,何故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混江湖的,或许还有侠义之士,但混帮派的,九成九都是追求权势名利。  

赵权要的是将连靖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需要灭除所有山寨,但也只留一个也就够了。  

毕竟在连靖山拦路抢劫,油水还是很丰厚的。  

以后若继续扩张势力,没有金银支撑可不行。  

在赵权心中,这个名额暂时定为千仞寨,但能不能把握住,还要看洪波的表现。  

赵权让洪波去为他取来混元一炁,除了看重这门武功本身的价值外,还是想要让他们内部先斗一斗。  

自己才好插手其中。  

不过这还需要时间来发酵,在此之前,赵权还有另一件事需要去做。  

要完成系统的任务,惊世会的势力便不能只局限于潜山城内。  

必须要向外发展。  

可现如今各地门派宗族林立,许多城内也是帮会横行。  

想要凭空插上一脚,谈何容易。  

除了壮大己身外,赵权还需要一个契机。  

恰巧,根据前世经验,赵权便知道有这么一个契机可以利用。  

再过四个月,三百里外的桐城,将会有一场四族大比。  

与潜山城不同,桐城之中最鼎盛的势力为四族。  

分别为萧族、柳族、林族、裴族。  

四族之间,虽少不得明争暗斗,但也相互制约,达到了某种平衡。  

共同维持着桐城的秩序和规则。  

这一点与先前惊世会和混元帮之间,有些相似。  

不同的是,四族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并且也为在下一年当中让家族获得更多利益。  

会在每年年末,进行一次四族大比。  

而在今年的四族大比上,一位名叫萧笙的庶出子弟,将会在大比之中绽放光彩。  

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走上巅峰。  

赵权前世,这位萧笙崛起的时候,姚承运还并没有搞定混元帮。  

所以赵权对于他,也只是听过一些传闻,却从未见过。  

后来惊世会逐渐发展壮大,势力范围还并未蔓延到桐城。  

萧族便不知为何被毁于一旦,在当时,萧族基本已经称霸整个桐城。  

成为桐城内第一宗族。  

却一夜之间被灭,所有人死于非命,就连一条狗都没有放过。  

也正因此,当惊世会的势力蔓延到桐城时,才那么容易便接手了整个桐城的市场。  

将四族剩余的烂摊子整合,成为了惊世会治下的势力范围。  

而在萧家被灭之后,萧笙也不见了踪影,有人说他同样死于那次灭顶之灾,也有人说他侥幸逃了一名。  

再之后,萧笙的名号忽然在江湖中响起。  

赵权听闻萧笙去了北阳府,更是成为了宗师高手。  

铲平了北阳府内只手遮天的魔道势力焚天圣殿。  

萧笙的江湖事迹,在赵权前世的时候,可谓广为流传。  

属于激励无数侠少侠女闯荡江湖,锄强扶弱的英雄人物。  

前世赵权与这位萧笙失之交臂,一直都是心中遗憾。  

在他看来,这萧笙能以庶出身份,忽然大放异彩。  

期间一定有所奇遇。  

若是能在此之前,将其奇遇抢夺,便是再好不过。  

况且现在赵权觊觎桐城,还能以萧笙为突破点,打破四族现在的平衡。  

等到时机成熟,便可让惊世会大举进入桐城。  

至于直接率领惊世会入驻桐城,定然会引得四族合力对抗外来势力。  

到时只怕会陷入鏖战,对发展不利。  

没办法完成系统的任务,便不会再有其他任务出现。  

无法获取任务奖励,同样也会大大延缓赵权的脚步。  

所以桐城要去,萧笙也要见。  

................  

次日。  

惊世楼中。  

赵权收功而立,吐出一口浊气。  

系统奖励的武学,只是直接将熟练度给升满了,但还需要赵权去自己慢慢修炼。  

即便如此,修炼的进度也如坐火箭一般快速。  

经过这段时间的闭关修炼,龙象般若功已被赵权练到了第五重。  

出掌间便是五龙五象的力道,威力惊人。  

若是没有系统直接拔升的熟练度,就算将秘籍给了赵权,排云掌和龙象般若功这两门武功只单单入门,便足够他去苦练上几年了。  

从三楼走下来,二楼楼梯口已经有数名丫鬟备好了温水。  

赵权直接走过去,几名相貌完全不逊色醉烟阁中头牌的丫鬟,便连忙围上来。  

为赵权更衣,调试水温。  

服侍赵权沐浴。  

在一众丫鬟的服侍下,沐浴更衣之后,赵权缓缓走下一楼。  

此时玄冥二老正在一楼等待。  

看两人模样,只怕等的时间不短了。  

昨日在洪波走后,赵权便告诉二老今日来惊世楼找自己。  

看样子这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