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分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如走后商秋一直坐在正堂中,商资通自商珏房中出来劝他,商秋这才起身准备回房。  

正准备要回房的时候两士兵走了进来。  

见士兵,父子二人皆是一惊,两士兵走至商秋跟前,拿出十两银子放置桌上,道:“商老太爷,这是我家军师的饭钱。”  

商秋一愣,突然震惊拿起桌上的银子就往士兵手中塞去:“哥老朽怎能收大饶银子呢!大人来寒舍那是给老朽面子,这银子哥拿回去交还大人,老朽断不能收。”  

士兵后退,道:“商老太爷有所不知,我家主公军师无论到谁家吃饭都会留下银子,这是规矩,还请老太爷收下莫要为难我等。”  

听士兵这是张如的规矩商秋心中稍安,但是还是有些害怕,害怕是张如教士兵怎么样的,目的是还了一顿饭好灭他商家。  

罢!士兵转身而去,商秋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神情恍惚。  

太守府秦议张如几人坐于正堂之中,桌上茶水热气腾腾。  

“主公,孟家如何辞?”张如问道秦议自张如回来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想来事情应该很顺利。  

秦议喜道:“军师,孟家老太爷深明大义,我到时他便知我要来,早已等候门口。我明来意,孟公言道已知,欣然同意,欲将大半家产捐于我们,秦议未受。”  

“哦!”张如颇为惊讶,这也太顺利了,顺利的有些奇怪,又问秦议:“主公,你可将草原平定之事告诉孟家了?”  

秦议知道张如之意,道:“先生,孟公同意在先,知道在后。不过也是在知道我们平了草原才将家产捐出,以助军资。”  

如此看来倒也合情合理。  

孟黎老爷子大智若愚,清楚秦议召集郡中富商没有通知他孟家和商家的原因,也知道秦议肯定是要派人来的,便早早等候。  

他也怕呀!自古以来造反者没有善茬,惹急了秦议他们他孟家必定家破人亡。还不如做好准备,同意他们使全家老保全。  

前者是保全家族,后者才是深明大义与精心算计。  

孟黎是贫苦出生,知道百姓生活是何等的不易,秦议降服猖獗了千年的胡人,并使胡人心甘情愿的臣服,这不是简单手段所能办到的,如此又与朝廷一比较孟黎觉得秦议是大仁之主。  

当然他也在赌,赌秦议能登基上位。那时秦议必然不会忘记他孟家之功,不封妻荫子,最起码也能鼎盛个几百年。  

若秦议不能成功,他亦有辞。若朝廷查下来他便是被反贼逼的,为了保全一家老无奈答应。  

张如问:“主公,孟老太爷知道我们清君之侧是何反应?”  

“表示支持!也是在知道我们平定草原后才表示支持!愿意捐家产以助我等成功。”  

“他不怕我们事败而被牵连吗?”  

“这一点我问过孟公,他我败便是他孟家气数已尽,不惧,不怕。”  

秦议一张如倒感觉这孟黎不仅大智若愚而且还有魄力,这与其年龄不相符。  

罢!秦议又问:“先生,明日孟公定会在次提捐家产之事,届时本王应如何?”  

“主公放心,孟公是聪明人,这事他心里有数。”  

秦议点头,又问张如商家之事,张如删繁就简告诉秦议。  

听后秦议大喜,搞定孟商两家其余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次日正午秦议与张如到正堂时,外边已经站满了人。  

这些人是郡中富商以及孟商两家的老太爷,他们大部分都是提前半个时辰就到了,张如雷厉风行的手段使他们心有余悸,怕迟了惹他不高兴继而祸及全家。  

张如叫进他们,七八十人进入正堂跪地行礼,秦议示意他们起身,这时张如看着众人,道:“想必你们也知道今叫你们来所为何事,南郡土地已经统计完成,现在本军师给你们这地该怎么分,如何分。”  

堂下鸦雀无声,除了孟黎其余人皆低着头。  

“分地的原则是人口制,按郡府纪录人口分地,人口多者多分,少则少分。若郡府没有纪录的一律不分。至于你们这些有功之臣,我主考虑可以给你们适当多分一些。”  

众人齐声谢恩:“多谢大人!”  

张如点头,看向孟黎,笑道:“孟公,我家主公决定让你负责分地事宜,不知孟公意下如何?”  

孟黎与商秋年纪相差不多,但明显孟黎要比商秋老许多,脸上满是皱纹,眉毛胡须皆白。身穿普通粗布衣,头戴一顶草帽,典型的百姓打扮。  

张如这是在试探孟黎,倘若孟黎不是真心助他必会拒绝,他要为孟家留一条后路。当着这么多饶面他要是敢答应足够证明他深明大义。  

听到张如要让他负责分地事宜孟黎一惊,连紧跪地:“大人,民何德何能不敢领此重任。”  

“哎!孟公德高望重,心系百姓疾苦,在如看来这个任务非孟公莫属,还请孟公末要推辞啊!”  

孟黎也没有在推辞,叩首谢恩:“请将军军师放心,孟黎定将土地亲手交到老百姓手郑”  

“有孟公这句话本军师与主公甚是心安。”  

秦议也微笑着对孟黎点头,一边的商秋见孟黎答应颇为不解。  

孟黎这个老东西居然答应了,他要做什么?与反贼同流合污?  

“今日张出告示,通知百姓,明日一早分地。”  

“是!”  

“好了,都回去罢!”  

“是!”  

众富商如蒙大赦,逃离似的走出太守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