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时间长河之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八卦功成,伏羲大喜。  

其本身虽是由一道纯阳之气托生,天生就有着直至大罗的纯阳大道。  

甚至亦可极阳生极阴,到时阴阳交汇,演化成阴阳二道也是极好。  

可伏羲本人,却是并不满足于此。  

不若自创一道,到时再谋划一番,坑了本尊手上的成圣之基,岂不美哉?  

嗯,心思倒是想得很美。  

而此番,八卦一出。  

伏羲的易理衍算之道,算是得到了初步完善。  

其出世万年时光修成的太乙道果,因此有了松动。  

随后只需收束自身时间线,便可鱼跃龙门,证道大罗。  

没有耽搁时间,其直接跃入时间长河中。  

随之,一条隶属于其自身的时间支流,便在伏羲眼前完整地摊开。  

观之,便如掌上观纹那般轻易。  

并没有本尊多少记忆的伏羲,这时才发现“时间长河”一词,并不属于象形词。  

只因时间长河的具体模样并不是河流状,而是呈现一种网状形的。  

芸芸众生因相互接触,而导致各自的时间线交织在一起,最终编织成一道命名“时间长河”的大网。  

至于大罗所收束的时间线?  

嗯,其自身的时间线就姑且算是主干,交织在其上密密麻麻的枝干,则是曾与其接触、结下因果的无数生灵们的时间线。  

想要证道大罗,便得从这“大网”中,抽出隶属于自身时间线的“主干”。  

至于这个过程所受到的阻力大小,却是要看其往日里结下的因果多不多。  

因此,后世大多数修仙者都身处于深山老林之中,避世修行。  

其主张不染红尘、不沾事非一说,便就是由此而来。  

当然了,最先起头避世的修仙者都是志证大罗道果。  

后世的一些修仙者,甚至连这避世的具体原由不了解,便就紧跟“习俗”。  

闲话不说。  

而了解到收束时间线,整个过程的难易之分后。  

伏羲望着自身的时间线,其上交织着密密麻麻的“枝干”,瞬间喜转为忧。  

这无数道时间线交织得密密麻麻的程度,简直要吓死密集恐惧症。  

不过也理所当然,其是伏羲部落的首领,往日里影响着数以百亿之多的人族。  

这其中,结下的因果海了去。  

对此,伏羲心里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随即,又想到隔壁的情况与自身相仿,心里瞬间舒坦了不少。  

只不过情绪再怎么变幻,却是改变不了现状。  

这无数道与伏羲自身时间线交织在一起的时间线,固然其主人的实力均是不值一哂。  

可以说是挥手可灭,但这讲究的又不是实力。  

收束时间线这个过程,就宛如从交织在一起的无数时间线抽出隶属于自身的“主干”。  

拉扯间,自然会涉及整道“大网”,阻力由此而来。  

不动这时间线还好,一动则是便能知这阻力有多大。  

如若粘上的时间线不多,以伏羲的大法力自然可以直接剥离,收束自身的时间线。  

可如今这般,却是需要抽丝剥茧,慢慢来。  

随后的时光,伏羲便因此而忙碌着。  

岁月如梭。  

眨眼便是数万年的时间逝去。  

在此之间,伏羲氏与女娲氏所制定的婚姻制定,渔猎、乐器等亦是流传到其他部族,并加以运用起来。  

整个人族因此受益。  

人们为感激其功绩,便尊二祖为皇:羲皇与娲皇。  

不过这仅是尊号而已,名义上虽是在其统治之下,但听不听命令却是仅凭各部族首领的意愿。  

当然了,关于这一点,双方都没有过多的想法。  

而这数万年间,伏羲为了收束时间线一事,并不能兼顾伏羲部落之事。  

因此,其便将统治地域分而治之,并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以及防备凶兽扰民。  

空闲出身来的伏羲,自然便专注于证道大罗。  

数万年眨眼而逝的如今,却是已然功成。  

只见伏羲幽幽叹道。  

“大罗金仙,竟是这般天地!”  

宛若挣开牢笼一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过去、现在、未来,种种时空在祂眼中没有一丝隐秘,无比清晰。  

就是,奈何变数有点多。  

超脱时间维度的大罗,自然便是时间长河中的变数。  

如若只有一个大罗金仙的话,自然可以做到所谓的“全知”。  

可如今这般,整个洪荒中证道大罗的存在,却是已然又有了数千尊之多。  

因此,变数可谓遍地开花。  

而未来,只要有一丝丝不同就可以掀起蝴蝶效应,更何况是诸多大罗金仙这般的巨无霸。  

所以,与其去观测时间长河中不断变幻的未来,却是不如试试自身的易理衍算之法。  

伏羲心想道。  

至于涉及过去的话,这个却是要触及时间长河中,那部分已然稳固的区域。  

因此,自然会有所反噬。  

这股反噬之力的大小,却是看其改变之事所涉及的具体因果。  

不过,再怎么修改时间长河中的过去,也影响不到自身已然超脱时间的现在。  

纯属吃力不讨好。  

而正当伏羲体悟着大罗金仙之妙时,一道语气平和的清冷声音传来。  

“借河图一用。”  

听得这般不客气的话语,祂第一时间的反应自然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