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直扑湖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得到徐文的命令,早已经提前瞄准锁定了长兴北城门,及其周围的三十多辆坦克,包括虎式,豹式以及那辆T34,全都纷纷开火。  

轰轰轰轰轰!三十多发高爆榴弹呼啸着狠狠轰击在了北城门,以及城头之上。  

轰隆轰轰轰!一通剧烈的爆炸声骤然响起,一团团耀眼的红光随之腾地而起。  

红光下,原本紧闭的木质城门被一颗炮弹击中,当场被炸的粉碎。  

年久失修的城门楼子,也先后被两发坦克炮弹击中,在剧烈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塌,变成了一堆废墟。  

至少十几个鬼子兵,来不及躲避被全部活埋在了下面。  

其他炮弹也相继落在了城墙内外,猛烈爆炸开来,红光中肆虐的爆炸冲击波,北门的鬼子守军死伤惨重。  

见城门被炸开,城门楼子也被摧毁,预备团的士兵们立即纷纷从坦克和装甲车后面冲了出来。  

在陈正伦的指挥下,端着武器争先恐后的向前冲去。  

之前独立旅在无锡整编的时候,因为徐文把几乎全部的兑换积分,都用来武装坦克团,防空团,装甲步兵团这三个主力部队了。  

无力再为预备团换装更为先进的美式,或德式装备,所以在徐文兵败苏州之前,他们使用的都还是日式武器。  

不过,在徐文干掉了谷寿夫,又获得了一百万兑换积分的奖励。  

手里有了积分,在从无锡往这边转移的路上,徐文便为他们统一换装了美式装备。  

系统兑换商店里,如果从头到脚给所有士兵,兑换出一整套美式陆军单兵装备,是需要花费1000积分的。  

而预备团有千余名士兵,全部兑换整套美式装备的话,一下子就要一百多万兑换积分。  

杀掉谷寿夫赚来的这一百万积分,是徐文最后的本钱,他当然不会全用在这上面。  

加上之前缴获的大量日式武器,都被其他部队换装给淘汰剩了下来,这其中有轻重机枪上百挺,虽然比不上德式和美式装备,但也堪一用。  

所以,徐文就只是针对性的给他们兑换了一批美式汤姆逊冲锋枪,以及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至于全套美式装备里面的美式军服,军鞋,军帽等等一些非武器物品,全都没要。  

这样一来,徐文一共花了二十万积分,基本上把这支部队打造成了三分之二美式,三分之一日式的混合精锐部队。  

不过,这个预备团所装备的轻重机枪,冲锋枪数量达到了四百之多,再加上数以百计可以连续射击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他们的火力在同等兵力上,领先日军至少好几倍。  

在己方坦克和装甲部队的火力压制掩护下,预备团的士兵们很轻松的冲进了城内。  

一部分战士迅速端着冲锋枪,轻机枪攻上了城头,三下五除二将城头上受伤的残余鬼子肃清解决,占领控制了整个北门。  

而主力部队则沿着街道,向城中深处继续攻击打了过去。  

徐文见攻击顺利,用无线电对孙富贵和陈正伦道:“参谋长,你带十辆坦克从北门进城,与预备团步兵协同攻击,攻占全城。  

我和富贵,各率一半的坦克和装甲部队,分别向东西两门以及南门迂回包抄!  

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全歼此地守军,不放走一个敌人!然后继续向南进发!”  

“是!”  

“收到!明白!”陈正伦与孙富贵轰然应诺,立刻各自率队与徐文分头行动了起来。  

此时独立旅的坦克还剩下三十五辆,装甲车与悍马军车一百零八辆。  

很快,徐文与陈正伦,孙富贵就各自率领十余辆坦克,三十辆坦克,兵分三路行动了起来。  

北门这边有预备团上千名步兵协同,陈正伦又拥有丰富的指挥经验,进展一切顺利自然不用说。  

徐文与孙富贵两人各自带人,分头包抄到了城东与城西,利用坦克炮和高射机枪,车载通用机枪对着东西两门上的鬼子就是一通狂轰乱炸,密集扫射。  

本来这两座城门上的鬼子,就因为北门遭到袭击,将绝大部分兵力都调往北门增援去了。  

留守兵力所剩无几,被徐文和孙富贵他们这么一通猛烈打击,很快便死伤殆尽。  

随后,徐文与孙富贵通过无线电统一行动,各自留下了十多辆装甲车继续封锁,以防有鬼子从东西两门逃跑。  

而他们两个则率领剩下的坦克和装甲车,继续向长兴南门进军,最终在城南会师,彻底将整个长兴县城都给包围了起来。  

在他们赶到南门的时候,还真有一批五十多人的鬼子兵,想要趁乱逃跑。  

被徐文他们撞个正着,没有丝毫犹豫,徐文立即下令所有坦克与装甲车开火。  

二十多辆坦克和三十多辆装甲车,悍马军车火力全开,打出了非常恐怖密集的火力网。  

几十名鬼子连躲避和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纷纷打成了筛子,接连惨叫着倒了下去。  

而这时候,预备团和部分坦克、装甲车部队也在陈正伦的指挥率领下,成功杀到了城内的日军指挥部,与坚守在那里的周卫国等人成功会师。  

此时,城内的鬼子主力,早已经被独立旅重创打垮,四门也被死死封锁。  

得到陈正伦等人的增援后,周卫国和李武等人,立刻带兵向之前围攻他们的鬼子发起了反攻,凭借兵力与装备火力上的绝对优势。  

轻松将其击溃,紧接着便发起了凶猛的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