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 战术成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整个蓝堡球场炸裂开来,主场球迷齐齐站立起来,高举双手、欢呼雀跃地尽情呐喊着,刚刚完成达阵的德赖弗正在展示“蓝堡之跃”的风采,附近的所有球迷们纷纷伸出双手,欢乐而激动地拍打着德赖弗。  

与全场第一波攻防对阵有些相同,绿湾包装工的强项正好对上芝加哥熊的弱项;但第二波攻防的差异之处就在于两位主教练的处理方式。  

面对芝加哥熊地面进攻的强项,陆一奇迎难而上,以针对性的战术安排遏制住对手,干脆利落地完成三振出局。  

而面对绿湾包装工传球进攻的强项,洛维则回避锋芒,以前线强力施压来破坏传球节奏,缓解自己的二线压力。  

客观来说,陆一奇和洛维的选择都没错,战术层面来说,都是正确的;但临场指挥与随机应变却不同。  

显然,陆一奇的算计与博弈抢在了洛维的前面。  

对于防守,陆一奇有效针对芝加哥熊的特点进行布局,以对手为主;而对于进攻,陆一奇则根据绿湾包装工的优点进行布局,从自己出发。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战术布局手段。  

整个进攻的焦点就在于“节奏控制”!  

后来罗杰斯逐渐成熟成长起来之后,不少球迷纷纷调侃说,罗杰斯其实是一位纯粹的口袋四分卫,但绿湾包装工糟糕透顶的口袋保护却硬生生把罗杰斯逼出了极限,口袋脚步的天赋能力也展现出来。  

自然而然地,球迷总是在说,如果罗杰斯拥有一条健康完整的进攻锋线,那么球队的成绩可能会更好。  

陆一奇必须承认,正式加盟绿湾包装工之前,他也是这样认为的——绿湾包装工的进攻锋线确实太糟糕了。  

其他三大精英四分卫都拥有一条不俗的进攻锋线,这才是四分卫发挥能力的基础。即使是大曼宁先后在小马队和野马队都面临着进攻锋线糟糕透顶的局面,但他也至少拥有一名到两名优秀的蓝领球员,然后充分利用大曼宁的战术能力来构建出相对稳定的口袋保护。  

然而绿湾包装工的解决办法却是,充分培养罗杰斯的口袋脚步,等于就是让罗杰斯用自己的脚步逃出生天。  

刚刚接管球队的时候,陆一奇也是这样培训罗杰斯的,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能够摆脱自己的固定观念。  

但伴随着时间的推进,陆一奇却渐渐改变了想法。  

其实论起口袋脚步来说,罗杰斯远远不能算是顶尖,尤其是比起后来进入联盟的拉塞尔威尔逊、帕特里克马霍姆斯(PatrickMahos)、拉马尔杰克逊(LarJackson)等人来说,确实还有差距;而罗杰斯真正的杀手锏还是在混乱局面之中寻找到准备传球线路和传球目标的能力,这是其他四分卫都无法比拟的。  

这也是罗杰斯能够成长为联盟“绝杀之王”的原因。  

上一世,在麦卡锡的培养调教下,罗杰斯的确成长为顶级精英四分卫,但缺少足够口袋保护的状况却屡屡让罗杰斯陷入疲于奔命的狼狈困境,限制住了罗杰斯的发挥,而罗杰斯的真正能力也就没有百分百地发挥出来。  

这一世,陆一奇则改变了想法。  

首先,进攻锋线需要补强,口袋保护还是需要建立起来。  

其次,口袋脚步也不能丢,这是罗杰斯的隐藏天赋技能。  

不过,口袋脚步却不应该成为“疲于奔命”的逃生手段,而应该成为传球进攻的辅助手段。  

陆一奇试图利用罗杰斯的口袋脚步能力来改变传球节奏——  

比如说,原本应该是快速传球,但罗杰斯做出传球假动作,收回右手,横向移动两步,再延迟二次出手。  

比如说,原本应该朝着右侧传球,但这也是假动作掩护,罗杰斯原地完成调整,朝着中央或者左侧传球。  

再比如说,原本应该是屏风短传,但罗杰斯充分利用蹬地力量,上步之后顺势出手,但短传转变为长传。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罗杰斯的口袋脚步能力来打乱出手时间,或提前或延迟,或真或假,或长或短。  

最重要的是,利用罗杰斯的乱局判断能力来击溃防守的布局,开球之后,教练已经没有办法调整战术,只能依靠球员的临场应变,而罗杰斯则拥有出手主动权,他是场上唯一一个能够主动改变战术的球员。  

忽快忽慢,忽长忽短,忽真忽假。还有,又跑又传。  

整个进攻节奏完完全全掌控在进攻组手中,陆一奇奠定战术基调,而罗杰斯则拥有临场判断的权力——  

这是陆一奇对罗杰斯展现出足够信任的又一个重要证据,就连罗杰斯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当陆一奇主动提出如此战术提案的时候,罗杰斯都不由表示了担忧,然而陆一奇却大手一挥地表示,“实践出真知。真正优秀的球员都是通过一场比赛一场比赛磨砺锻造出来的。要么就被比赛摧毁,要么就成为比赛掌控者。”  

这是罗杰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陆一奇骨子里的自信与老道,还有比他更加骄傲的野心。不是言语说说而已,而是真正托付信任,这对于罗杰斯来说是一种全新体验——他从来都没有真正得到过的体验。  

进攻锋线依旧需要补强,口袋脚步依旧需要训练,但整个作战核心与思路都发生变化,变被动为主动,并且充分发挥罗杰斯的天赋能力,在“精英四分卫原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罗杰斯的天花板上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