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偶遇张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候,人家电视台的记者希望可以帮忙做一做宣传。  

这不仅是宣传东京棒球,也在宣传甲子园以及之后的选秀。  

“张寒已经确定不会参加选秀了!”  

“没有关系,而且我也并不认为张寒选手参加选秀对他有什么影响。即便他真的要前往大联盟,也可以等参加完选秀以后再去嘛。”  

选秀只能限定岛国的职业棒球,对于大联盟不会有丝毫的影响。  

一方面是为了学校为了球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这三个选手。  

即便是片冈监督也没办法阻止。  

虽说等到甲子园的比赛结束以后,再让张寒和御幸一也他们参加节目最好。  

这样才能不耽误备战甲子园。  

可是一旦甲子园的比赛结束了,也就意味着这波甲子园的热度过去了。  

等到这波甲子园的热度过去以后,让选手们再去做宣传,效果无疑会差上很多。  

不管片冈监督最后是怎么考虑的。  

最终他做出的决定就是让张寒和御幸一也,包括仓持洋一在内。  

让他们三个人,代表王者青道高中棒球队参加了那个电视节目。  

那是一个直播节目。  

节目刚结束,三个人就得到了节目组给他们的反馈。  

收视率很高,相比于这个节目往常的收视率提高了将近一个百分点。  

三个人也因为这个节目受益,让更多人认识了他们。  

对于张寒和御幸一也来说,节目的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  

顶多也就是走在路上,被人认出来的概率更大了。  

以前大概是100个人有三个,现在100个人可能有4个,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  

实事求是的讲,就一群高中的棒球选手而言,这已经是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变化最大的是仓持洋一。  

在参加节目之前,张寒和御幸一也的名字,就已经出现在所有职业球队的资料里了。  

真正对他们感兴趣的球队,也都通过片冈监督的关系,主动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如果他们自己也愿意,那些职业球队是愿意敞开怀抱的。  

但仓持洋一不一样。  

作为王者青道高中棒球队的进攻发动机,也是全国鼎鼎有名的飞毛腿。  

仓持洋一同样小有名气。  

但职业球队里真正对他表现出兴趣,伸出橄榄枝的却不多。  

毕竟类似他的选手,不是没有。  

物以稀为贵。  

像张寒和御幸一也,哪怕是放眼全国,也都很难找到替代者。  

即便是把他们放在职业球队里,他们也会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职业球队里说了算的大人物,才会做主对他们两个伸出橄榄枝。  

仓持洋一的天赋呢?  

即便是在现在的高中棒球界,他也不算是独一份儿的那种。  

比如说卡尔罗斯以及其他的一些选手,都跟仓持洋一有着类似的特色。  

而且人家那些人的表现,也不比仓持洋一差。  

这还只是在高中棒球界。  

如果格局放大一点,再加上现在的职业球队。  

类似仓持这种风格的选手,数量就更多了。  

也就是说仓持洋一,并没有不可替代性。  

对于那些职业球队来说,他们对仓持洋一伸出橄榄枝也可以,不伸也不是说不过去。  

最起码在这个阶段,那些职业球队不会主动表露出意思。  

但是等到仓持洋一参加完那个节目,当他跟张寒和御幸一也站到一起。  

事情好像一下子就变味儿了。  

虽然类似仓持洋一这样的选手有很多,但是名气能够跟得上他的,却很少。  

首先他是王者青道高中棒球队的主力,然后他又参加了如此有影响力的一个节目。  

单就知名度,他已经超过其他的选手了。  

再加上他跟张寒和御幸一也是队友,这个身份同样加分。  

不管是用来炒作还是拉拢,把仓持洋一招揽到队里,都是很合算的买卖。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物美价廉。  

相比于张寒和御幸一也的签约金,仓持洋一的签约金额,估计连张寒的零头都不到。  

越琢磨越合算。  

那些职业球队的球探,甚至都不等王者青道高中棒球队参加完甲子园的比赛,就主动向仓持洋一伸出了橄榄枝。  

当片冈监督和高岛礼副部长把这个消息传回来的时候,王者青道高中棒球队自己的小伙伴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就连做梦都没想到,事情会有这样的反转?  

据说现在对仓持洋一伸出橄榄枝的职业球队已经超过了三支。  

在数量上仅次于张寒和御幸一也。  

王者青道高中棒球队的监督片冈,对这样的结果,都非常羞愧。  

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他们球队的仓持都这么受欢迎?  

但是天地良心。  

哪怕是作为仓持洋一的监督,片冈也并不认为他的这个弟子,真的优秀到了那个程度。  

张寒的确是独一份儿的。  

在张寒出现之前,王者青道高中棒球队就从来没有过如此出色的选手。  

御幸一也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在片冈监督执教的这些青道选手里,御幸一也的天赋是可以排进前5的。  

如果再加上他的临场表现,以及他那恐怖的心理素质。  

他的综合排名可能还要高个一两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